-
〓 法门寺秘色瓷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
长期以来,陕西法门寺不仅是佛教活动的重要道场,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1987年4月3日,因为重建法门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人员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真身宝塔地宫,随后的发掘清理,使沉睡了一千多年的数百件稀世珍宝重见天日。在这些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包括一批精美绝伦的具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唐代越窑青......
-
〓 国学博士论坛:真人与真知
杨锋刚,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11级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论感通思维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邹元江 通讯评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张松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霞 在《大宗师》篇,庄子提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在人......
-
〓 百年佛学研究
作者简介:黄夏年,1954年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宗教文化》主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学研究》副主编。发表佛教论文、书评、学术动态和综述及电视片解说词百余篇等,与人合著或主编佛学书、辞典数十本。二十世纪是世界历史和中国......
-
〓 博明万事为子——子学的性质及在当代的新开展
自《隋书·经籍志》以后,中国传统的典籍或知识体系分经、史、子、集四部,然早在《汉书·艺文志》就已有“诸子略”。虽然晚清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仿照近代西方学制而分七大学科,但还是参考了传统知识分类的体式,将四部之学厘定为独立的学科,保留“子学”而隶属文学科。随后,由于当时学界倡导“子学即哲学”的主张......
-
〓 蒲松龄的反贪小说
私心里曾想,何妨从《聊斋志异》中选出若干篇反贪小说来,编成一册,用作反贪教材,让那些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们对照自己,好好学习,这对廉政建设或许不无裨益。 在中国古代作家中,蒲松龄大概算得上是反腐倡廉最力、旗帜也最为鲜明的一位了。他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不少反贪小说,也写了不少表彰清官的小说。在当今的中国,反腐......
-
〓 “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
内容提要:《老子》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历代注释家多认为是讲述治国之道,但在注释和理解中存在着疑义和偏差。实际上在“治大国”和“烹小鲜”之关系上存在着可能的“异质同构”的三重解释关键词:老子;治大国;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通行本《老子》第六十章中的一句话。历代注释家多认为是讲述治国之道。并由此也言说老......
-
〓 千秋南海谁与评说——南海更路簿中的历史公论
更路簿书影。资料图片所谓“历史自有公论”,意指人们总是能根据前人活动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对事情的是非曲直做出公正的评论。在南海局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厘清其权属问题自然是解决南海纠纷最为必要的事情。南海千秋历史自有公论:一本本渗透着岁月气息的更路簿小册子必将压垮所谓的南海仲裁那一纸空文。南海渔民的智慧结晶“靠山吃山,靠......
-
〓 从周礼到汉礼
——以《白虎通义》为中心看儒学意识形态的因与果
学界一般认为,《白虎通义》一书是统一今文经学的成果,也是汉代具有宪章性质的文献。其实,《白虎通》不仅重新树立和整合了西周以降混乱的政治秩序,更为以后近两千年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明确了合法的意识形态阐释,确保了传统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因而是中国思想史和制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一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西周中期以后,随着西周......
-
〓 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
内容提要:北宋时期,皇室与“将门”通婚的现象相当突出,即:一方面帝王、太子大都娶武将女为后妃,而另一方面武臣及子弟则多尚公主及宗室女。这一现象最初出现,主要在于宋初统治集团对武将上层收买所致,以后则形成打压和拉拢相结合的武将政策中的一个内容。由此也造就了一批长期与皇室联姻而又统军的著名将门。北宋时期,普遍存在皇室与“将......
-
〓 国学博士论坛:《太平经》的“师道”思想
孙瑞雪,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博士导师:四川大学教授 卿希泰 通讯评委:四川大学教授 詹石窗 北京大学教授 张广保 “师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伦理思想之一,近现代学者们在这方面的论述主要依据儒家文献,而对道家、道教典......
-
〓 从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国志注》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位列古代四大名“注”之首,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裴注产生以来就有学者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或阐释,主要涉及裴注的具体史事内容考证,裴注所引史料、体例、种类考辨,注史体例评价,裴松之及其思想综合研究等,可谓硕果累累,但多属于静态性描述或评价。实际上......
-
〓 中国,西方的“他者”或并非“他者”
就普通的观点来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近代,异己的西方,凭借其坚船利炮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制度,打乱了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被迫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求独立、发展而不得不向西方学习,由“师夷长技”到“变法”,再到“德先生”和“赛先生”,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可惜学生没有超过老师,反而总......
-
〓 古籍数字化工程必须尽快实施国家整体调控
我国的历代典籍整理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几乎与新中国同步:1958年,即成立由齐燕铭任组长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文革后改名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83年教育部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林为主任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中国大陆高校古籍整理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
-
〓 李学勤: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
编者按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到90年代出土的湖北荆门郭店竹简,再到近年从海外购回的上海博物馆藏竹简、清华简、北大简等,大量出土文献的发现,大大推动了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引领了一股利用出土文献探究中国古代文明图景的学术潮流。作为中华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出土文献......
-
〓 国学博士论坛:“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男,中山大学哲学系2014级博士,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逍遥之境与吊诡之言——基于悖论或矛盾的庄子哲学研究》。 博士导师:中山大学教授 陈少明 通讯评委:南京大学教授 颜世安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白 奚 庄子(约前370-286)与孟子(约前372-289)皆战国中期人,......
-
〓 文学里的乡愁: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铁凝、王安忆、刘震云、阿来等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记忆。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
-
〓 先秦哲学:中国古代睿智之光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全球逐渐出现古代文明区,并在东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地中海三大文明区,形成了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大约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在上述文明区出现了一个意义重大、饶有兴味的文化历史现象:这些地区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思想巨人,如中国的老子、孔子......
-
〓 张京华:湘学的源头与湖南的贡献
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影响整个东亚五国近千年的宋明理学的开山人物,是继屈原之后,王夫之、曾国藩之前,湖南本土人杰中的佼佼者。周敦颐是湖南永州道县人,宋代为道州营道县营乐里,世称“濂溪故里”。周敦颐本人又曾在今湖南境内任桂阳县令、永州通判、邵州知州、郴州知府,至今......
-
〓 公天下与家天下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传统社会中,帝王与儒士间事实上是处在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状态中。一方面,帝王处于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儒士则构成了各级官吏或后备官吏,因而二者不仅属身于同一个系统,而且儒士在这个系统中归根结底必须听命于帝王。另一方面,两者的关系又不尽于此,因为儒士还有另外一种身份,这就是“道”或者说社......
-
〓 怨怒激越亦温柔——清代儒家《诗》教之情感论
自孔子提出“温柔敦厚”的《诗》教准则之后,《礼记·中庸》所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当是对传统儒家《诗》教情感要求的最佳阐释。后世也多主张用《诗》教来规范、约束人的情感,使之归为中和。到了清代,不少诗学家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和顺以发情,微婉以讽事,比兴以定则”(沈德潜《归愚文钞·施觉庵考功诗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