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陶渊明与中国菊文化
《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晋末宋初的某年,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了。他揭开坛盖,是空的,逸出的残香让他难以消受。他叹口气,摇摇头,踱出门外。菊花是有的,宅外篱边,一簇簇地,开得正盛,黄灿灿地喷张如盖,散出阵阵馨香,惬人心意。陶渊明摘了一大把,不时凑到鼻间,又想到了酒。此刻,有酒人家......
-
〓 史海钩沉:明代科举中的“同等学力”
科举考试图 《明史·选举志》里有两段话容易使人们对明代科举全貌产生一些误解。 第一段话是:“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这段话的后面一句是对的,因为明朝任官有多种途径,通常说是进士为一途,举人、贡生、儒士等又是一途,吏员也为一途,这叫“三途并用”。但这段话的前面一句却有问题,那就是科举未必“必由”......
-
〓 专家视点:时代呼唤有思想的大学校长
CFP 编者按 6月12日本版刊出的温儒敏教授《大学应该回归其本义》一文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我们接到了许多读者的电话和邮件,大家表示非常认同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建议。的确,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越来越深入到国人的生活,大学办学也就越来越处在更多人的关注中。本期我们刊出《时代呼唤有思想的大学校长》一文,从......
-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闽都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文化外延可概括为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中下游和闽东地区使用福州方言的族群所创造的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的区域文化。其文化内涵可以概括为以闽越文化为基础,以儒学为主体,由理学、闽学、侯官新学一脉相承的区域文化。其文化特质可以概括为儒雅、重文、开放、求变。闽都文化的......
-
〓 唐宋元明清官员章服制度表
唐代官员章服制度表品级服色冠式带鱼袋笏附注一品紫三梁冠金玉带十三銙金饰鱼袋象笏 二品紫三梁冠金玉带十三銙金饰鱼袋象笏 三品紫三梁冠金玉带十三銙金饰鱼袋象笏 四品深绯二梁冠金带十一銙银饰鱼袋象笏 五品浅绯二梁冠金带十銙银饰鱼袋象笏 六品深绿一梁冠银带九銙无竹木笏 七品浅绿一梁冠银带九銙无竹木笏 八品深青一梁冠鍮石带九銙无......
-
〓 试解《逍遥游》
内容提要:《庄子·逍遥游》提纲挈领地阐明了在生存状态中可能的自由精神,是庄子本身的自画像或生存状态的速写。放下自我就是走向自由,坦然面对烦累乃至死亡即是得到了自由。神仙似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自由精神;超越生死作者简介:黄鹏,男,1953年生,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导师,古籍整理......
-
〓 元宵节怎一个“闹”字了得
晋中社火表演 赵洪波摄元夜观灯漫画 CFP 如果说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团圆、家族亲友的团聚;那么,元宵节则是社会性的大活动,群众性的大狂欢。火树银花点燃狂欢之夜 据传汉文帝就起意正月十五要“与民同乐”,让家家张灯结彩,以后成为传统。 唐代城市实行坊巷制度,入夜由金吾(掌管京城戒备防务的官——作者注)夜禁......
-
〓 一家之言:“礼仪之邦”抑或“礼义之邦”考论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不仅绵延流长,而且博大深厚,从而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论其底蕴,礼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涵,甚至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或表征。钱穆先生认为,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柳诒徵先生在《国史要义》中也强......
-
〓 第六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9月16日 星期六:报到9月17日星期日时 间会议安排地 点上午9:00—12:00一、9:00—10:00 主持人:赵敏俐 1.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2.首师大方福全副校长致欢迎词 3.嘉宾讲话: ①卢伟 ②范子烨二、10:00—10:30大会合影三、10:30—12:00 主持人:尹小林 ......
-
〓 论一百年来中国画的两个转型期
中国是艺术大国,中国画的隆盛与衍变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最壮观的一幕:就与历史行程的比较而言,可说一代有一代的国画风貌,正如一代有一代的学术一样;一定历史时期如果没有另外的画种、画风、画学相互激荡,占据主流地位的画种、画学内部,便会分裂、内耗、乃至自蔽。更何况一个大时代的来临!中国画的转型与20世纪的时代大变革风云际会。 ......
-
〓 老庄新论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老子的“道”指的是化育宇宙万物的某种神秘的势能。这势能“周行而不殆”;当其耗损之时万物由“无”显现为“有”,而当其恢复之时万物又由“有”回归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前者为“道”......
-
〓 秦隋两代赋役制度比较
摘要:秦隋两代赋役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重农抑商政策造就了倾斜的赋税结构;奢靡残暴导致了苛重的徭役等。这种相似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虽然纯属偶然,但从统治者崇尚重农抑商且赋役无度这一点看,又是必然的。它反映了封建朝代赋役的一种共性。 关键词:秦代;隋代;赋役制度;比较 披览史书,会发现秦隋两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
-
〓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已由国家教育领导职能部门的做法而得以证明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它与“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等一......
-
〓 史海钩沉:晚清士大夫与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不同回应
早在19世纪70年代,达尔文的名字和西方自然进化论的观点就已经被介绍到中国,但这种介绍还是零星和不全面的。甲午战争之后,严复系统译介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并名之为《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等词语,刺激了爱国者和维新派的神经,敲响了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警钟。赫胥黎、斯宾塞的进......
-
〓 牟宗三西方哲学“三系论”
内容提要:一般来讲,西方哲学史大致可以分为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对垒与双线并行发展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基本面貌。然而,牟宗三在这“一般”之中发现了“特别”。他不赞成这种“两系统说”,而以莱布尼兹为核心提出了“三系论”。以此“三系论”为根据,牟宗三进一步分析了西方哲学的特征、精彩及不足。对牟宗三的......
-
〓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后世对此多有解释:《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此中智慧,千古流传,值得借鉴。 郭德福 作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管理向......
-
〓 法门寺秘色瓷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
长期以来,陕西法门寺不仅是佛教活动的重要道场,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1987年4月3日,因为重建法门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人员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真身宝塔地宫,随后的发掘清理,使沉睡了一千多年的数百件稀世珍宝重见天日。在这些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包括一批精美绝伦的具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唐代越窑青......
-
〓 前沿综述:国际汉学中的出土文献研究
我们所说的出土文献,是和传世文献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经发掘出土的先秦秦汉文字材料,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简帛等。在国际汉学研究史中,出土文献的研究是起步比较晚的。虽然英国人斯坦因(Aurel Stein)1900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一次发掘了古代简牍,不过考虑到1898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已经发现了甲骨文,而对......
-
〓 郭店楚简儒家思想研究资料汇编综述
写在前面自1993年郭店楚简出土以来,对于郭店楚简的年代、简帛的用途、字形的辨认、字义的训诂、思想内容的归属和篇章的解读等工作便没有中断过。至1998年5月,文物出版社正式将郭店楚简以《郭店楚墓竹简》为名出版。随后,学术界对于郭店楚简的篇章内容及其思想的学派归属的讨论进入了高潮,学术研讨会不断。1999年10月,“郭店......
-
〓 相马无疾
无疾者,精神加倍,料草增进,皮毛光润,呼吸平顺,四肢轻健,尿清粪润,头尾不动,轮歇后蹄,无疾之相。欲定骅骝脏腑宁,尿清粪洞口中红。皮毛光彩精神倍,鼻气温和来往通。四肢轻健行无涩,两目清辉无眵朦。头尾不动后蹄歇,此为无病脉神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