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海钩沉:秦简《识劫冤案》反映的秦代赀产税
秦代有没有赀产税?(赀产税与现代资产税似有不同,且因秦汉文献材料多用赀,故学界多采用“赀”字)。在有关秦的文献史料和以往公布的秦简牍材料中均未见反映。史料记载的疏缺,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受到限制。事实上,不仅是秦代的赀产税,就连汉代的赀产税问题,学者们也众说纷纭。有认为汉代赀产税始于高祖者,也有认为始于武帝者......
-
〓 《后汉书》中的服饰史料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世族家庭,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少好学,善文章,能隶书,晓音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初为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后为檀道济司马,随军北征,迁尚书吏部郎。文帝元嘉九年,触犯义康,左迁宣......
-
〓 韩国端午祭的起源与发展
端午,不仅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亦作为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至今仍然流行于亚洲各国。在古代韩国称端午为‘SULI’、重五、重午、天中节、端阳等。此节日从何时起流入于韩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依据《三国史記》记录的“俗以端午为车衣”,韩国端午的渊源可追溯到韩国三国时......
-
〓 鸡文化与田园诗歌
鸡和鸡鸣,是中国农耕时代田园生活的典型写照。它既是宇宙与大自然的一种生气、灵气,又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老子,最向往的理想社会就是:“民各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无欲无争,只听见鸡啼狗叫,没有战争......
-
〓 论郑成功与施琅发生冲突的原因
内容摘要:施琅与其叔施福所率军队为郑芝龙部下的主力,早年,施氏叔侄有随郑芝龙降清的历史,并为清军作战。施琅再次回归郑成功部下,攻袭南明大将郝尚久、郑联,反对郑成功勤王,表明他对清朝的态度十分暧昧。郑成功将其驱逐,是海上武装内部拥明派铲除亲清派的一场权力斗争。郑成功取胜以后,这支海上武装才成为南明的军队。关键词:郑成功施......
-
〓 中国,西方的“他者”或并非“他者”
就普通的观点来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近代,异己的西方,凭借其坚船利炮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制度,打乱了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被迫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求独立、发展而不得不向西方学习,由“师夷长技”到“变法”,再到“德先生”和“赛先生”,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可惜学生没有超过老师,反而总......
-
〓 《周易》阴阳论的层级结构性质
内容提要:传统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论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对于该体系所具备确切内涵的各方面、以及由其所结成的整个架构的整体理论性质,却很少有人能深入体察。本文通过对《周易》阴阳论的细致分析,提出该理论作为一种形而上学宇宙论,实则是一个内在含括生命论、差异论与秩序论等三个主要方面,并以其中生命论为根基也是最终目的的层......
-
〓 从长时段看大作用长江城镇带的历史角色
长江沿线城镇是与长江早期文明相伴而生并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长江城镇带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社会结构要素,从历史长时段深刻认识长江城镇带的历史角色,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重心在关中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城镇稀......
-
〓 曹操诗句“乌鹊南飞”句义考辨
内容摘要:《短歌行》的“乌鹊南飞”历来有不同理解,但都未明了其典故出处。诗当作于曹操为丞相之时,讨伐奸佞,渴求贤才,统一中国,是他的主导思想;“乌鹊”一词处于屈原的《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曹操用此典故,表明他为丞相之时,朝廷的奸佞之徒已没有存在之地,只得南逃。而贤才之士,才有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本文还从文化词语......
-
〓 “年谱长编”的“长编”是什么意思?
“长编”本是有逊于正式专著、有待于继续提炼的初稿。民国前从未见古人在编撰年谱时用“长编”作书名。近三十年来,忽然一下子涌现了一批数量惊人的年谱长编,我见到过的就有六十来种。这些撰著者和出版者,似乎全然不知“长编”一词的本意。“长编”在现在的意思和做法都有了很大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变化。在很多人因为对某一词语模糊理解......
-
〓 贯通考察清代法律史刍议
法律制度史研究是历史研究中的基础。古人非常注重对于典章制度的研究,无论训诂还是治史、治事,胥以此为提纲挈领的工具。但是,制度史研究之难有两端:一是过去制度史多依官书政典等敷陈而来,往往流于对典章制度的简单叙述,深入制度内部的肌里与精髓的难度极大,故将制度的外在样式与内在特质结合起来臻于传统史学所谓“圆神方智”的......
-
〓 王子今:秦文化的实用之风
秦风俗与全面继承周礼乐传统之东方诸国有明显差异。中原人曾经对秦人“夷翟遇之”(《史记》卷五《秦本纪》),视之为“夷狄也”(《史记》卷一七《天官书》),史称“诸夏宾之,比于戎翟”(《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东方人又有“秦戎翟之教”(《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秦与戎翟同俗”(《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的说......
-
〓 《论语》别解七则
“学而时习之” 作为《论语》的首章,“学而时习之”历来为注家所重视。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云:“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这个说......
-
〓 学人论教:培养创新人才还需超越因材施教
CFP因材施教下的教育现实 当教师应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时,逻辑上他需要判断学生之材,这是其施教的逻辑起点。学生属于何种类型、是否优秀、是否是所谓的早期超常儿童,是由教师来判断的;学生应当接受何种教育,也由教师来实施;学生是否应当受到奖励和惩罚,也由教师来判断和实行。简单地对学生之材予以判断,大部分情况下会出现......
-
〓 看汉学家解诗
有时候看汉学家解诗,会让人产生莫可名状的喜感。莫砺锋先生曾撰专文,指出美国宇文所安关于唐诗研究中存在令人难以接受的“读法”,包括对字句的误读、对诗意的曲解等。如卢照邻《早度分水岭》“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宇文氏把“新沐者必弹冠”即入仕做官,理解成了“去官”之意,意思全反了;又如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
-
〓 人民要论:儒学文化的特性与前途
儒学文化产生于中国,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它很早就传播到东亚和亚洲其他地区,后来又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流。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亚洲文明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儒学是会走向衰落还是会走向新的发展呢?这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
-
〓 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
内容提要: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大量史料揭示了佛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广泛影响,认为探讨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重要的课题。第二部分从把佛学与西学相附和,强调佛学的哲理性,提倡佛学应务救世的实际作用,以及唯识学的复兴和发展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佛学的主要特点。最后部分,作者结合近代佛学得以振兴的原因......
-
〓 一部古史探新知——清华简《系年》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有重视历史记载与总结历史经验的文化传统。但在早期图书分类中,史类文献并不独立,而是放在了经书位置上,关注的重点多是经验教训,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资治戒乱,对历史事实本身反而多有忽略,甚至一到历史事实,则很多记载彼此矛盾,以致真相扑朔迷离。由于自然淘汰、秦火焚烧、战乱散亡等原因,先秦古书到了汉代,世人所能看到的也就所剩......
-
〓 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
内容提要:本文由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而引发出对禅宗南宗顿悟法门理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如禅宗顿悟法门与经典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在五家禅分门以前,禅宗大师们都是很重视以经典来证释顿悟法门的,虽不必说“藉教悟宗”,但“藉教明宗”是不辩的事实。又如,自宗密以后,一般都比较注意马祖道一洪州宗与神会荷泽宗之间的差异,然......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
南朝乐府·吴声歌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之一)啼著曙,泪落枕将浮,身沈被流去(之七)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之十九)此是“清商曲辞·吴声歌”中《懊侬曲》的变声,一共二十五首。其中第一首“华山畿,君既为侬死”为这组变声曲的本事,起源于一个悲惨但又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