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阮元的经世实学思想刍议
宋明学术空疏,清人崇尚实学。一般以为,顾炎武首开清代实学之端,他振臂一呼,“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亭林文集·与人书三》),对后来学人影响甚大。阮元则以为毛奇龄“首出于东林、蕺山空文讲学之余,以经学自任,大声疾呼,而一时之实学顿起”(《揅经室集·毛西河检讨全集后序》),因而推毛奇龄为清代......
-
〓 家教家风与立德树人
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央媒体对家风家教的宣传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和好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指出了要“三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家庭?家教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家训、家教、家风对立德树人又能发挥哪些作用?这是我们欲......
-
〓 高情千古鸟语中——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
内容摘要: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可谓对鸟情有独钟,诗人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鸟这一寻常生命,因诗人内心世界的充盈高洁而随之成为蕴涵丰富厚重的意象集合。关键词:意象;鸟作者简介:雒晓春(1972-),女,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
-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勘正
《论语·微子》第七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
〓 从生殖崇拜看《野有死麇》本义
摘要:《野有死麇》以歌谣的方式记录了先秦社会崇拜生殖神的文化背景,及在此掩饰下男女野合以求子嗣的活动。歌词描绘极似民间残留“棒槌会”的过程,考证“白茅、怀春”等关键词,知诗为反映生殖崇拜的民间歌谣无疑。关键词:《野有死麇》;白茅;怀春;生殖民俗《野有死麇》的题旨,历来有很多中说法,主要有三个体系:一是以礼教传统释义,如......
-
〓 西方儒学研究新动向——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背景分析
近年来,国内儒学研究成为显学中的显学,与此同时,西方儒学界亦表现出一系列节点式新动向。这些动向相互交织,构成了第七届儒学大会的思想背景。朝向德性的转向 美国布法罗州立大学余纪元教授在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Mirrors of Virtue(《德性之镜......
-
〓 略论《蒙古—卫拉特法典》中的生态法规
摘要:《蒙古—卫拉特法典》是十七世纪蒙古族的一部重要法律典籍,是古代蒙古族三大法律文献之一。本文试图对《法典》中关于草原、牲畜两方面的生态法条进行梳理和阐释,这不仅能展示十七世纪蒙古族生态法规,亦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有启发意义。关键词:《蒙古—卫拉特法典》;蒙古族;生态法规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
〓 唐君毅美学观的价值境界
20世纪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不仅在哲学和文化学方面建树非凡,而且对美学也有系统独到的建构。唐君毅先生注重美学价值境界的考量,采取了一种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传统的研究路径,深入地揭示出美学价值境界的人文底蕴。 美的价值,即美对于人的意义。美的价值因为体现人的根本诉求,寄托着人对美的价值理想。在中西美......
-
〓 从魏晋六朝文化背景论书法品评产生的必然
【内容提要】魏晋六朝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松弛,导致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性的自由,主体价值得到肯定。魏晋六朝“人生的主题”成为文艺的时尚,人物品藻为文艺批评提供了参照。魏晋六朝文学艺术追求“形式美”,使个性得到展示,书法品评方为可能并具有意义。魏晋六朝文艺繁荣,文艺批评也随之活跃。【关键词】六朝文化;书法批评一我们基本上可以肯......
-
〓 “儒”为学派义钩沉
《孟子》有两章提到“儒”字:“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滕文公上》5·5)“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尽心下》14·26)前者是引夷子之语,后者是孟子自道。“儒”之一字,孟子如何理解?又有何......
-
〓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美国“霸权主义”,在此期间中外许多学者都对亨廷顿的理论从各个角度进......
-
〓 史海钩沉:明代科举中的“同等学力”
科举考试图 《明史·选举志》里有两段话容易使人们对明代科举全貌产生一些误解。 第一段话是:“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这段话的后面一句是对的,因为明朝任官有多种途径,通常说是进士为一途,举人、贡生、儒士等又是一途,吏员也为一途,这叫“三途并用”。但这段话的前面一句却有问题,那就是科举未必“必由”......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三)
2015·4——2015·61、中国语文学第68辑时间:2015年4月出版单位:庆山:岭南中国语文学会内容简介:A Study on the poetics of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LEE, Chi-soo)A comparison of crea......
-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闽都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文化外延可概括为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中下游和闽东地区使用福州方言的族群所创造的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的区域文化。其文化内涵可以概括为以闽越文化为基础,以儒学为主体,由理学、闽学、侯官新学一脉相承的区域文化。其文化特质可以概括为儒雅、重文、开放、求变。闽都文化的......
-
〓 中国传统家训的公益教化
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百姓都是这种观念的倡导、力行者。中国传统家训中就有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内容。 古代的思想家们无不强调仁与爱的统一。仁爱的根本要求是爱人、助人、利人。这一传统在家训文化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和发挥。 首先......
-
〓 唐代三首咏庐山瀑布诗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六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的一首名作。全诗以飞动的气势,夸张的言辞,出人意表的想象,把巍峨峻秀、紫烟缭绕的香炉蜂和那下挂千丈、喷雪溅珠的黄崖瀑描画得神彩飞动、瑰丽壮观,成为歌咏庐山瀑布的绝唱。苏轼曾对这首诗推祟备至,称之为:“帝遣银河一派垂,千古唯有谪仙词”。值得玩味的是:歌咏庐山瀑布的诗,古往今来不下千百篇,就拿唐代来......
-
〓 生存境遇:诸子学起源的重要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是继周代王官学之后的主要学术文化形态。从先秦时期的《庄子·天下》篇,到汉代的《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再到近代的章太炎、胡适的论述,无不在对先秦诸子的起源进行总结与反思。大致来说,影响比较大的诸子起源说主要有“诸子出于王官说”以及否定此说这两种。肯定说法以《汉志》为代表,否定说法以胡适......
-
〓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
编者按 前不久,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海上儒林——《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当代儒家学者上海论坛”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就《何谓普世?谁之价值》进行了讨论,更深入到该书所涉及的重大命题中,就目前极富争论的一些思想文化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其中,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
-
〓 杨建民:沈从文别解“悠然见南山”
沈从文写文章,既富有余响,同时斩截。不再费辞,于此便结束。刚读到沈从文这段运用新的文物发现写出的考订文字,着实感佩。这般解读,无论确当与否,都能够给人们足够新鲜的启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使并非陶渊明诗歌的喜好者,这也不算陌生的句子。在学者笔下,它们得到这样的解读:“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
-
〓 日韩马来西亚近期汉学出版物(七)
1、都市の公共と非公共:20世紀の日本と東アジア时间:2013年10月作者:高嶋修一、名武なつ纪 编着出版单位:东京:日本经济评论社内容简介:序章试论・都市の公共と非公共──20世纪の日本および东アジア都市を手挂かりに(高嶋修一)第1部西洋统治下の中国都市社会第1章ドイツ统治期の青岛経済にみる「公共」と「非公共」──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