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当重视古典诗文的比较阅读和教学研究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三
一年来,“诗词清话”专栏中的“古典诗文比较”已刊登了十二期。由于受到不少鼓励,自然还会写下去。但在这岁末的最后一期,我想谈谈进行古典诗文比较,在阅读、教学和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我要专注于这项工作的原因所在。歌德曾说过一句名言:“永远束缚在整体人的一个孤零的片段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片段”。人对自身的认知如此,......
-
〓 马执斌:李白的咏月诗为何这么多?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中说:“在李白的作品中,以某种形式吟咏月亮的差不多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笔者根据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的《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以某种形式吟咏月亮的诗篇有340首,在其全部诗作中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李白之所以喜爱月亮,大概有三种原因:其一是性格品质决......
-
〓 顾农:略谈道家四书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以儒家最为重要,孔孟之道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被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周边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思想中可以同儒家思想并驾齐驱的,只有道家,此外还有后来由域外传来却很快就本土化了的佛教。儒、道、释(佛)三家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古以下思想界的基本框架......
-
〓 谢金良: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无数中华贤哲几千年来的辛劳与智慧。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发展和研究的......
-
〓 论《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教育理想崇高,被孟子誉为“圣之时者”。孔子的人格魅力历经千年依旧不减,他的思想与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关键词】孔子;学者;维护者;圣人;导师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孔子那样被人们评头论足、津津乐道地评说了两千多年。他是一个平凡谦恭的人,却成了人们......
-
〓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一中国哲学是世界哲学的一部分。从对象与范围来看,中国哲学在基本上是与世界上别的国家的哲学一致的。然而,中国古典哲学有自己的独立发展的过程,因此也就表现了许多与别的国家不同的特点。中国古典哲学之特点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个人的一些初步的看法。中国哲学的特点可以说就是中国哲学的民族特点。我们......
-
〓 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解释学(Hermeneutics)也有译为“诠释学”或“阐释学”的,可能释为“诠释学”更好。但由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用的是“解释学”,因此本文也就沿用。由于我在《学人》第13辑发表了《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在《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发表了《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故本文题为《三论》。我的《再论创建中国......
-
〓 近30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
尽管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出现却是在20世纪,而以往30年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学科发展概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托名大禹,实际上产生于战国后期,但对历史地理现象的注意和记录在更早的著作中已可找到例证。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著作,......
-
〓 孟凡港:流散日本的中国古代石刻
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献形式,因其突出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而受到中外文物收藏者与文博机构的珍视。正因此故,自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古代石刻同其他文物一同流出国境。正如罗振玉所言:“尝闻我关津税吏言:古物之由中州运往商埠者,岁价恒数百万,而金石刻为大端。”(罗振玉《海外贞珉录·序》)其中,日本......
-
〓 北方游牧文化浸染下的唐诗
从军行中国从历史上看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度。在古代广袤的北方草原上,数千年来一直活跃着多个游牧民族政权。他们无论南下还是西迁,都会给中原乃至世界带来震荡,由此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进程。刘迎胜教授认为:“中国南方民族一般只形成分散的、实力有限的地域性集团,很少对中国历史的全局发生影响。而北方草原民族则不同,他们常常形......
-
〓 屈原与时代的连接点
屈子行吟图 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诗人,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伟大诗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屈原及屈原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
〓 唐代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城市的繁华程度突出表现在文化娱乐生活的高度发达上。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与流动,唐代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有所增加,城市居民的构成成分越来越复杂,无论是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市井百姓,对文化娱乐的需求都越来越旺盛,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城市文化娱乐生活的活跃与繁荣。城市文化娱乐......
-
〓 论语读绎·礼之大体:我读《论语·八佾》
《论语·八佾》的中心命题是“礼”。孔子及其弟子就“礼”的重要性、“礼”的本质属性、“礼”的基本内涵、“礼”的体现形式、“礼”的历史文化渊源、“礼”与“仁”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扼要、深刻的阐说,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与尖锐的抨击,希望挽狂澜于既倒,启新生于绝望。全篇主旨鲜明,鞭析入理,在某种意义上......
-
〓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职责(Pflicht)概念
作者简介:吕纯山,北京大学哲学系2005级博士,外国哲学专业。电子邮箱:lvchunshan@phil.pku.edu.cn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职责[1]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关键词之一。它是一种行为,根源于尊贵的人格,是出于对道德法则的敬重而产生的,是善良意志的体现,而且在康德看来,只有出于职责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它是“......
-
〓 国学争鸣:回归中国本乎情理
研究中国文学史,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产品,用中国的视角、价值、方法等,这本是情理中的事。为什么会被人反对呢?无疑这里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即“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本位立场”的价值观冲突。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作为文化主流支配着世界。中国学人自“五四”始,即以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事......
-
〓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札记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札记[1]【内容提要】《括地志》是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解释古地名处甚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文字讹误。本文考察了张守节《正义》所引《括地志》的部分内容,针对其中部分讹误和疏漏,作了订正与补充,成札记十九则。【关 键 词】《史记正义》;《括地志》;订补;札记【作者简介......
-
〓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是由许多的民族(或称为种族)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为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从历史来看,不能不承认,汉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汉族文化曾经对各兄弟民族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也汲取过各兄弟民族的文化成就。汉族和......
-
〓 《史记》点校拾遗
【内容摘要】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是目前最为通行的《史记》读本,堪称古籍整理的典范之作,但仍难免疏误。本文以点校本为据,刺取12例,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标点、校勘等问题试作校理,略加考辨,求正于方家,希望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部典范之作进行古籍研究和整理工作。【关 键 词】《史记》;标点;校勘【作者简介】谢秉洪(1964-),......
-
〓 学者论坛:孟子“老者”思想诠析
孟子像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在孟子的仁政学说中,“善养老者”是“安宅”“正路”的具体内容之一。孟子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其“老者”思想。在家庭层面,物质关心和精神关照相辅相成,为老者养老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社会层面,重视学校教育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相互结合,为老者养老......
-
〓 再谈《玉台新咏》的撰录者问题
按:本文是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对邬国平、樊荣先生商榷的答复。2004年,章先生在《文学评论》上发表《〈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通过对徐陵《〈玉台新咏〉序》的解读,论证此《序》明确宣告《玉台新咏》为宫中的一个宠妃所“撰录”;论证徐陵不可能自己编了此书却假托为王妃所“撰录”;再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及刘克庄《后村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