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路径:论中国哲学的特质
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哲学之特质,许多学者都有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价值哲学的独特视角,观照中国传统哲学,提出一看法,即“必然”原理与“应然”原则相融通乃是中国传统哲学之重要特质。所谓“必然”原理指探讨存在本质、发展趋势、客观过程、必然规律的哲学理论,包括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人性论等理论领域;所谓“应......
-
〓 考场上的《史记》
《史记》与科举考试的密切关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唐宋两代曾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二是作为文章典范深刻影响了明清八股文的写作;三是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丰富和完善了科举文化。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最为有名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还有其他一些较为次要的科目,比如史科。史科有一史和三史之分,始设于长庆三年(823)。一史......
-
〓 大家谈:多元文化中的孝
时 间:2013年7月20日下午(“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间隙) 地 点:北京友谊宾馆会议室 访 谈 嘉 宾:南恺时(Keith N.Knapp)美国南卡罗莱纳根据地军事学院教授 崔圣奎 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 王蓉蓉 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教......
-
〓 石峁遗址的城与玉——中华文明探源视野中的文化思考
石峁玉璜 资料图片石峁城 资料图片石峁考古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陕西省文物工作者日前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一处城址,发现了城墙马面和角楼,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土石结构城防设施实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史前石城遗址,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史......
-
〓 《尚书》与《书》教传统
编者按本期所发的三篇文章,均与“诗教”或“书教”有关。韩高年先生的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梁启超的《诗》学观,其中着重分析了他关于《诗》的表情方式与“诗教”之关系的观点,特别提到他注意到“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情感及人格涵养方面的关系。何海燕先生在探讨清代《诗》学中的情感论时,注意到清儒把“诗教”的“温柔敦厚”与怨刺精神......
-
〓 中国佛学与经营之道
中国化的佛教,其理论导向,与其说是出世主义的,毋宁说是入世主义的。准确一点说,中国佛教主张以出世的心态入世,即世间而出世间。这意味着,成佛的过程比成佛的结果更为重要。成佛的过程不一定在寺庙中实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亦可以实现。对于经营者来说,在经营实践中亦可以实现:用成佛的心态参与经营实践。对于经营者,中国佛教理......
-
〓 国学博士论坛:理学与词坛
陈丽丽,女,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10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南宋孝宗时期词风嬗变研究》。 博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诸葛忆兵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王兆鹏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沈松勤 宋代被誉为华夏文化登峰造极之世,其中哲学领域的理学与文学领域的词最为瞩目。南宋淳熙年间,位于铅山的......
-
〓 华夏文明资源与甘肃地域文化特征
玉门关遗址 甘肃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巴蜀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其他地域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地域性特征 甘肃在古时为雍、梁二州之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郡,西部属月氏,汉时为凉州,元属甘肃和陕西行省,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
-
〓 《尚书孔传》的出现时间
【摘要】学者多以为《尚书孔传》始出于东晋梅赜献书,时在公元317或318年,但皇甫谧《帝王世纪》数引此书。皇甫谧生于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西晋泰始初撰《帝王世纪》,在公元265年或稍晚,足见此书于魏晋间业已存在。对于列入《十三经》的《尚书孔传》,宋以来历代学者作了许多辩难,尤其是清儒各家所取得的成绩昭著,为世......
-
〓 高山仰止,各有心仪——王安石与苏轼祭欧阳修文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
欧阳修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高风亮节,为后人所仰,也是北宋文坛的宗师。他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这场运动确立了标杆。他还喜欢奖掖后进、识拔人才,曾巩、三苏、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中的五大家皆出其门下。正因为如此,他逝世后,祭文如动地银山,滚滚而来,其中比较特出的是王安石和苏轼的两篇......
-
〓 林黛玉的燕窝粥
说起黛玉的病,薛宝钗认为,食谷者生,黛玉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看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于是,宝钗主张: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因而大胆向黛玉建议,“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
〓 何谓书同文字
内容摘要:后世对“书同文字”的解释是,始皇并吞六国后,命李斯作小篆,推行天下。其后,又因小篆书写困难,简化而成隶书。事实上,早在李斯作小篆之前,秦国民间已流行隶书。李斯作小篆统一了六国杂乱不同的大篆字体。小篆主要用于上层社会。始皇碑文皆用小篆。秦始皇的书同文字令应是指小篆(秦篆)、隶书(秦隶)二者并行于天下。小篆用于上......
-
〓 国学博士论坛:董仲舒与大一统
路高学,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博士,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汉初黄老思潮与王权合法性建构》。博士导师:东南大学教授 许建良 通讯评委: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黄开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余治平古代王权合法性的建构除了直接依靠“神”的力量之外,另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历史进行某种价值倾向的叙事(真实的或虚构的),并使之与神......
-
〓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
内容提要: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并初步发展。从中西交流和互动的视角看,此时的中国哲学史大致存在四种研究模式:以胡适和冯友兰为代表的西方化研究模式、以钟泰为代表的中国化研究模式、以梁启超、张岱年为代表的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和以李石岑、范寿康为代表的初级马克思主义研究模式。而这种研究模式的多元化情境在其后......
-
〓 张海明: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
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中国几可谓家喻户晓,魏晋以降,题咏、改编之作络绎不绝,不仅有诗词文赋,还进入到小说、戏曲领域;二十世纪以来,戏剧、影视以之为题材者亦不鲜见,但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却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迄今为止,有关此问题的答案至少有三种:一是认为始见于刘向所编之《战国策》,即《燕策》三中的“燕太子丹质于......
-
〓 黄宗羲心性说述评
心性问题是宋明哲学理论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含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心性与理气关系问题,心与性的关系问题,心与性各自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性与情、心与情的关系问题,情与欲的关系问题,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自宋至明,理学、心学各派争辩不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宗羲对宋明以来各种心性理论,其中主要是程朱理学的心性理论,进行了细......
-
〓 刘峰:表人流行新词语试析
资料图片 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折射了当前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诉求,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表人流行新词语不仅满足了当前社会指称各类人群精细化的需求,而且丰富了现代汉语表人词汇系统,是当......
-
〓 梅花岭记文考释
一《鲒埼亭文集》[1]中有《梅花岭记》一文。梅花岭记为史忠烈,即史可法的衣冠冢。江都之役,兵败城陷史可法被执,“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史可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出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其部下史威德欲得其尸,然终不可,乃以其衣冠葬于梅花岭。后人全谢山作《梅花岭记》,以表彰忠烈。《梅花岭记......
-
〓 以传统为本体以西学为方法——由“士绅”“名流”“精英”称谓谈起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社会稳定延续之自发社会根源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所谓“士绅”“绅衿”“乡绅”等阶层越来越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译著及论著中,因研究者或译者的不同理解,这一阶层被冠以“绅士”“士绅”“乡绅”“名流”“精英”等不同的称谓,并经常混用,对其层次的划分与定位......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三):颜氏家训(上)
《颜氏家训》简介一、《颜氏家训》的作者及内容《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作的一部家训。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