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
一近年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出现了一个了解和研究东方文化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检讨欧洲(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同时,开始了对东方文化的历史贡献及其现代意义的深入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新动向。可以想见,随着人们对于东方文化基本精神的深入了解、把握与改造、吸收、运用,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构......
-
〓 二十世纪历史地理研究索引简编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1、谭其骧《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学术月刊》1982年第11期。2、谭其骧《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载《文汇报》1991年1月6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1辑。3、谭其骧《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4、侯仁之《中国沿革......
-
〓 “顾颉刚研究”应更多地纳入到学术史范畴中去
学术气候在近二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93年到2013年,人们的心情更平静了,情绪更少了,不趋极端了,意识形态色彩更淡了。当《文史哲》杂志2006年初开办“疑古与释古”专栏时,不止一个作者谈到同一个问题:批评“走出疑古时代”主张的文章发不出来,尤其是在北京发不出来。而拒绝支持“疑古”的声音,也就意味着轻视乃......
-
〓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五行说”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对《太极图》的作者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首先,本文从比较《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对“五行”思想的不同表达入手,指出二者所论的“五行”思想分别属于不同的流传系统。其次,本文较深入的比较了这两种“五行”思想的异同之处,进而指出:基于这一矛盾可以初步判断,《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决非一人所做。关键词:周敦颐;......
-
〓 当代文学应如何化用传统资源——以李白为例
《大唐李白》张大春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白杜甫》郭沫若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的探索进程息息相关。当代文学六十余年的演进,是一个经历曲折、走向繁荣的过程,也是文学自身不断获得自主性、走向成熟的过程。直面当下社会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如实反映社会问题的前提下塑造信念、铸就精神、呼吁理想,是......
-
〓 中国封建制度略考
中国大陆的教科书,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作准绳,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历史是作如此分段的:夏、商、周为奴隶制社会;自秦始皇始到清朝止为封建制社会。这种分法,以我看来,是无视中国的史实,生搬硬套地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装进中国的历史框架去。本文试图对中国封建制度作一简略考察,期以能还中国封建社会的本来面目。中国的封建制度,起源于何......
-
〓 法家源流考
内容摘要: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对先秦法家的内涵、流派及流变进行了梳理。提出先秦法家在法理上分为“理法”、“礼法”和“利法”三大法系,在流派上分为“道法家”、“儒法家”和“霸法家”三大流派;从历史演变上将先秦法家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时用期”四个时期,从空间流布上讲法家的学术走向分为......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宋诗与宋史
“中国文学的长河,是以诗歌为主流的。”其中唐诗、宋诗双峰并峙,成就最为突出。唐诗的总集出现较早,为唐诗研究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相对于唐诗研究而言,宋诗研究相对薄弱,这与宋诗数量较大,且在相当长时间内缺乏全集有关。1998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72册出版后,宋诗研究有了比较坚实的文献基础。就宋诗选注而言,不......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三):颜氏家训(上)
《颜氏家训》简介一、《颜氏家训》的作者及内容《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作的一部家训。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
-
〓 黄老思潮的基本纲领
黄老思潮大约起源于战国中期。当时北方齐国稷下学宫的影响很大,儒、法、墨、道等各家都在稷下学宫交流思想,因此,黄老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黄老并不是一家之学,讲述黄老思想,可以从“黄”“老”二字分析开来说,以“黄”“老”来命名,一方面高远了来历,一方面深远了旨趣。黄帝是中国上古第一帝,代表着权威,也......
-
〓 治史心语:从柯文的相对主义看中国中心观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史学家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概括并阐发了一种以中国为出发点和准绳来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主张,即“中国中心观”。或许是暗合中国史学传统的内部取向,中国中心观一经译介到中国便流行开来。不过,中国中心观并不是那么完美,其论证是相对主义的,当中隐含了一些颇具反讽意味的悖谬。认识这一点,于中国史家理性对待......
-
〓 国际联盟仲裁“九一八”事变: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
联合国日内瓦欧洲总部办公场所为前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总部万国宫。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TRUTH史料研究”调研组在该总部图书馆全权代表欧伯森的协助下,全面查阅了国联仲裁“九一八”事变的相关档案。这次档案查阅,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九一八”事变在当时所引起的巨大国际反响以及国联为仲裁“九一八”事变所做的相关努力。......
-
〓 孤松独立玉山崩——嵇康遇害的社会学思考
内容提要:嵇康遇害,广陵绝响,“竹林七贤”集团的解体,这一切都和社会系统间的沟通问题有关。本文尝试以社会学沟通理论为视角,结合嵇康“名士”的身份、“直道”而行的性格特征、双重思想认识结构等,对其死因作综合而深刻的探讨,肯定其超越个人意义之上的社会价值。关键词:嵇康;名士;沟通;双重性格;社会价值作者简介:温新瑞,男,1......
-
〓 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意义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广泛适用性,应大力推广,以应对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弊病,维护世界和平。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是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任何社会都应把爱作为基本道德、核心价值规范。爱不是抽象的情感,爱中凝结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不同社会、不同文明形态......
-
〓 国学漫谈:礼仪非儿戏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将中国称为“一个如神圣礼仪般存在的人类社群”。年复年,日复日,礼仪生活交织着种种敬意与温情,在我们这个和谐大邦世代传承。《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其中,“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四维”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礼绝则国倾,义绝则国......
-
〓 战略领导力与《周易》
“战略领导力”是近年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沿概念。国内外学者正在探索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迄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众所周知,“战略”一词早已被从军事概念引入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用以指称那些重要的宏观决策;而“战略领导力”则是专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领导者所需要的个人境界、素质和领导能力。正如英国著名领导......
-
〓 由“知天命”析探孔子前后期体用之差异
一、前言众所皆知,思想型态之良窳,实乃系乎民族命脉之衰兴。是故,从古至今庙堂者所力倡之孔氏学说,其论述于现时然否表里一致,是否仅存其形而漫涣其神,均有赖吾辈以“格物致知”之信念;行「审问、慎思、明辨」之行笃确切,方能于黝暗之世举光明之炜。孔氏之世距今已然二千余年。若问:吾人要如何方能竭泽穷通究其学思深义?则应之曰:求真......
-
〓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对古琴美学思想影响深远。《老子》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有声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对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的儒家礼乐思想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见《骈拇》、《马蹄》等篇)。但庄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有声之乐,而是提出“中......
-
〓 儒家义利观:义以为上
重“德”是中华文化深厚绵长的传统。由此,中华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高度注重克己修身的自觉。这在集中讨论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儒家义利之辨中得到鲜明体现。义利之辨是儒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也是近代以来受误解最多的问题之一。时至今日,不仅对其完整内涵的阐释不充分,而且将其基本精神归结为义利对立、认为儒家义利之辨提倡“以......
-
〓 郭店楚简儒家思想研究资料汇编综述
写在前面自1993年郭店楚简出土以来,对于郭店楚简的年代、简帛的用途、字形的辨认、字义的训诂、思想内容的归属和篇章的解读等工作便没有中断过。至1998年5月,文物出版社正式将郭店楚简以《郭店楚墓竹简》为名出版。随后,学术界对于郭店楚简的篇章内容及其思想的学派归属的讨论进入了高潮,学术研讨会不断。1999年10月,“郭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