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耿:道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
在道家人性论研究中,如何把握好道家人性论本身的内在逻辑,对于理顺道家人性论中诸概念及思想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恰当地运用材料、论证观点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道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呢?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支配着万物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运动轨迹体现为:“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
-
〓 日本近期汉学会议信息(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東アジアをむすぶ漢籍文化--敦煌から正倉院、そして金沢文庫へ」国際シンポジウム-1時間:2012年11月2至3日(週五至週六)地點: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講堂(千葉県佐倉市城内町117番地)主辦單位: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內容簡介:議程11月2日10:30【基調報告:東アジアをむすぶ漢籍文化】司会:静永健敦煌と繋がる日本......
-
〓 晦涩词句中的科学观——关于“老子”第一章的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松雪书“道德经”)一般研究“老子”的著作,大多认为其第一章是“老子”哲学的总纲,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产生天地万物的“道”是该哲学的核心。由此可见这第一章的重要性。但恰恰在这一章的解读上,出现......
-
〓 论语读绎·礼之大体:我读《论语·八佾》
《论语·八佾》的中心命题是“礼”。孔子及其弟子就“礼”的重要性、“礼”的本质属性、“礼”的基本内涵、“礼”的体现形式、“礼”的历史文化渊源、“礼”与“仁”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扼要、深刻的阐说,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与尖锐的抨击,希望挽狂澜于既倒,启新生于绝望。全篇主旨鲜明,鞭析入理,在某种意义上......
-
〓 顾农:略谈道家四书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以儒家最为重要,孔孟之道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被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周边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思想中可以同儒家思想并驾齐驱的,只有道家,此外还有后来由域外传来却很快就本土化了的佛教。儒、道、释(佛)三家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古以下思想界的基本框架......
-
〓 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足迹
描绘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贸易场景的敦煌壁画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的中国瓷器克孜尔石窟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今年6月22日批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空间跨度约5000公里,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
-
〓 谢金良: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无数中华贤哲几千年来的辛劳与智慧。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发展和研究的......
-
〓 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起源
摘要:千姿百态的人类文化具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农耕型与游牧型。而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则主要源于两种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以植物食物为主的植食结构和以动物食物为主的肉食结构——及其生产方式。归根结底,则源于植物与动物的不同特性。抓住了植物性和动物性的差异,便抓住了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根本;抓住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便抓住了文......
-
〓 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回顾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在西方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其历史至今只有一百年。宗教社会学的鼻祖当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与法国社会学家艾米尔·杜尔凯姆,然而就该学科的思想渊源而言,远则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留下的关于社会、国家等论域的思想遗产,近可联系到社会学创始人孔德的动力与静力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等思想的影响。一百年来......
-
〓 三种《礼记正义》整理本平议——兼论古籍整理之规范
【内容提要】本文平议龚抗云、田博元、吕友仁三位先生分别整理出版的《礼记正义》,从凡例的制定、底本的选择、对校本的确定、标点、校勘和序跋的撰写、附录的收集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吕友仁先生《礼记正义》是《礼记正义》的最佳整理本。古籍整理是一项严肃认真、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工作,整理者必须是行业专家,按照选择底本、确定对校本、标......
-
〓 诗歌与大学校园的牵手——“驻校诗人”在中国
中国的驻校诗人制度是进入21世纪才出现的新生事物,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开此先河,诗人江非成为首位驻校诗人。十年之间,驻校诗人制度在中国逐渐为人所知,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多所高校开展了驻校诗人项目。十年历程回顾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推出驻校诗人制度的学术机构。人选从诗刊杂......
-
〓 《千字文》的创作与流传——有关中国文学史的点滴断想
南朝梁代周兴嗣所撰的《千字文》,曾经是家喻户晓的蒙学读本,而今却基本退于社会大众视野之外,个中原委,似乎值得思考。兹就理解所及,就教于方家,不敢以学术研究自诩云耳。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项城)人,世居姑孰(今商丘市谷熟集),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是梁朝武帝时代的文学名臣。《梁......
-
〓 语言逻各斯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哲学诠释学对史学及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内容提要:诠释学从一门解释的技术逐渐发展为一种方法论和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诠释学在本质上是本体论,但其方法论的价值无法忽略。语言作为诠释学的核心,其作用在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语言转向”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回应。后现代史学的哲学基础最早可追溯至此......
-
〓 刘志琴:士大夫的生活风貌与文化担当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现代知识分子的前身,它从先秦至清末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一阶层已不复存在,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仍然为现代人所向往,人们常用“最后的士大夫”来标榜某个现代学者,可见士大夫的魅力至今不衰。 然而“士大夫”已是远去的历史,尤其经过极左思潮的扫荡,认为士大......
-
〓 石峁遗址的城与玉——中华文明探源视野中的文化思考
石峁玉璜 资料图片石峁城 资料图片石峁考古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陕西省文物工作者日前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一处城址,发现了城墙马面和角楼,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土石结构城防设施实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史前石城遗址,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史......
-
〓 读史札记: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孔子像 孔子的际遇,颇为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
-
〓 邢福义:语言哲学与文化土壤
一 本文讨论的命题,由钱冠连先生的论文集《后语言哲学之路》所引发。年近耄耋壮心不已的钱先生,是外语界著名学者,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这部正准备出版的书,他用电子邮件传来原稿,让我看看。 打开书稿,封面上两行文字映入眼帘: 既然“东方不亮西方亮”是自然的,“西方不亮东方亮”自然也是自然的:后语言哲学在中......
-
〓 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指与形而上意义上的“天”相应的一切形而下世界的总和......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八):历代文史工具书
所谓文史工具书,是指为方便阅读文史类书籍而提供相关资料的书籍,起着一种阅读工具作用。文史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书目,索引,字典、辞典,年表、图志,典章制度,类书,域外汉籍及研究七类,每类下分若干子目。“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
-
〓 汉文化在新加坡流播的历史进程及相关特征
一、汉文化在新加坡流播的历史进程自明末清初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内的原因和东南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要,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持续向东南亚国家移民的浪潮。从1801年到1900年的一百年间,移居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华人将近200万人。大批中国居民移居东南亚,不仅对东南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且随着华人社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