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从公元424年至453年,前后共三十年。元嘉年间,文人辈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时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颜、谢的社会地位较高,诗风典雅绮丽,属于主流派,而鲍照的诗既有与正统诗风一致之处,同时又开创出一种通俗浅显、奔放流畅的风格,到唐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谢灵运画像谢灵运(3......
-
〓 普查新发现:白河书斋藏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本《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写成的自然科学巨著。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胡承龙刻本又称“金陵本”,为该书最早版本,也是经过李氏家族亲自校订过的原始刊本,为后世众多版本之祖本,存世极罕。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本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本于2010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
〓 古籍普查新发现:拉萨市尼木县切嘎曲德寺古籍普查又见元刻
切嘎曲德寺具有千年历史,起初建于古堡遗址上,后成藏传佛教普东派和萨迦派寺院,现完全为萨迦派寺院。该寺所藏珍贵文献凌乱混杂,之前,该县文化局曾派人对其进行大致包扎编号,约90余包。2012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一行五人在拉萨市文化局、尼木县文化局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专赴该寺,对所藏古籍进行普查登记。通过专家们的......
-
〓 什么是五行和五德终始?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
-
〓 分居两岸的《鸟谱》
《鸟谱》之建华鸭 故宫博物院提供 《仿蒋廷锡鸟谱》(简称《鸟谱》)共十二册,其第一至四册随清宫旧藏的大批珍贵文物,被蒋介石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目前,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第五至十二册则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该《鸟谱》每册的画幅尺寸及装裱形制均相同,即纵41.9厘米,横43.9厘米,为左右对开式。右页绘工笔重......
-
〓 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皮影表演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威风凛凛的龙头蜈蚣风筝、憨态可掬的彩塑娃娃、精致绝伦的剪纸窗花……为期一个月的“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近日落下帷幕。这次展览展出的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民间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与风俗。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
-
〓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习近平: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政策沟通协调。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数字丝绸之路”。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
-
〓 元白诗派——诗到元和体变新
元白诗派是指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作诗务实、尚俗和务尽。元白等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新乐府诗创作,是承杜甫的新题乐府而来。他们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讽刺时政。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
-
〓 三曹——文坛领袖,文风各异
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并称。因他们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居于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三曹都生活于汉末动乱年代,不同程度参与了频繁、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现实主义传统。但由于他们的经历等的差别,文学的成就的不同,风格也有差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评论......
-
〓 什么是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一)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清代内阁在故宫东南角,文华殿之南,是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清内阁大库,隶属内阁。在内阁的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下,设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等机构。其中典籍厅掌管内阁大库红......
-
〓 中国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
古人读书是不可能一口气把一篇哪怕是分量极小的文字读完的,在阅读中肯定需要停顿,这就需要自己去断句。《礼记·学记》云:“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东汉郑玄注云:“离经,断句绝也。”唐孔颖达疏云:“学者初入学一年,乡遂大夫于年终之时考视其业。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唐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二十四史的源流
所谓“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历史上,三国时期已有“三史”之称,原指《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
-
〓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一、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
-
〓 郡县制
郡县制,指在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的总称。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管理而置县,直接任命一些不得世袭的官员为地方官。后来晋又在国内置郡。由国君任免地方官,郡县制度使分散的权力层层集归中央,防止因分封而导致分裂。至战国时代这种制度逐渐为各强国采用。郡县制起源于楚......
-
〓 中国古代的三类刻书业
古代的刻书系统将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坊刻。这一理论始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官刻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府刻书,私刻一般指官员、士人、乡绅等个人刻书以及寺院、道观、家族祠堂等刻书(也有将寺院刻书另分一类的),坊刻指书铺商人刻书。三者之中,除坊刻以赢利为目的以外,其他两者都不以赢利为目的,或者只求保本微利。(一)官刻由国家机......
-
〓 格律诗词与自由诗词相对 根本区别在讲不讲格律
格律诗词是个适合与自由诗词相对举的名称,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讲不讲格律。在数千年中华文化中发育成熟的格律诗词,近百年来被称为“旧体诗词”。它有五大格律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对仗、押韵。二十世纪以来兴起的自由体诗歌,国人习惯称之为“新诗”。这是相对于“旧体诗词”而言的。新诗不讲究格律,形式完全自由随意。然而新、旧之称,是......
-
〓 国学小常识:贡院是一种什么建筑
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又称为考棚。贡院的设置,最早开始于唐朝。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呢?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北京的贡院建立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大门五间,称为“龙门”......
-
〓 古籍普查新发现:徐州市图书馆发现宋刻四书章句集注
在国家珍贵古籍评选中,徐州市图书馆入选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共有二十二种。一个江苏最北边缘的地级市馆,竟藏有如此众多的珍贵图书,在全国屈指可数。而评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时,徐州市馆竟报来一部宋刻本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实在是个耀眼的亮点。 此本《四书章句集注》字体端庄,纸张细润,墨色清纯,一派宋版书......
-
〓 侯景之乱——哭市闻妖兽,颓山起怪云
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对峙,连年进行战争,南朝和北朝各国的内部,统治阶级也不断杀伐,权臣当政,争权夺位,致使国鼎频易。统治生活奢侈腐化,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就在山河破碎,生民涂炭的时期,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末年,即548年,爆发了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叛乱,因这场叛乱的发动者是投降梁国的东魏将领侯景,史称“侯景之乱”。侯景是北方......
-
〓 “笔”的雅称
笔是文房四宝之一,许多文化行为的名称都和笔相关。 提笔撰文、写诗、作画叫“命笔”、“涉笔”;文章的开头叫“起笔”;自己写成的文字叫“亲笔”;受人之托写的文字叫“嘱笔”;集体讨论,由一人或数人动手写叫“执笔”;写作时中断或停止叫“辍笔”;文章的韵味和风格叫“文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尝试性的写作叫“试......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