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衣袂舞邯郸: 汉服经济激活千年古城文旅新脉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化不完,根本化不完”“拍不够,小姐姐们太美了”……2月21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好不热闹,一群群身穿长袖罗裙、披着厚厚披风的游客们手持团扇、珍珠饰面,步履轻盈地走在青石板路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汉服热”的火爆,走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一条街上有不少汉服馆。“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
-
〓 唐宋还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画,为何元朝就急转直下,独爱文人画?
中国画主要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为主,其中山水画的数量最多,人物画,主要以各式各样的人物为主的绘画,人物画中还分为风俗画、历史故事画、仕女画、肖像画等。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一时代涌现了许多的美术界人才,创造了极为辉煌的成就。从宋代绘画到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重大的转折之一,元代山水画在历史上占有绝......
-
〓 周月亮:王阳明不是圣人,是“问题少年”
“内卷”“躺平”“摆烂”“内耗”,焦虑成了现代人的痛苦之源,人们抱怨找不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又不得不背着家庭、升学、贷款种种生存压力负重前行。这个时代,急需一种抚慰心灵的良药。恰在此时,阳明心学走红网络。“知行合一”“阳明心学教你走上成功之路”......成了各大社交平台成长博主的流量密码,书店的橱窗里摆着五花八门的“......
-
〓 陈越光:关切与忧思 | 理解“跨文化中国学”这个概念
(2024年12月1日,“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第一辑新书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召开。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先生代表丛书编委会发言,谈及他心中对“跨文化中国学丛书”追求的理解。)“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第一辑理解“跨文化中国学”这个概念这套丛书的书名“跨文化中国学”,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跨文化视野,一个是中国学研究,王宁先生已经......
-
〓 从“悟空”到“哪吒”,中华文化动人心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蕴含大量文化IP宝藏,“文化IP+”产业链延伸释放新价值。3月3日,《哪吒2》冲出超145亿元票房;春节后,游戏《黑神话:悟空》斩获国际游戏大奖。一部“悟空”游戏,带火了多个打卡目的地;一部“哪吒”电影,延伸“文化+”的长链条,“含吒量”产品销售火爆。带着基层一线的声音,代表委员提出,要大力书写文化产业......
-
〓 洪涛:苏东坡的“周郎赤壁"、史家的书法、小说家的反讽手法
2023年,张隆溪教授出版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这本书是通史,篇幅不是很大(据说全书二十万言)。也许受篇幅所限,在讨论《三国演义》这样的百回大书时,张教授只写了三个段落。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三个段落的篇幅自然难以详细介绍《三国演义》的内......
-
〓 中国·淅川第一届商圣范蠡文化节在淅川举办
10月14日,“中国·淅川第一届商圣范蠡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举办,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淅川第一届商圣范蠡文化节将于10月15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大开幕。淅川是楚文化发源地,商圣范蠡故里。春秋末期,范氏迁入楚国三户,也就是今天淅川县寺湾镇高湾村附近,诞生了商圣范蠡,繁衍了淅川顺阳范氏。两千多年来,......
-
〓 古代服饰:云鬓簪事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就是玉簪。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而簪源于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后于顶端雕镂纹饰,所以簪体加长。钗以装饰为主,又名花钗。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实际上就是较大的花钗。 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
-
〓 商晚期—西周:兽面纹方鼎
此鼎约为公元前11世纪物。 方腹规整,口沿略微外侈,平滑口沿上有U形耳,四足上饰蕉叶纹。鼎身四边与四面中心有扉棱将图案分割,扉棱上有直线和T形纹饰。鼎腹四面饰有饕餮纹,双目圆睁,利角上扬。方鼎口沿下方环饰一圈龙纹。器表呈深绿色。三字铭文为“□父丁”,罗振玉先生曾记录过与此类似的铭文。 鼎是中国古代的......
-
〓 撷趣:古今琴弦知多少
越南的独弦琴只有一根弦,右手弹,左手控制弦的松紧,松则音低,紧则音高,能演奏出优美的琴声。 两根弦的琴有很多:二胡,从西域传来故称“胡琴”;京胡、京二胡、中胡、大胡、板胡都是两根弦;蒙古族的马头琴也是两根弦,不过琴弓不是卡在两根弦之间,而是在弦外平拉。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三弦”,顾名思义有三根弦。 ......
-
〓 冯远:悟对古今 咀华发新
《中国美术报》第322期 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新时代做好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历史进程中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深刻领会、自觉践行的努力方向。 敦煌莫高窟257窟 内景临摹是直接有效的途径中国绘画艺......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已至,农历壬寅年也行将结束。在冬至这一天,白天在全年间达到最短,黑夜达到最长。南朝崔灵恩《三礼义宗》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自冬至起,白昼逐日增长,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因此古人认为天地阳气自此时起开始兴作渐强。冬至......
-
〓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北京读者章连峰建议:“定每年九月一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在内的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的主要发起者及撰稿人是时任......
-
〓 民俗趣谈:今夕何夕——七夕话“乞巧”
衡湖为镜巧梳妆 崔清湖作(选自《大美衡水湖: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七夕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蹊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得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穿针乞巧,对月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此俗是七夕节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行于后世。《西京杂记》......
-
〓 “春节”小知识:我国现行“春节”今年整整“100岁”
新华社天津2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看重、庆祝最热烈的传统节日——春节。民俗专家表示,虽然已有4000多年历史,但是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开始的,加上今年春节,现行春节整整“100岁”了。 天津......
-
〓 杜永道:“无瑕”与“无暇”的不同
在报上看到一篇题为《轮回与孤独》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管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的写作只是为他‘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暇的文学归宿’……”句中的“无暇”宜改为“无瑕”。 “无瑕”是说没有缺点,非常完美。例如: (1)这件工艺品非常漂亮,完美无瑕。 (2)他俩的爱情非常真挚......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定窑白釉孩儿枕(宋)
宋代是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具有不同风格特色的名窑。其中北方瓷窑——定窑的瓷器一度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定窑古遗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燕山村一带,曲阳宋属定州,故称“定窑”。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胎体厚重,通体施......
-
〓 香文化断想
宋式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炉宋式官窑粉青釉梅花冰片纹三足炉 一夜梨花,香文化骤起。 时下概括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其实用香的“肇始”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春秋时期的多部著作,只是对中原用香习俗,作出了记载。 应该说远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
-
〓 看图说话:过年
传统意义上的拜年有两个意思:一是除夕之夜,接过神,全家从长到幼依次拜年(磕头);二是正月初一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都拱手作揖,互相道贺:“恭喜、发财、过年好!”就是平日不熟的人,也要互相问好。正月初八还有“祭星”风俗,以求一年顺利平安。 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盛锡珊古稀之年后,用数十年积累的大量北京风俗及人文景......
-
〓 “悬梁刺股”别误用
“悬梁”和“刺股”说的是古人勤学的佳话,是有来历的。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以“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