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兵书版画研究
明代时期,宫廷绘画与民间绘画相互交融发展,先后出现了多种流派与画风,形成了娄东、虞山、新安、金陵、江西、武林各派。为适应市井民俗文化的发展需要,明代戏曲、小说等民俗作品大量出版,使得印刷行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插图创作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明代是中国版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图画为主的版画大量出现在各类书籍......
-
〓 憨山德清写的行书《书法钩玄》,笔法得晋唐正统,启功评:五百年难见!
憨山德清是谁?他是明朝佛教的一位得道高僧,被后人誉为是明末的四大高僧之一。他原姓蔡,字澄印,号憨山,生于1546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他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便能诵读《四书》。《书法钩玄》 憨山德清 / 行书 ▼ 有一个大好前景的他,本应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之路,但在嘉靖三十四年,德清因家族变故而萌生出......
-
〓 曲阜周公庙:三千年的文化守望
济宁曲阜自古就是一块神奇之地,三皇五帝、夏商周都在此留有古老的印记,因至圣先师孔子更是傲立世界东方。当今的济宁曲阜被称为“东方圣城”,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仍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其实,除了“三孔”,这座古城还有很多厚重的历史……从人潮汹涌的“三孔”向东行进约2公里有一座庙宇,静静矗立,仿若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目睹......
-
〓 中外博物馆界聚会杭州良渚共话博物馆创新发展
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4月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中外博物馆界代表共聚良渚,共话博物馆创新发展。23日上午,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与会代表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新华社记者刘梓漪 摄“博物馆是世界上访客量最大的一类文化场所,它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
-
〓 编年岂徒哉:《资治通鉴》中魏征26年的人生史
《资治通鉴》是编年史巨著,不以历史人物为主要书写对象,和纪传体正史以人物传记为主的编纂方式差异明显,但无论那种,史书总要叙事,而事又离不开人,于是纪传体是“事在人中”,而编年体是“人在事中”,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一件件史事来塑造,他参与的历史事件越多,形象就会越丰满。《通鉴》记载了1362年的漫长历史,有大量人物在其中登场......
-
〓 徐建融:书画与文史
我与上海古籍书店的因缘,已记不清始于何时。大约从初中开始,因为爱好文史、书画,所以每年暑假,总要去古籍书店和朵云轩“游学”,也力所能及地买一些学习用品。两家相距甚近,不过隔了两条马路,往来十分便捷。在朵云轩买的是笔墨纸张;在古籍书店则买些“中华活页文选”之类,几分、最多几角钱一份。开始时还珍惜地保存着,积得多了便扔掉了......
-
〓 一叶雪芽迎谷雨,半盏春意润千年
春茶,是山川写给春天的情书。谷雨前的江南,茶叶抽出新芽;云南的茶树与云雾共舞;峨眉山的雪芽,此刻也已悄然披上霜雪织就的银纱……一片叶子与中国人的情缘就这样穿越千年,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滋养着中华文明的根脉。 ↑茶农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雪芽茶叶基地采茶 唐时金顶供佛茶,宋人雪芽试新火。以竹器摊青,借炭火锁鲜,源自唐......
-
〓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
沈尹默当陈独秀和沈尹默初次见面时,陈独秀便毫不客气地对沈尹默说:你的字“俗气在骨”。一个陌生的面孔,毫不留情的指责,让沈尹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而这样刺耳的评价,对于致力于书法研究且已小有成就的沈尹默来说,也不可谓打击不大。沈尹默少年时期便从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入门,开始练习楷体。随着日积月累的刻苦练习,沈尹默的书法开始......
-
〓 林徽因、陆小曼、冰心谁最具才华?她胜在绘画,她胜在文学!
众说周知,民国大师灿若繁星,民国还涌现出一批才女,她们或社交明星,或教育家,或诗人,倾国倾城之貌,还有风华绝代之才。天才女作家张爱玲,女洛神萧红、民国歌后周旋,默片影后阮玲玉,校园皇后陆小曼等等,数不胜数。名满天下的诗人徐志摩的感情纠葛,将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三个女人联系起来。一篇闹的沸沸扬扬的《太太客厅》又勾起了林......
-
〓 山水清音入画来 ,品读范文升笔下的诗意栖居
当数字时代的霓虹遮蔽了月色,范文升以《富山秀水宝地居》《流金汇海图》两幅力作,在宣纸上重构了一方让灵魂栖息的山水桃源。其笔墨不囿于传统程式,亦不媚俗于当代潮流,恰似林间清泉穿石而过,在墨色氤氲间奏响东方美学的永恒韵律。范文升《富山秀水宝地居》 纸本设色 180*70《富山秀水宝地居》以青绿山水为骨,却在设色中注入了现代......
-
〓 中国画修身养性的主要体现
中国画的修身养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解锁吧!身心修炼线条与笔墨带给我们的身心修炼专注静心,类似冥想观画时的凝神静气,可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笔墨、线条、布局每一点都可以引领我们意识高度集中,这种专注使人心境平和,达到冥想状态,可助于缓解压力、焦虑,达到内心的宁静,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耐心定力磨炼耐心与定力中国......
-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宋·胡彦龙
胡彦龙(生卒年不详)为南宋绍定年间宫廷绘画代表人物,江苏仪徵人。据《画史会要》记载,其于1228-1232年间任画院待诏,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南宋院体绘画向元代文人画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纽带角色。胡氏以人物画立身画院,尤以天神题材彰显艺术造诣。其笔下神祇形象兼具雄健笔力与超然气韵,在工谨院体传统中注入灵动神采。山水创作更见......
-
〓 奇人奇书——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光的瑰宝。它的手稿,在当时就被人们争相传阅、抄录,被誉为“千古奇人,千古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587年1月5日)。他生活在......
-
〓 庄子:凡事看小,便是逍遥
于丹教授在自己的书中,讲过《庄子·则阳篇》里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为了争夺土地,两个国家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彼此都伤亡惨重。那么这两个国家争的到底是多大的土地呢?原来,触氏跟蛮氏,一个住在蜗牛的左犄角里,另一个则住在右犄角里。他们斗来斗去,付出惨痛代价,所争的竟只是蜗牛角那么大的地......
-
〓 《山家清供》:舌尖上的宋代,感受饮食烹饪哲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据说苏轼在常州居住时,酷爱吃河豚,当地有个乡绅仰慕苏轼,常常请苏轼吃河豚,一次吃得得意,苏轼大呼“也值一死”,可见苏轼是大性情家、大美食家,“人间有味是清欢”,他既吃得山珍野味,也吃得粗茶淡饭。宋朝的饮食业异常繁荣,文人学者对饮食的著述也很庞杂,大致可......
-
〓 宋徽宗的“瘦金体”,放大10倍后再欣赏,才知道为何无人能超越
宋徽宗的“瘦金体”,放大10倍后再欣赏,才知道为何无人能超越!古代的历代皇帝大多喜欢书法,并且他们的书法字体写的都还不错。纵观历代皇帝而言,清朝皇帝的书法造诣,是比较高的,可以说,清朝的每任皇帝几乎都可以称为书法家。但是,这只能说明清朝皇帝的书法平均水平比较高,在个人能力上并没有达到巅峰。 历览各个朝代的皇帝,如果真的......
-
〓 明代藩王琴谱谱系研究
明代藩王所辑琴谱为历来琴家与藏书家所珍重,每部琴谱都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并在琴曲传谱、风格特点等方面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自成谱系。它们对后世琴曲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五本存见明代藩王所辑琴谱谱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旨在尽可能地探究明代藩王琴谱现存谱本的传谱面貌及相关信息。明代古琴谱中有一部分琴谱是......
-
〓 张大千的《千里江山图》过亿成交给名家后仿字画树立了里程碑
说起著名的古画,大家可能会想起《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今天就来说说《千里江山图》王希孟,说是一代天才不为过。《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
-
〓 古人常说“五子登科”,那么“五子”指的是什么?看完瞬间涨知识
“金子、车子、房子、妻子、孩子”——这就是不少人心中现代版“五子登科”的豪华套餐。你考得上清华,我攒得起首付,咱俩五五开,各有登科。可这词儿,真不是现代人凑的押韵游戏,早在唐朝,它就是一场炫娃大赛:某人五个儿子,全考上进士。真正的“五子”,原版含义远比你想象复杂,甚至一度和“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绑在一起。一门五状元?......
-
〓 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孔子文化不是高悬在庙堂之上的理论
“孔子文化不是高悬在庙堂之上的理论,而是扎根于日常生活的做人道理。”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4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当天,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礼乐嘉年华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启动。 4月1日,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礼乐嘉年华在山东曲阜启动,活动现场进行崇圣成人礼仪式。中新社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