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楚简《老子》牵出历史谜团 道家的老子究竟是谁
《老子》与《周易》中的老易辩证法,是传统的中国哲学的结晶,是中国智慧的核心。但是,《老子》书同周易一样难读。甚至连老子为何许人?《老子》作者又是谁?老子的籍贯何处?老子生于哪一年,享年几何等等,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莫衷一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两种佚籍,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县郭店村......
-
〓 《道德经》是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万经之王,它之所以称之为万经之王。是因为它系统地揭示了宇宙的根本真理;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和化生的源动力;揭示了人类与这个真理和源动力的根本依存关系;揭示了人类提升品质回归大道的必由之路。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万物众生的根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无色无相,无为无欲,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道,弥沦于整......
-
〓 海内十洲三岛记—聚窟洲(沧海岛附)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 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真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 数。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洲上有大山, 形似人鸟之象,因名之为人鸟山。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 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 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置于玉釜中......
-
〓 庄子哲学:社会观
一、养生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庄子的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现实观和他的纯粹思辨的哲学本体论是一致的。庄子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建立,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庄子在政治、人生、历史、社会现实中的感触和经验分析。不过,作为以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为追求目标,以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为中心的庄子哲学,其哲学体系一旦形成,庄子的社会观作为其......
-
〓 测字秘牒—谐声测法
倒到秤称 叉差加家 非飞桃逃梨离 秤心(即称心) 齐(内中差了即差在内也) 耗(来日 到了,倒到同音) 莺(如问晴雨,但莺阴音同,主天必阴难问晴矣)...
-
〓 神仙家渊源考
内容提要:战国、秦汉的神仙家有驳杂的渊源。大致可以分三方面:道家的真人思想;上古医术和养生思想,杂祀、巫术和数术。此外,神仙家的服食、导引、炼丹等实践富有不同于其渊源的特点,它们是后来道教的渊源。 关键词:神仙家、真人、数术、服食、导引、炼丹、巫术 神仙家是战国以来直到秦、汉一直活跃的群体,它在当时十分兴盛,秦皇汉武......
-
〓 道与仁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他们创立的道家和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学派,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于这些思想,学界更多地是注意到了两者的差异,而对其统一性认识得并不深入。我们从道德和仁爱这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入手,看一看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统一性。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仁的涵......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3)
三十二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有三宝,抱而持之: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检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慈垣之。三十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與,善用人者......
-
〓 道教史
序言 此本不能说是著作,只将前人及时人研究底结果总撮起来,做为大学参考底书。本分上下,上编述道家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述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全书创见极少,成见也无,不完不备,在所难免,望读者赐教。民国二十三年二月编者识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 绪说“道”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
-
〓 阴符经注释
阴符经讲解序 《阴符经》与《道德经》齐名为道家双璧,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对它十分重视。阴符经中有道家的养生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战胜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大家可知,相传古代有一名隐士姓王,名栩,隐居于扶风池阳,颍川阳城,人称鬼谷子。他是一位纵横家,军事家,谋略......
-
〓 老子、《老子》、老学、道家、道学家、道士
老子生在我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曾作过周朝的藏书吏,管理档案工作,有机会博览群书。加之他善于思考,深究哲理,因此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深有认识,提出了许多改革当时社会混乱状况的主张。尤能可贵的是他不仅限于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他还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物质的结构及运动的形态,而且把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结果,引用到社会生活中。因......
-
〓 测字秘牒—笔字
周龙从仪真至扬,携一笔字问终身,余曰:“笃字头,律 字尾,中一竖有精神。逢丑年,交鸿运。十二年顺利,家业长 二千余金。二十岁上下即走关津渡口,以建立功名。丰神虽潇 洒,但眉间定有伤痕。笔之为物纵然贵重,却随人掌握而行。 以吾观之,早年即当为入幕之宾,妻迟子晚,祖业又凋零亏煞 个算头,着实也,到后来受用些墨沈余芬。”批毕......
-
〓 测字秘牒—对关测法
关者,关门也。开则任人出入,阖惟见门而已。测字之有 对关体,亦犹是也。其法,专取头足首尾。如某字头、某字尾, 则如门之闭;分开云某字头,某字脚,一头一尾阖之,则如门 之开。此法最简捷,其用又最广,为字中第一要义,学者更宜 究心。 先(牛头虎足、生头死足)善(美头喜足)帛(皇头帝足) 里(男头童足) 禹(千头万足)展......
-
〓 行炁、布炁及胎息(1)
《太上混元真录》云:“行气一名炼气,一名长息。”先秦老庄道家之学早有“抟气致柔”、“吐故纳新”的提法,《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说明行气法是先从锻炼呼吸入手,通过调息、吐纳,使人的呼吸变长变深变细变匀,进而激发体内真气在全身经脉中运行,最后达......
-
〓 老子天下第一(一)
老子天下第一,写下这个题目,我觉得再准确不过了。在老子之前无人昭示比天还大的秘密——道,因此说老子天下第一! 一部《老子》,犹如一团迷雾,萦绕在世界几千年。《老子》问世以来,研究者众多,可谓汗牛充栋。面对堆积如山的《老子》研究著作,我不得不说:所有的研究,都凝聚着学者们的心血,令人景仰与钦佩。我也不得不说:所有的研究,......
-
〓 道教和张伯端的老学思想
摘要:张伯端以道教内丹心性理论阐发《老子》,把老子思想落实在具体的炼养实践之中。其由命而性而心的修道理论,既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老子》的一次重新理解和运用,也是他融会三教思想的理论成果。张伯端的老学思想,充分反映了道教哲学发展的时代特色。关键词:张伯端 老学 内丹心性张伯端,字平叔,一名用成,号紫阳,天台人,北宋著名......
-
〓 近二十年“老子故里考辨”梳辨
摘要:以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近20 年对老子故里的争论为基础,从古史料、存世文物和出土文物、口述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三个方面,对以前学者们考辨成果进行新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得出老子的故里是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的结论,这一结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毋庸置疑。 鹿邑是老子故里,本无可争辩。近二十年来,以已故安徽大学孙以楷......
-
〓 汉武杂“方”与道教渊源
内容提要:汉武帝毕生热衷于求仙和鬼神之祀,方士们因此进献了大量的“方”。这些“方”可分为长生方、接神方、杂祀方、巫方四类。它们尚无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行为也荒诞芜杂,但后世道教修行的主要方式都已出现,这些“方”是后来道教实践部分的渊源。关键词:方、方术、长生方、接神方、杂祀方、巫方汉武帝毕生热衷于求仙和祀鬼神,方士们因......
-
〓 “坐忘之法”与“尽性知命”
──司马承祯道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内容提要:“坐忘之法”是司马承祯的道学修持方法,其代表了司马承祯的道学理论模式。道教史表明,司马承祯继南朝刘宋时期的道教学者陆修静改革道教之后,以上清派的道学理论为基础,对道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之后的内丹理论的成熟奠定了“修性”的方法论基础,他的《坐忘论》在唐宋之际的道学史上曾发......
-
〓 老解真善美
近年来,很多人都喜欢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描绘人生的价值。很早以前,欧洲人就喜欢使用真善美的字眼,甚至把康德哲学的三个部分也用真善美来概括。一般来说,科学所追求的是“真”,宗教和哲学所追求的是“善”,而艺术和文学所追求的是“美”。中国儒家的学说中,虽然没有直接用“真”这个字,以其主张“格物.致知”,从字面的意义看,是很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