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内十洲三岛记—瀛洲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 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 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 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
〓 论《天下》篇为《庄子》各派理论之总结
本文认为:天下篇中论及的五派十子的思想在《庄子》中均有反映,它是《庄子》各派理论的一个总结。《庄子》一书乃是庄子、老子、宋鈃、彭蒙、墨子五家作品的汇集,所以全书表现出的思想十分复杂又时有矛盾。一《庄子·天下》篇以文笔类同的程式论述了墨子、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子共五派十子,附带叙及名家的惠......
-
〓 辟谷、服气与采气(3)
以存思为主的服气法,逐步发展为采气法。例如《上清握中诀》所载“服日芒法”及“服月芒法”,便是初期的采气工夫。“服日芒法”为:“平坐,临目,直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钱,赤色,紫光,九芒从心上出喉至齿而回还胃中。良久,存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漱液,服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夜间可行“服月芒法”,即存想月亮在泥丸宫,月光芒四......
-
〓 道教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摘要:本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道教文学的研究现状从文学通史通论、体裁分类、作家作品、文学专题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研究现状从论说视域和论说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反思,以期对这一交叉性的新兴课题的研究现状做一全景式的勾勒和评述。 关键词:道教文学 通史通论研究 体裁分类研究 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专题研究 如果要在中国宗......
-
〓 从道教看妇女之地位
中国道教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间巫术、神仙传说与方术、以及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综合与提升的产物,深深地植根于华夏的肥田沃壤之中。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①在《而已集·小杂感》一文中,鲁迅再次诠释此义:“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
-
〓 荣格与易经
内容提要:荣格在《易经》的影响下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普遍性联系。本文介绍了荣格的这一原理,依据《易传》的相关论述对其作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用“同气相求”“同类相动”的道理,对同时性现象,包括占筮过程作了新的解释。文章认为,荣格在肯定《易经》科学价值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了《易经......
-
〓 测字秘牒—接脚测法
字如人之体,有冠必有履。测法因其所书之字察其善恶, 如人之全身已现,但未举足行动,因以囗囗之,故曰接脚。 采(悉、释、番) 千(秀、壬)立(产、童、音) 里(冘、墨、鋋) 自(息、身)苑(葬)合(枿、会)...
-
〓 悟真篇—悟真篇卷之上
七言四韵一十六首 以表二八一斤之数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 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 今朝棺内己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学......
-
〓 “辩证法”源于中国老子《道德经》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辩证法是科学,阴阳五行是迷信。你可知道,实际上“辨正法”一词,是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 莱布尼兹 为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起的一个洋名字。就像现在的港人台人和内地时髦青年一样,本名叫阿猫阿狗,洋名叫露咝、查理。这事,连在延安抗大以苏联教科书为重点参考书讲哲学的毛泽东也没有想到。老子的《道德经》传到欧......
-
〓 郭象的“玄冥之境”说
郭象哲学有两个重要独特的名词,一个是“独化”,一个是“玄冥”。这两个名词之所以重要,因为前者是回答有关玄学本体论的问题,后者则是讨论有关心灵境界的问题,而这两点正是玄学,也是郭象哲学的主题所在。之所以独特,则由于这两个名词所表达的哲学意蕴是其它玄学家所没有,而为郭象所独有的。不仅前期玄学,即使先秦道家,也没有提出这两个......
-
〓 老庄学说之宗教哲学精神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宗教的精髓内涵及其目的和功能作用,概述了老庄学说的宗教精神内涵,对老庄学说中一些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言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辨析,最后阐述了老庄学说中所包含的至高妙完备、博大精深、最根本的宗教哲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用极为简练的语言进行纲领性、旨要性的方式表述的。要想很好的解读老庄学说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必须......
-
〓 关于庄子的社会危机意识和自由意识的问题
一 序言庄子所处之战国时代,在中国哲学史上被称之为“思想的百家争鸣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各种思想对“人”和“世界”予以各自不同的诠释与理解。诸子百家在当时剧烈的战争局面中,针对社会问题,以不同的解决方式和政治主张互为对峙。如果我们将儒家的思想核心理解为少数知识分子(指“君子”)对小民的强烈的责任意识(仁义)和对他们的统......
-
〓 庄子的精神境界
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中国先秦各家学派皆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皆称之为“圣人”,但其内涵或精神境界却甚有不同,如儒家推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人伦之至”(《孟子·离娄》上)者为“圣人”,墨家眼膺“形劳天下”、“以自苦为极”(《庄子·......
-
〓 术数学的发展(1)
《周易》既为中国术数学之祖,则易学的发展显然和术数学的发展相关。秦始皇焚书,《周易》因是卜筮之书而未烧。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家长制宗法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周易》也被儒家学者捧为六经之首,当成儒家的经典。这样,以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解《易》的著作,成了易学的“正传”,而以老子《道德经》思想为主体的解易之作,则......
-
〓 近二十年“老子故里考辨”梳辨
摘要:以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近20 年对老子故里的争论为基础,从古史料、存世文物和出土文物、口述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三个方面,对以前学者们考辨成果进行新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得出老子的故里是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的结论,这一结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毋庸置疑。 鹿邑是老子故里,本无可争辩。近二十年来,以已故安徽大学孙以楷......
-
〓 从《庄子》的后现代意义说起
在后现代的视域里读《庄子》,挺有意思。《庄子》是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与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相距遥远。但从内涵旨趣上说,其许多理念却与当今西方的后现代思潮颇有契合之处,某些地方甚至为后者所不及。这很值得分析和玩味。批判工具理性,是西方后现代思潮演进的一条主要路径。西方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降,基督教神学日益被“去魅”,......
-
〓 周易参同契—关键三宝章第二十二
耳目口三宝,闭门无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 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炁内营 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三者既关键,缓 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 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 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辍体,庶炁云雨行......
-
〓 辟谷、服气与采气(2)
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还食谷,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抱朴子内篇·杂应》)后世道士辟谷之方大致并未脱开晋人却谷食气的路子,一般辟谷前先服葵子、胡麻、猪膏、大麻子等药物以润肠泻秽,防止肠胃粘连和大便中毒。辟谷多以减食法渐渐断谷,饥时可饮食少量由芝麻、黑豆、大......
-
〓 周易参同契—炼己立基章第六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 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 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 世人莫知之。...
-
〓 《庄子?齐物论》窥管
(一)《齐物论》对篇名之解释,众说纷纭。其说大致有五:一、论齐一万物。左思《魏都赋》:“万物可齐于一朝。”刘渊林注:“庄子有齐物之论。”二、齐一物论。王应麟《困学纪闻》:“庄子《齐物论》,非欲齐物也,盖谓物论之难齐也。”三、齐物齐论。王先谦《庄子集解》:“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己。”四、明万物之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