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论孝道
陈德述 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同上)君子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 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
-
〓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汤一介)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儒学对于现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正面价值已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从一个方面谈谈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但是它对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否仍有积极意义呢?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儒学的现代意义,但是有一......
-
〓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国家宗教(1)
孔子生活在一个从周朝诸侯持续200年的混乱走向终结的过渡时期,随之一个新的时期,也就是“战国”时期开始了(公元前481-公元前221年)。诸侯割据演变成毁灭性的厮杀,那些余留下来的大国凭借着用战车装备起来的数十万大军点燃了战争的滚滚硝烟,那也许是他们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残杀。那时中国历史的目标就是:一个在绝对集权统治下的统......
-
〓 谈儒学信仰的当代价值
儒学信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曾长期在中国传统信仰中居于主导地位,创造了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巨大成就,使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前列。即便在今天,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儒学信仰重视伦理道德生活,通过“心”、“理”等方式实践“道”、“仁”,追求君子、圣人的人格,积极追求人的自由境界......
-
〓 学者: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
周启荣(美国伊利诺大学历史系、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中国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去年的10月底为止,在全球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孔子的学说正在经历历史上的第三次复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由一个政府推动宣传儒家文化的行动。对此,中外学术界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
-
〓 为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
蔡方鹿 编者按:汤恩佳先生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他一生从事中华儒学文化研究造诣极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92年接任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以来,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身体力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本刊发表中华儒学文化研究中心蔡方鹿撰写的《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汤恩佳先生推选行儒学的言行与思想综述》,在于将......
-
〓 儒学在当代中国是否正在复兴?
近年来,儒学和儒家文化受到了关注,学界乃至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儒学热。这里,笔者对有关儒学和儒家文化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辨析。■儒学在当代中国是否正在复兴?关于儒学复兴问题,如果在20年前的中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198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当代著名新儒家杜维明就慨叹“儒门淡薄,花果飘零”,而著名历史学家余......
-
〓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上)
内容提要:本文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徐复观先生的政治思想,并参照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对徐先生的儒家政治观进行了勾稽和评价。徐先生早年投身军旅乃至参与枢机的经历,使他对于通过最高统治者所体现的现代中国政治的专制本质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和非常强烈的厌恨。由此导致他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相当深入地挖掘了专制政治的历史根源,提出了秦代......
-
〓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
摘要:孟子是一位精通礼的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辨礼义,为僵化的等级性礼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他的两种“敬”的学说中,敬不是单向性的义务,而是上下之间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强调礼的本质高于形式,高扬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与生命意识。 [关键词]孟子;礼学;敬;生命意识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
-
〓 史学之界说
史学之界说作者:梁启超(1902年3月10日) 欲创新史学,不可不先明史学之界说;欲知史学之界说,不可不先明历史之范围。 今请析其条理而论述之。 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现象者何?事物之变化也。宇宙间之现象有二 种:一曰为循环之状者,二曰为进化之状者。何谓循环?其进化有一定之时期,及期则 周而复始,如四时之变......
-
〓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摘要: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
-
〓 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
俞吾金(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我们正在迈向廿一世纪。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刻,深入反思人类文明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其积极的意义。谁也不会否认,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然而,如果我们的思考仅仅停留在当代文明所包含的消极因素上,满足于“头痛医头,......
-
〓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使......
-
〓 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
摘要:牟宗三为了建构道德存有论,将先秦儒家典籍中的一些论述强行作存有论的解释。从历史的角度看,先秦儒家尚不具备道德存有论的思想,牟宗三此种作法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关键词:牟宗三,道德存有论,先秦儒家建构道德形上学,弥补康德之不足,是牟宗三一生努力的目标。道德形上学的本质是道德存有论,而道德存有论即是以道德之心赋予......
-
〓 儒家思想在21世纪的前景
张庆松(洛杉矶) 最近,在中文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关于“儒家思想有没有过时”的讨论。至今为止,发言的人很多,但是还没有看到最全面的解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向各位读者请教。论点社区(lundian.com) 问题的原由论点.com(Lundian.com) 问题的出现,据说是由著名华人新加坡......
-
〓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黄玉顺在云南师范大学讲演 提要: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
-
〓 儒学地位的提升与统一
不论儒学在隋朝尚存在多少问题和困境,但伴随着隋朝在政治上的南北统一,儒家学术确实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统一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在儒家学术南北差异的逐渐消失和弥合,而且充分表现在儒家学者已开始能够以坦然的心态面对释道二教,既站在儒家立场批判释道二教的思想异端,也能大度吸收和融化释道二教的"合理"思想要素。然而,隋朝的立国历史......
-
〓 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结构,其中56个民族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多元”的方面;而56民族在历史上又有一个主体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结构“一体”的方面。统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承担这个“主体文......
-
〓 关于儒教恢复的思考
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无论其处在历史进程的哪一个阶段,都拥有着自己的信仰体系。这种信仰体系作为人类精神的、文化的力量,有别于纯物质的、纯物欲的需求而存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才是人之为人的真正根本。人类就是凭借它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行为,拥有了主体性的社会生命形态。一旦失去了的信仰,人......
-
〓 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内在张力
对于宋代理学,王夫之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微有宋诸先生洗心藏密,即人事以推本于天,反求于性,以正大经,立大本……”(《读通鉴论》卷十九)又说:“有宋诸先生,推极于天而实之以性,核之以心得,严以躬修,非故取其显者而微之,卑者而高之也。”(同上)王夫之这两段概括,既揭明了贯穿理学始终的天人合一意识,又揭示出理学家的一个基本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