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革命者马宾
他曾官至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如今年近百岁,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材料、见客人,保持着对社会事物的高度关注。围绕着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99岁的马宾老人静静地坐在迎门的一张椅子中,身旁倚着拐杖,微笑着向前张望。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看似普通的老者。但谁能想到,这位外表沉稳的老者竟然有着一个复杂而传奇的人生:抗日战争期间,他是英......
-
〓 贸易——《江村经济》第十四章
1.交换方式交换是个人之间或一些人之间,他们的物品或劳务在某种等价的基础上,相互转换的过程。哪里有专业化的生产,哪里便需要交换。生产专业化甚至发生在家庭的不同成员间,但在家庭中,交换方式同在市场中所见到的不同。因为首先在集体经济中,分配和交换的过程不易区别。在田里劳动的丈夫靠妻子为他煮饭。从妻子对生产过程的贡献来说,她......
-
〓 从东北到西北清代锡伯族慷慨大西迁——走进锡伯族之二
锡伯族本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其族源问题曾存在争议,目前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鲜卑族为锡伯族的祖先。公元1764年,锡伯族等民族开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被后世称作“大西迁”。大西迁的结束,改变了我国民族的版图分布,从此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从东北来到西北。这次西迁,至今都是新疆锡伯族的一段佳话。每年四月十八日,察布查......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六)
六、海上航线与贸易伙伴唐初平西突厥,于西域设置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建州置县,声威远播西域,与中亚、天竺、西亚的陆路通道相当畅通。则天朝与日益强大的吐蕃关系恶化。咸亨元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阻截中西交通。后唐朝收复安西,但阿拉伯人势力向东方推进,越过中亚,与唐朝发生直接冲突。天宝十载,大食人在怛逻城打败唐军,唐朝势力退......
-
〓 无解——市场环境中的水源危机
——《制度性干旱》第五章
面对恶性水源危机带来的深重灾难,国家也试图采取措施缓解;除了已于2002年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限额灌溉”、“节水灌溉”、“提高水价”等方案。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一、“南水北调”杯水车薪、成本昂贵“南水北调”是说从长江等外流域近期调200多亿、远期调400多亿m3的水到中国北方。然而,调水只能解决用......
-
〓 中国化激进主义生成谱系探寻
一、中国化的激进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一对“孪生”姊妹。事实上,直到l790年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人柏克发表“法国革命感想”之前,尽管激进主义已经兴风作浪,但它还是没有为世人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激进主义真正得到学理阐释还应当从《法国革命感想录》开始,激进的法国大革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不断革命的谱系。不过,一个说不清、道不明......
-
〓 千秋关塞遗山野铁马金戈知何去
时过境迁,关中四关作为古来征战要塞的历史地位已经消散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关中四关跨越了其历史使命最辉煌的时刻,已经归于宁静。关中四大关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如今,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们又经历着怎样的变......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六章第二节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第二节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种种迹象表明:魏晋南北朝的家庭发展出现了某些异动,这首先表现在家庭的结构与规模上,其次表现在家庭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具体来说,文献中不断出现的“千丁共籍”、“百室合户”以及“累世同居”之类记载,给我们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即当时的家庭结构比秦汉时代要复杂,家庭规模有......
-
〓 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
1905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以“中国之新民”之名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称赞郑和是与哥伦布、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并时而兴” 的“海上之巨人”,是“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1],藉以振奋人心,鼓动民气,为“维新吾国,维新吾民”创造氛围。其后,郑和下西洋研究备受中外学者关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
-
〓 中世纪欧洲大学与中国科举制度
年少时候读《儒林外史》,最让我震惊的是范进中举的故事,因为戏剧性太强烈了。范进因为长期未能入学中举而郁闷。这一困境首先影响了他的婚姻,娶了屠夫胡老爹的女儿,还被岳父斥骂为“现世宝穷鬼”。中举之后,范进欢喜疯了,胡屠夫却战战兢兢,起初还不敢照人吩咐的将他一巴掌打醒。中举前的范进贫穷潦倒,但是进取之心不死,所以算不上有颜回......
-
〓 黄河利害刍议
此文未公开发表,请勿转载摘要:黄河产生了中华文化,不在黄河本身,而在与黄河交叉的各条水系所形成的桠杈地带;在春秋以前,黄河在繁衍我们先民、哺育我们文化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其泛滥为害是进入战国秦汉以后的事,而且其大规模的泛滥为害则起于唐天宝以后。黄河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利害之分,关键在于运用黄河的人,其智慧能否驾驭。因......
-
〓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译者的话、目录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冀朝鼎著 朱诗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译者的话《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是冀朝鼎同志的遗著,早在三十年代用英文写成。作者以高度的概括力,通过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发展过程的阐释,提出了我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这一重要的概念。作者广征博引中外群书,特......
-
〓 从小城邦崛起的罗马帝国
罗马在起初只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沿岸的一个小城邦。但到了公元1世纪,它已统治了一个帝国,其疆域北起不列颠,南抵利比亚和埃及,西至西班牙,东达叙利亚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幅员辽阔,还有其生命力的长久:从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起,直到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时为止,罗马帝国维持了约700年之久。这种非凡的扩张历程是通过同......
-
〓 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走进东巴文”之一)
祖国西南边陲,距离赤道最近的大雪山——玉龙雪山四周,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千百年来,纳西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创造了神奇的纳西语和东巴文。纳西语是纳西人自己的语言,而东巴文则是纳西人发明的文字。东巴文具备图画和象形文字的双重特点,用生动曼妙的图形勾画出纳西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作为世界范围内......
-
〓 屯垦边疆的守望者伊犁锡伯族历史遗存考察——走进锡伯族之一
锡伯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在新疆,这令人颇感意外。然而,事实便是如此。锡伯族清代来到新疆并且在此扎根,其间充满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一个民族的艰辛奉献。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县城距伊宁市17公里。该县是目前我国锡伯族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全县人口近19.2万......
-
〓 城市化、城市边缘群体与伊朗伊斯兰革命
内容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巴列维国王发动“白色革命”,自上而下地推行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包括土改、工业化、扫盲、扩大世俗教育、限制宗教势力等。此后的伊朗,在石油繁荣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迅猛推进导致伊朗阶级结构嬗变。一方面,两大传统精英阶层乌里玛和巴扎商人的中心地位丧失而......
-
〓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牧地区分界编》之一
两周时期历年800余载。周室东迁,接着又是春秋和战国。周人初兴,以经营农业获得建立政权的基础,出自周人的诸侯封国皆据有宜农的土地,显示出农耕地区的广大。周人的西方和北方又环居着若干族类。这些族类大半皆从事畜牧生涯,所属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畜牧业地区,和农耕地区迥然各异。农耕地区和畜牧业地区之间应该是有一条分界线的。这样分......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陂塘灌溉工程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编 大型渠灌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二章蓄水陂塘我国兴修陂塘的历史很早。传说夏禹治水时,曾从事“陂九泽”的工程。《诗经·陈风·泽陂》载:“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陈国西周已封,都宛丘,治今河南淮阳县。春秋中期,在淮南创建了大型蓄水陂塘芍陂。西汉时,陂塘工程在汉水、淮河流域得到较大发展,集中在汉中、南阳和......
-
〓 论古代河西走廊屯田对绿洲生态的影响
关键字:河西走廊;屯田;绿洲生态;影响摘要:古代河西走廊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屯田到清道光五年(1840年)至,历数一千九百多年,大规模的屯田促进了河西走廊政治、经济的发展,但这一系列的屯田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生态效应及相关的生态建设,造成绿洲植被萎缩减少,河流下游尾闾湖泊萎缩甚至干涸;过度的屯田及不合理的耕作方......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四章畜群与人群
在人与草原的关系中,人主要是借着畜群对草原产生影响。不同的畜种对草原有不同的影响,马和牛因为食草方式不同,对草地的损坏程度不同。不同的牲畜数量对草原的破坏程度更是明显不同。畜群与人之间的生态关系有许多反映到社会关系上,正是社会关系中草原与畜群的联系构成了蒙古社会的基本特色。一、畜群结构畜群结构指畜群内畜种比例和同种牲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