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启蒙光耀下的法国传统技艺
【核心提示】对于社会革命与工业革命前夜的法国,这是一次对截至18世纪中叶法国传统技术的全面科学整理,法国实业技艺由此转化为公共知识,为即将进入现代技术世界的劳动者拓宽思路。1754年秋,一位制刀匠对儿子说:“我儿,我们两人都在这世界上喧闹了一番,所不同的是:你用你的工具发出的声响使你自己不得安宁,而我用我的工具发出的......
-
〓 农具——《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五)
使用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进步。工具无论怎样简单,一般来说,可以使劳动者避免受到直接的损伤,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果。劳动所用的工具,变化多端,归纳起来,可以总结成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利用器械,突破体力(特别是手足长度)及感觉器官所受距离的限制;一个是利用一些基本物理原理,提高人类体力劳动的效果,或利用这些原理来驾驭......
-
〓 森林“减水效应”监测资料选——《制度性干旱》附文三
长期的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对水分的腾发要远远大于裸地荒坡。图表01为“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杨文治研究员《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01]一文提供的陕西安塞地区林地与荒坡草地土壤水分的对比图表。图表01 图表01说明,因森林水分消耗过大,形成土壤干旱。作者表述:“在一个相当长的序列中,虽然经过多次丰水年,土壤水......
-
〓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大型蓄水陂塘工程的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编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第二章蓄水陂塘第二节大型蓄水陂塘工程的技术成就我国大型蓄水陂塘工程兴建甚早,春秋中期在淮南已建成陂周224里的大型蓄水陂塘芍陂,之后,东汉时又建成绍兴鉴湖,湖周358里。陂湖水利工程在南方最为普遍,芍陂和鉴湖是古代南方陂湖水利工程的楷模,其取得的技术成就至今令人景仰。一......
-
〓 利用自然——《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二)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一个方面。它的实质无非是依靠人力,合理地利用自然,以取得动植性物资的供应。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许多复杂问题,归根到底,不外乎是:要取得哪些物资?应当如何依靠人力?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上面我们已经谈过,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资,衣、食、学习、医药、战争等各个方面,除去一部分所谓“矿物”或“无机物”以......
-
〓 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及衰弱的原因——《中国北方经济史》第十章
我国古代北方社会经济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曲折历程。我们此时的使命是,探讨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和衰落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和北方经济衰落的原因,既有直接联系,也有区别,前者主要是唐宋时期的情况,后者则包括元、明、清,说明经济重心南移为什么不可逆转,乃至日趋没落。一、南方经济的崛起经济重心南移不是一个物体由北方滑向东南地区,......
-
〓 《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目录
《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姜春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2月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人类亿万年的历史表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自然生态恶化几乎是世界上一切古文明消亡的根本原因。中国生态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局部好转、总体恶化”,“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局面尚未根本扭......
-
〓 [宋元时期]坊郭户:城镇居民和工商家庭——《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二章第四节
第二章“户”与家庭经济阶层第四节坊郭户:城镇居民和工商家庭城镇工商业家庭称作坊郭户,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其他市民。[1]宋代官府对坊郭户也划分户等,目的与划分乡村农家的户等一样,也是为了更方便地征派税役,与乡村农家的户等划分出现在汉代的情况不同,坊郭工商家庭的户等划分出现比较晚,《魏书》卷一一○《食货志》记载北魏孝明帝......
-
〓 [隋唐五代]农家经济生活——《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二节农家经济生活唐代的农村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农村经济生活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与周遍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足很大的。同样是南方,东南地区与四川盆地也很不一样。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对于各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准......
-
〓 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
在现代德国哲学中,胡塞尔是主体性哲学的有力支持者。他继承了笛卡尔和康德的主体性思想,而且比他们走得更远。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的哲学观念》等著作中,他进一步提出了本质直观的方法以及本质直观和个体直观的关系。普遍必然性来自范畴直观。范畴直观以个体直观为基础,但是在质性上又不同于个体直观,它以观念作为自己的意向对象。在对......
-
〓 古希腊城邦:向帝国时代转型的困境与趋势
一般说来,古代文明大都经历了从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到地区性的王国再到跨地区的大帝国这样三个发展阶段。不过,这里讲的只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由于各个文明在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千差万别,这三个阶段的演进与过渡自然也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从城市国家转变成大帝国.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就呈现出较......
-
〓 关于[隋唐五代]家庭财产析分的若干问题——《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家庭财产的析分第一节关于家庭财产析分的若干问题我们在分析家庭结构的时候,曾经指出三代是否同居是一个关键概念。换句话说,父母在,成年兄弟结婚生子后是否分家,是判定家庭结构的关键所在。从家庭生活上说,成年兄弟结婚之后是否仍然在一起生活,最大的变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成年兄弟已经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或者比较独立的劳动能力,不......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绪论
蒙古的历史是游牧的历史,理解游牧史是理解蒙古社会的一把钥匙,蒙古的历史也是经常与农业民族打交道的历史,所以,理解蒙古草原上的农业问题也是理解蒙古族变化的一把钥匙。蒙古社会的传统,有很大的一部分与直接与草原、畜群和农业有关的。草原地区人、牲畜与作物的关系,实际上构成一个农牧业生态问题,研究传统时代游牧生态的状态,对解读传......
-
〓 敦煌遗书中所见的寒食、清明节习俗
【核心提示】寒食和清明是我国传统的两大节日,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俗活动不仅其包含的精神内涵,而且许多活动形式,如祭奠扫墓、踏青游赏、亲近自然等,也流传了下来。民间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俗活动联结着历史与现代,保存着民间民俗文化的基因,也自然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祖归宗的纽带。寒食和清......
-
〓 作为中国国家经济职能的治水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四章
中国水利工程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同大禹的历史虚构故事以及同古代中国井田制的非完全虚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当笼罩这两件事的阴云可能从传奇与神秘主义的二十世纪的晦涩状态中出现之前,就必须把它扫除,以便得到一个对问题的细节多少清楚一点的看法,这样,在核对了少数现存的确凿证据之后,就会给我们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国公共水利工程起源......
-
〓 鸦片战争170周年回眸:百年苦难百年抗争(四)
鸦片战争后近代报刊现身香港李谷城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禁止外国人来华传教、办报,西方传教士只能在澳门、马六甲等地活动。他们创办刊物,利用刊物传教,以克服语言和空间障碍。在西方宗教打开对华传教大门的“开拓期”, “文字播道”被视为有效的传教方式。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办报为传教教会初时所办的刊物,基本上是为传教服务,但是数......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后记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此项目研究,经过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题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水利灌溉及其社会意义初探》(中、英文),先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后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发表,又被荷兰高教国际合作组织《国际综合知识和发展网络》Knowledge & Development Monito......
-
〓 古代亚洲的驯马、乘马与游战族群
【内容摘要】驯马史滥觞于新石器晚期的亚洲草原,当时的草原住民为了取得肉乳,遂由猎马逐步发展为畜养马匹。至青铜时代,随着草原人口的不断扩展而形成新的族群,他们出于战争和迁徙的需要,开始将马匹当作交通和战争的工具,马的使用从而有了新的方向。公元前2000-前1600年间,只有少数特殊的“游战族群”(nomads)才掌握驭使......
-
〓 草原文化基因传承浅论
【摘要】草原文化遗传基因的载体是包含人居、草地和畜群三者共生的放牧系统单元,亦即人居、草地、家畜三者共生的,三位一体基本元素。放牧系统单元包含两重结构。第一层是草地一草食动物(家畜)构成的牧食系统;第二层结构是在草畜系统之外,加入人为因子,扩大为人居—草地—家畜的共生体。放牧系统的驱动力是能量按照一定的“序”的运动模式......
-
〓 作为中国国家经济职能的治水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四章
中国水利工程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同大禹的历史虚构故事以及同古代中国井田制的非完全虚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当笼罩这两件事的阴云可能从传奇与神秘主义的二十世纪的晦涩状态中出现之前,就必须把它扫除,以便得到一个对问题的细节多少清楚一点的看法,这样,在核对了少数现存的确凿证据之后,就会给我们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国公共水利工程起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