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联陞(1914-1990)
杨联陞(1914-1990),字莲生,生于河北保定,原籍浙江绍兴。他过继给他伯父,伯父是盐务官员,退休后以吃瓦片为生。他在保定上初级中学,成绩优异。当时缪钺先生因家庭困难,考取北大而不能入学在保定志存中学教课,杨联陞不在他的班上,与缪钺之弟同班。缪钺听说杨成绩很好,为人忠厚,后就把妹妹缪鉁(宛君)嫁给他。多年后,缪、杨......
-
〓 西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核心提示】要全面提高西夏社会历史研究水平,释读西夏文字、考释西夏文献固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熟悉和认真掌握汉文献也是极不可或缺的。实际上,目前在考释西夏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或不能进一步深入考释的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之一,就是不熟悉汉文献资料。1908年黑水城西夏文献出土之前有西夏社会历史研究而没有西夏学......
-
〓 日月山下丹噶尔:“唐蕃古道”上的高原古城
“这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年茶马互市的场所,是反映青海省多元文化共存的一个明清古城。”一到青海,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民俗学研究专家赵宗福就建议记者去日月山北麓的丹噶尔古城考察,“丹噶尔是多民族共居的商业小城,这里的许多民俗都很有意思。”著名的“唐蕃古道”起自长安(今西安),至西宁后由青海湖东南过丹噶尔,翻越......
-
〓 “行业组织”抑或“服役名册”?
——宋代“团行”和明代“铺行"的性质与功能
一、引言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中,广泛存在着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同业组织,不同语言里其称呼各不相同,英语称之为“9ui]d”或“gild”,中文通译为“行会”,有时也译为“同业公会”,或音译为“基尔特”。欧洲不同城市的行会组织差异颇大,但又有共同的特征,正如皮雷纳所说:“尽管各地的同业行会在内部自治权的限度上、在政治势力上都有所......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一)
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空前强大的国力,又善于继承、开放兼容,达到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高峰,成为中古世界与拜占廷、阿拉伯并称富强的大帝国。岭南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外贸优势,广州、交州等港成为唐朝海上交通的主要通道,对外贸易无论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有众多进展。确实如日本学者中......
-
〓 《中国古代农业》序言、目录、引言、后记
《中国古代农业》(中国读本),李根蟠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0月序言中华民族的生息蕃衍何以得相继不绝?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能长明不灭?这一蕴含深刻哲理的问题,近年备受海内外有识者的关注,从不同视角加以探索的论著相继问世。李根蟠先生的新著,从构成中华文明物质基础的农业生产发展历程着眼,试图挖掘其深层根源,......
-
〓 清末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早期城市化
内容提要: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厂在湖北这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内地省份落户,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汉阳铁厂的建立,对武汉地区近代城市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武汉地区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也为汉阳铁厂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与发展机遇。芦汉铁路、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近代城市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我们理解......
-
〓 “富民”阶层:解构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
——《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读后
国家与社会关系整体视野下的唐代以前社会研究已经形成了若干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如许倬云对春秋战国和汉代社会、谷川道雄对中世共同体、毛汉光对中古社会结构的研究等都极具代表性。这些研究的共同之处是探讨社会运行形态和构成状况,揭示作为国家与民众间的媒介、在基层社会起稳定和领导作用的社会阶层[1]。而对宋代以后的社会还缺乏这样的......
-
〓 “外向视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篇章
——李庆新著《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序
2005年的夏天我为庆新弟的《明代海外贸易制度》写序,在说明该书的学术创新之后,又苛求于他,希望他能在叙述贸易的主体一方(明代中国)之外,还能对贸易的另一方多作关照,以臻于至善,并且认为他一定能够做到,我是这样说的:“我知道庆新在进行新的追求,他参加海上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又为做‘华人与东南亚社会研究’去年春节前夕去越......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后记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此项目研究,经过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题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水利灌溉及其社会意义初探》(中、英文),先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后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发表,又被荷兰高教国际合作组织《国际综合知识和发展网络》Knowledge & Development Monito......
-
〓 “五星会聚”是何运兆
明嘉靖三年(1524)正月刚过,随着一道道军令从北京传向四方,庞大的帝国军事系统开始悄然加强了戒备。《明史》记载,这一年正月,发生了罕见的“五星聚于营室”的天象。五星又称“五纬”或“五曜”,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正式名称分别是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和填星(镇星)。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后,它们与五行相配,故而又称之为金星、木星......
-
〓 从沃土到瘠壤:淮北经济史几个基本问题的再审视
【内容摘要】淮北作为国家有意设置的长达数百年的蓄洪区和行洪区,由原来的鱼米之乡演变成了穷山恶水之地,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往往被误解。淮北产生了许多开业帝王,这些帝王生活的时代正是淮北盛产稻米时期,他们却被林语堂误认为是“啖馍”长大。因超经济强制而无法生存的雇用劳动,长期被误认为“资本主义种子”,与官僚阶层密切合作的商人阶层......
-
〓 人口变迁及其影响——《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第七章第二节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是引起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因素。人文因素中尤以人口和农牧业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衣、食、住、行等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数量、生产和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类在自然环境中也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人们认识和利......
-
〓 从黄河开始——“大水荒”的形成与定量描述
——《制度性干旱》第一章
在中国北方,正发生着持续的、规模空前的恶性水源危机。危机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01]),并以愈演愈烈的势头向未来蔓延。“大水荒”席卷了西北、华北的全部和其它部分地区;涉及国土面积、人口、经济的1/3。按流域计,囊括了全国6大流域中的3大流域——黄河、海河的全部和淮河的大部。一、黄河的恶性断流与枯竭黄河......
-
〓 以畜牧业为生的怒族及其传统文化
迪麻洛村隶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捧当乡,位于贡山县的东北部,这一带被称为贡山的“藏区”。迪麻洛村是一个以怒族为主,藏族、傈僳族、独龙族杂居的村寨,其中怒族占总人口的70%,藏族占25%。该村是贡山的酥油产地,酥油是这一地区的生活必需品。该村耕地坡度大都在35度以上,当地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农业、......
-
〓 阿米什人:“旧式”美国的活化石
三百年前,一群信徒,由于受宗教迫害,被迫逃离欧洲故土,远涉重洋,来到北美这片从未开垦过的处女地,繁衍生存。三百年间,这群信徒的代代后人一直保持着初来时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恪守着自己的宗教信仰,拒绝一切有违精神信条的诱惑,特立独行。今天的他们与三百年前祖先初来时相比变化不大。这就是生活在美国及加拿大的阿米什人。 ......
-
〓 奇特的汉字“风”
“风”是—古老的汉语常用字,却又隐藏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由这个“风”字辐射的语义场,曾经覆盖了炎黄子孙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层面,并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生态文化精神。“风”的语义场所显示的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为重整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建设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促进人性的健全发展,提供一个......
-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作者简介、目录、后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作者简介吴太昌1947年12月出生,江苏如皋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经济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代表作:论文《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活动述评》、《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比较》、《略论中国封建......
-
〓 隋唐五代家庭规模的总体分析——《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家庭规模与结构第一节家庭规模的总体分析隋文帝时期的家庭人口政策有一个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限制三代同居的家庭必须析籍,比如隋初针对北朝末年北方地区户籍申报不实的情况,大力推行“大索貌阅”的人口普查活动,就曾经出台“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的措施。[1]在另一方面,在开皇末年,隋文帝又对于“家门雍穆,......
-
〓 微子封建考
【内容摘要】微子启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于孟渚之滨(今山东曹县),筑庙曰薄(亳)邑,奉祀其父帝乙,不久老死其地,曹县因有微子墓以及亳邑之设。周公成王东征后,迁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于宋(今河南商丘),立为宋公亦即商公,奉殷先祀,另建宗庙于其国都,即南亳,以备日常之祀。后世附会汤之“景亳”或“景亳之会”在曹县,即北亳,以及成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