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的亚述学研究现状
1857年亚述学诞生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料搜集、研究方法及研究人员规模方面具有优势,他们的亚述学研究取得了领先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些研究中心,如美国芝加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等。亚述学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创立了自己的专业刊物,较权威的有巴黎的《亚述学杂志......
-
〓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牧地区分界编》之一
两周时期历年800余载。周室东迁,接着又是春秋和战国。周人初兴,以经营农业获得建立政权的基础,出自周人的诸侯封国皆据有宜农的土地,显示出农耕地区的广大。周人的西方和北方又环居着若干族类。这些族类大半皆从事畜牧生涯,所属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畜牧业地区,和农耕地区迥然各异。农耕地区和畜牧业地区之间应该是有一条分界线的。这样分......
-
〓 考古发掘所见的稻谷贮藏——《中国稻作史》第五章(二)
第五章中国古代稻谷(米)的贮藏和加工二、考古发掘所见的稻谷贮藏(一)出土的实物遗存早期的谷物贮藏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开始,我国出土的新石器遗址中有稻谷遗存的已经达80余处,但数量都很少,唯一能说明属于粮食贮藏的是河姆渡遗址,在第四文化层中约4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普遍发现厚达20~50厘米的稻谷、稻草和稻壳的堆积。鉴于河姆渡......
-
〓 中国太空力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方向
天宫一号升空了,中国巨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只有懂得外空事业对中国的深远意义,才会在天宫一号升空之际深深地为中国激动;历经过无数沧桑的中国人是真正站立起来了,而这一切,我们要感恩许多人!在为中国航天事业欣慰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在心里默念这些为中华民族的强盛、繁荣而开创中国太空事业的先驱和领袖们!中国在明朝曾一度拥有可以改......
-
〓 稻的特殊栽培——《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十)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十、稻的特殊栽培以上所述为水田育秧栽培的一季稻,是最普遍的稻作。此外,还有旱稻、再生稻、间作稻、连作稻、混播稻、浮水稻等特殊栽培方式,现分述如次。(一)旱稻即陆稻,古籍上也称陵稻。旱稻的起源甚早,甚至有人主张旱稻的栽培先于水稻(详见第一章水稻和陆稻的分化部分)。但因水田栽培的稻作发展很快,其规模......
-
〓 生态概念的内涵及思想源流——《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第一章
提要: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这一基本观点是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生态要素、生态系统、生态循环及生态平衡等都是人类社会赖以进化的根基,在社会生产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尽管在我国古代文献上没有出现“生态”这个词汇,但是浩瀚的考古史料证明,中华文明史是一部不断认知生态原理的历史。国外古代生态思想......
-
〓 无解——市场环境中的水源危机
——《制度性干旱》第五章
面对恶性水源危机带来的深重灾难,国家也试图采取措施缓解;除了已于2002年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限额灌溉”、“节水灌溉”、“提高水价”等方案。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一、“南水北调”杯水车薪、成本昂贵“南水北调”是说从长江等外流域近期调200多亿、远期调400多亿m3的水到中国北方。然而,调水只能解决用......
-
〓 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
【内容摘要】19世纪后半期,看似由西方冲击导致的中国朝贡体制的瓦解其实有其內在动因。从身份认同【1】的角度而言,因为明清易代的冲击,东亚主要政治行为体无论是对自身还是相互的认识,均经历了一个迷失和重新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传统朝贡体制的稳固产生了消解作用,而且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与欧洲(西方)无关。17世纪东亚国际关系......
-
〓 政府专卖制度及其漕运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政府专卖制度及其漕运一、盐铁专卖专卖制度是封建社会自始至终奉行的一项基本国策。西汉在社会经济中的一件值得重视的事件是政府实行了攸关国计民生的盐铁专卖制度,使得中央政府对于社会经济尤其关键领域或行业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且影响到汉代以后的各个时期,可以说这一制度设计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前瞻性。盐铁专卖,即盐铁官营,是......
-
〓 西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核心提示】要全面提高西夏社会历史研究水平,释读西夏文字、考释西夏文献固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熟悉和认真掌握汉文献也是极不可或缺的。实际上,目前在考释西夏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或不能进一步深入考释的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之一,就是不熟悉汉文献资料。1908年黑水城西夏文献出土之前有西夏社会历史研究而没有西夏学......
-
〓 全球史视野下的西方文明
20世纪30年代,荷兰文化史家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945)提出了“我们的历史首先是世界史”的观点。但直到20世纪中期之后,人类技术的突破才将整个世界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们看待世界的目光才真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信息时代让人更感慨世界之“小”。国内学者近年来颇多讨论“全球史观”,......
-
〓 [宋元时期]出门的习俗和工具——《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四节出门的习俗和工具宋元时期的乡村中下层家庭仍然生活在封闭的自然经济环境中,这些“田野山谷之民,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甚至“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1】外出很少。出远门较多的有两种人,一是商人,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商人相当活跃,足迹遍布城乡,甚至远赴异乡经商。形成了跨地区的区域性商品......
-
〓 大一统帝国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核心提示】土司制度,实质上一直存在到二十世纪上半期。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层次上来看,实行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元、明、清三代,在以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含广西、湖北)为中心的中国西南部非汉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种任命当地民族集团的酋长担任总管、知府、知州、县令和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地......
-
〓 锡伯文:解开满文历史档案的钥匙——走进锡伯族之六
“如果没有锡伯文,满文可能已经断绝了。”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采访时,当地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样自豪地告诉记者。据悉,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一支锡伯族人的力量,在整理和翻译满文档案。锡伯文与满文到底是什么关系,何以能够保留已经被众多满族人遗失的那把进入满族语言文字大门的钥匙?来自新疆的锡伯族学者,又在满文历史档案事业中发......
-
〓 欧洲资本主义危机
当前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涉及到三个层面:经济的、生态的和政治的。先来看看经济层面,这将是本文最为关切的问题。资本主义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利润实现危机——无法出售所生产的商品,即无法以利润形式实现从工人的劳动中所榨取的剩余价值。新自由主义最初可被看作是通过攻击劳工、抛弃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凯恩斯主义共识”(相对高......
-
〓 “古苗疆走廊”研究拓展边疆理论
“古苗疆走廊”是什么,与其他“民族走廊”相比存在哪些异同,在研究方法论上又有什么新的启发?4月21日,由贵州大学主办的“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论坛在贵州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大学等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就“古苗疆走廊”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古苗疆走......
-
〓 [隋唐五代]家庭生计——《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家庭生计第三节家庭生计现代社会我们常有中产阶级的提法,这是包括收入和职业身份、教育水平混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分层概念。古代社会的层级与现代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政治社会身份与经济地位相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就是说最贵者有时不一定最富,最富者也未必最贵。唐朝初年《氏族志》和《姓氏录》的编修,就是官方试图用政治手段强行确定......
-
〓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化多元丰韵传世——走进锡伯族之三
除了散布全县的物质文化遗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县”)还是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县之一。《自治州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拟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的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24项属于察县。记者拿到一本由佟加·庆夫和文健编著的《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书中收集了鲜卑瑞兽的传说、......
-
〓 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走进东巴文”之一)
祖国西南边陲,距离赤道最近的大雪山——玉龙雪山四周,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千百年来,纳西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创造了神奇的纳西语和东巴文。纳西语是纳西人自己的语言,而东巴文则是纳西人发明的文字。东巴文具备图画和象形文字的双重特点,用生动曼妙的图形勾画出纳西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作为世界范围内......
-
〓 屯垦边疆的守望者伊犁锡伯族历史遗存考察——走进锡伯族之一
锡伯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在新疆,这令人颇感意外。然而,事实便是如此。锡伯族清代来到新疆并且在此扎根,其间充满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一个民族的艰辛奉献。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县城距伊宁市17公里。该县是目前我国锡伯族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全县人口近19.2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