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启超的全文明视野与世界眼光
初读梁启超,我们的用意很功利,就是看他如何批评中国的国民性,所以我们首先拜读《新民说》。此前我们多是根据鲁迅“国民性批判”的论调,来推测梁启超的观点和态度。《新民说》的思想和气质,大异于鲁迅。梁任公的论说,远非义愤之词,而是从历史文化、地理风水、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体认中国国民性格的特征,并进而思考,需要通过怎样......
-
〓 汤一介学术自述
一个人的一生大概会分成若干不同的阶段,其中写作生活大概也可以成若于阶段。1947年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曾在当时北平的《平明日报》上发表过两篇散文:《月亮的颂歌》和《流浪者之歌》。1949年后,开始我是北京大学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干部,忙于各种政治运动。1951年初,我没有读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最后一学期而被调到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
〓 学人小传:曾祖荫
曾祖荫,1933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文艺理论家。1949年考入益阳地方干部学校,1950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益阳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文教研究班学习,1957年9月进入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全国优秀教师。著有《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国佛教与美学》......
-
〓 钱钟书的法学功底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学术昆仑”,也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其实,他对文史哲以外的学问,也有广泛涉猎。比如法学,仅从《围城》一书,就可看出,钱钟书对法学知识的了解并不肤浅。钱钟书的岳父杨荫杭还是著名法学家。 钱钟书对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小说所写时代的法治概况都很熟悉。他对一些法律事实和术语信手拈来,他在《围城》中写道:......
-
〓 草婴,为世界增添一丝绿意的小草
1957年,翻译《一个人的遭遇》时的草婴 2015年10月24日,92岁的草婴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两个月前,在上海华东医院拜访先生的情景恍若昨日。 “他是一棵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棵小草来到世上就是给黄土地增添一丝绿意”,走出病房时,草婴夫人盛天民说。草婴几次从死亡线挣扎回来,医生对他的顽强毅力都......
-
〓 追忆·“四有”教师童庆炳
童庆炳大一时在北师大数学楼前留影童庆炳的部分作品童庆炳的部分作品 【写在前面的话】 一篇迟到的通讯 2013年春节后,我因为一个小问题去采访童庆炳先生。去之前,我就知道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文艺学泰斗,曾培养出罗钢、王一川、陶东风等一大批学者,当今文坛最活跃的一批作家如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毕......
-
〓 我的嫂嫂戴乃迭——杨敏如先生访谈录
杨宪益与戴乃迭 访谈者按:2000年前后,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攻读研究生期间,系里的李岫老师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开展一项“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的重点课题(该课题成果为《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李岫、秦林芳主编),我和几位同学也有幸参与其中。李老师约我撰写《传达中国文化的灵魂――中文英译大家杨......
-
〓 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
陈梦家先生的人生阅历极为丰富。他在人生旅途中的各个阶段的人际关系和朋友亦不相同。陈梦家出身于一个祖辈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他的父亲陈金镛先生是一个爱国的基督教神职人员,母亲出身牧师家庭,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在他的师友中,不乏信奉基督教者。因自幼与家人一起准时早晚祷告和礼拜,诵读基督教赞美诗和听牧师宣讲圣经故事,自童年起......
-
〓 我眼中的名人·应天齐:无字青砖问古城
2014年的初秋,青弋江畔老旧的芜湖古城迎来了数千位特殊的造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息。等待改造的古城区已是一片瓦砾,来客也心绪万端,然而他们都有条不紊地捡拾起废墟中的城砖,签上名,摞到一旁空地上整齐堆放的箱子中。 伫立在废墟中央的,正是这场“行为艺术”的策划者应天齐。 一年之后,......
-
〓 丁则良先生
彼岸的杨振宁先生光荣退休,以其人之功德圆满,引起一片喝彩,杨先生也以朱自清当年诗句自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人生绚烂归于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境界,着实令人企慕又感动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归宿,比如杨先生回忆少年读书情节,他是清华成志小学和北平崇德中学的学生,清华教授杨武之先......
-
〓 书人书事:忆金开诚二三事
《金开诚文选》 金开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金开诚先生 1985年春天,我在欧阳中石先生处谈一部书稿,其间他突然问:“北大金开诚是什么人?”我知道他们认识,而且很熟,便说:“就是金申熊。”他说:“那太熟了,我们在京剧社……”欧阳先生是1950级哲学系学生,金公是1951级中文系的,他们都爱好京剧。曾经听金公说起......
-
〓 苏绣“针”情 锦绣人生
——追记第一批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 2022年10月5日,第一批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闻听消息,苏州刺绣研究所原副所长张美芳一夜未眠,“顾老师穷尽一生心血,为苏绣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代表作品,成为整个行业的......
-
〓 “年轻的老年人”走了——追忆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李佩
1月12日1时26分,“年轻的老年人”的李佩先生走了,带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安详地走了,享年99岁。曾有人将她比作“中关村的明灯”,如今,明灯虽熄,但在无数人心中,光亮永存。李佩,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有时,她被一些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尊称为“师母”,因她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的夫......
-
〓 钱存训:穿过一个世纪的坚实脚步
70年前的信纸早已发脆,30年前的照片也已泛黄,唯有他的著述,一版又一版,不断更新。4月9日,学者钱存训以106岁高龄离世。日前,“穿过一个世纪的脚步——钱存训先生纪念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展览通过档案、信札、照片、手稿以及钱存训生前的多种著作,再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名誉馆长钱存训的生命......
-
〓 名人纪事:十分像“人”
夏丏尊与李叔同,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共事,夏担任舍监,李担任图画音乐教员。一次,学生宿舍失窃,怀疑聚焦某人,但查来查去,始终没有搜到证据。夏丏尊身为舍监,自觉管理不力,破案无方,陷于深深的苦恼。他去找李叔同求教,李叔同说,这事好办。你说好办?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你肯自杀吗?”李叔同指点他,“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18世纪英国大学者塞缪尔·约翰逊,有渊博的古典学问,以一人之力编成《英语词典》。在编写词典之初,约翰逊曾向一位贵族请求支持而受到这位贵族的冷漠对待。七年之后,当词典编就,即将出版时,这位贵族却抢先给予好评,并向人示意希望约翰逊能把这部书献给他。约翰逊致信这位贵族,措辞文雅、礼貌,拒绝之意则坚决,约翰逊信中说:“他看着......
-
〓 步入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
两个月前,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京病逝。先生以105岁高龄悄然告别人世,全国广大读者陷入悲哀。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们仨”,终于团聚了。在我看来,纪念杨绛先生的最好的方式,无疑是读她的作品,接受她的作品的熏陶与精神洗礼。今年书博会的“年度致敬人物”选定为刚刚去世的杨绛先生,而杨绛先生......
-
〓 封俊虎:向世界传播汉字之美
封俊虎在堡子清真寺辅导回族小朋友写毛笔字 赵广田摄封俊虎在吉隆坡与参观者分享创作体会 封雪摄 2008年,80岁高龄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国际创价学会总会长池田大作辗转找到中国书法家封俊虎,请他为自己的新书《今生怀思》题写书名。一时间,传为中日文化交流佳话。 “这并不是因为我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我多年......
-
〓 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20周年:被误解的顾颉刚先生
今年是顾颉刚先生诞辰120周年。顾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室的研究员,作为先秦史室的成员,我没有直接接受顾先生的教导,反而对顾先生产生过许多误解。这是很大的遗憾,也是我深感愧疚的。 最初我对顾先生的印象来自鲁迅的小说《理水》,还有《两地书》。觉得顾先生是一个引导青年钻故纸堆的老先生,与鲁迅唱反......
-
〓 真学者 好老师——追记英年早逝的北大历史系教授刘浦江
刘浦江教授生前最喜欢的照片中,他身着一件浅蓝色西服。北京大学历史系供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辽金史名家刘浦江教授1月6日23点57分在他的家乡重庆因病去世,享年54岁。北大师生得知此消息后,或打电话,或通过互联网,为正当学术盛年的他而惋惜,为这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真学者,如此过早地离开人世而痛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