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考古报告编写标准的创立者 西藏佛教考古的第一人—宿白的特别之处
宿白近照 李韵摄 “我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特别的嘛。”每当问及学术成就,宿白总是摆摆手。 北京蓝旗营,普通的住宅,不大的房间,老式沙发,木头桌子,一切就像宿白的口头禅那样——“没什么特别的”。只有满屋的考古书籍、考古报告提醒着记者,眼前这位面容慈祥的老人,正是中国考古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宿白。 虽然之前有......
-
〓 说文谈史:穿着登山鞋的谢灵运
谢安谢玄叔侄是周口太康人,谢玄孙子谢灵运出生于浙江的上虞,他也认为自己是周口太康人。今人郑振铎生于温州,长于温州,高中毕业才离开温州,但他从来自称福建人。盖认的是祖籍。是一种漫长的传统。淝水之战,谢家军打得漂亮。谢玄屡战屡胜,终成高门领袖。谢灵运袭爵为“康乐公”,便是在后来的刘姓王朝那里,也是“康乐侯”。高贵的门第,在......
-
〓 蒋子龙:刚了一辈子
七八年前我在天津读书时,参加地方作协组织的青年作家培训和作品研讨会,蒋子龙先生都是亲临讲话。我拿个记录本请他给我签名,他写下“祝你快乐”四字,署了大名、年月,还留了电话、邮箱。后来听说他给人签名,一般都写“祝你快乐”。我的第一感觉是他是为了应付,但更相信这句常用的祝福语出于他的本意,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并不希望别人快......
-
〓 顾彬的中国学情结——海外当代汉学家见知录之一
时下,人们对顾彬这位德国汉学家并不陌生。由于他在2006年10月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谈了一些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意见。一个月后,被《重庆晨报》加上个煽情标题:《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而成为爆炸性新闻。各家媒体铆足了劲,又是网上讨论,又是记者采访,一连串辩驳、争论、澄清,搞得沸沸扬扬。风波消歇之后,浊者自浊,......
-
〓 钱碧湘:与钱锺书先生的一段往事
《老子》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哲人哲言,也应到了我身上。1970年3月中,我抛夫别子,孤身一人去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干校报到,军宣队安排我暂栖文学所连队。我剖腹产后体虚多病,有好心人代为说项,把我从工地转到老弱病残组。我就此因祸得福,认识了钱锺书先生。当时,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盖宿舍,和泥的和......
-
〓 中国最后一位东京审判全程亲历者高文彬去世
每一次回忆和讲述都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审判,因为我们逐渐成为保护我们文明世界不因为战争而走向毁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正义来惩罚那些已经造成并且给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的个人,正义本身将沦为笑柄。”1946年6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长季南的开场陈词掷地有声。74年后,最后一位在世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全程......
-
〓 难得的好编辑黎丁
2011年黎丁在本报文艺部为其举办的93岁生日会上。谌强摄1991年10月,黎丁(后右)与夏衍(前左)、黄宗英(前右)、罗孚(后左)。资料图片 今年6月16日是光明日报65岁的生日。很巧的是,光明日报有一位资深的老编辑,也在6月16日这天出生,只不过他今年已是96岁的高龄。他的名字叫黎丁,是一位难得的好编辑。 ......
-
〓 陈独秀的书法
陈独秀不仅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还是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书法家。他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造诣精深。中共早期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报名即出自陈氏之手,外秀内刚,颇有时誉。陈独秀家学渊源,嗣父陈衍庶雅好金石书画,崇尚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将居室命名为“四石师斋”。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回忆:......
-
〓 战国策派:他们到底说过些什么?
重读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的著述与生平,不禁生出许多感慨:无论是历史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首先都应当让人知道“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知道了历史真相,才能建构“人的历史”,既避免重蹈覆辙,更能指引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我甚至想到:如果说塞缪尔·亨廷顿因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而被称为“过去50年中世界上最有影响力......
-
〓 历史钩沉:记载一段鲜活历史
柴德赓手札书奉陈援庵(1948年) 《青峰草堂师友墨缘》选录了柴德赓一首诗的手札,书法当然无可挑剔,美不胜收。但细读其诗的意境,深解其历史的背景,更使后人折服诗人深刻的爱国情怀。 癸未年三月二十一日(1943年4月25日),正直暮春,是北平赏牡丹花卉季节。崇效寺牡丹时为京城重要景致,柴德赓邀约友人陈君善、牟......
-
〓 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的高分女孩
8月2日,因为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而备受关注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收到了她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赠予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在同时寄来的信件中,樊锦诗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今年82岁的樊锦诗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自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
-
〓 文艺人物志·沈石溪:用文字为孩子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世界
象、狮、狼、豺、狐、狗、猪、骆驼、天鹅、鹰……在他的笔下,各种动物都有性格、有故事、有灵魂。40多年来,他创作了600多万字的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有人觉得他描写的动物世界像人类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有时候甚至十分残酷,而他只是希望用不甜美但真实的动物小说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象、狮、狼、豺、狐、狗、......
-
〓 高长虹与鲁迅
山西青年文学家高长虹(1898~1956?)于1924年秋天到北京从事思想文学活动,主持《狂飙》周刊,年底通过孙伏园结识了鲁迅。1925年春,鲁迅主办《莽原》周刊,高长虹及狂飙社其他成员积极参加,在这里发表了不少作品。其间鲁迅曾帮助高长虹出版诗与小说的合集《心的探险》,亲自为之设计封面,列入自己主编的《乌合丛书......
-
〓 从“表现”到“革命”——创造社时期的成仿吾
学人小传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共同创立了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1928年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中共巴黎、柏林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1年9月回国,在上海参与组织“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
-
〓 走近文艺家·瞿弦和:他的声音里燃烧着一团火
有人认为他是话剧演员,有人印象里他是主持人,还有人总能在广播剧、朗诵会中准确听出他的声音。他是国家一级演员,是文艺界众多奖项的获得者,却格外偏爱“荣誉矿工”这个称号。作为煤矿文工团团长,他要求团里的演员决不能在下井表演这件事上说“不”。入伏的第二天,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瞿弦和的思绪随着雨声开始蔓延。讲起自己的艺术生......
-
〓 痴探深泉寻珠光——程民生教授访谈录
【关键词】 程民生;访谈录;宋代地域史研究;学术理念;历史教材与教学编者手记:程民生,男, 1956年5月生,河南开封人,回族。1971年初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1975年到开封纱厂当挡车工。1977年考入大学。1981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9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大......
-
〓 田建文:选定了就一直爱
“其实,我这辈子走得挺平坦。”采访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他的第一句话就令记者意外。且不说名校毕业后自愿扎根基层30多年,也不说三次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仅仅那三次开颅手术,就已是常人不能经历之苦痛,怎么还说是“平坦”的?眼前的田建文,肤色黝黑,相貌朴实,右侧身体有些偏瘫。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难把他和全国知名的考......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抗战时期华罗庚的数学巨著《堆垒素数论》,原稿曾送中央研究院,无人能审,连原稿也被弄丢。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时值盛夏,何鲁躲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勘,不时击案叫绝:“此天才也!”何鲁以部聘教授之声誉,力主授华罗庚数学奖。 ◎陈垣写《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一书时,搜集资料,例证极多,稿本有三尺多厚,但他删......
-
〓 汤一介:师者谆谆,儒骨仁心
穿越刺骨的寒意,绕过幽静的未名湖,我们来到朗润园一幢僻静的公寓。叩开汤先生的家门,我们满怀夹杂着忐忑的期待——一场八十岁与十八岁的对话即将展开,我们宁愿隐去这位有着曲折人生与众多头衔的师者头顶的光环,只是简简单单地与一位爷爷辈的老者聊一聊他充满幻想和热情的青少年,经历了迷惑和徘徊的中年,关怀未来、壮心不已的暮年,陪他进......
-
〓 王国维:把“人”字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王国维(左)与罗振玉(右) 西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在其生前无人赏识,反倒是在死后百年,其绘画的伟大价值才被世人认识。但愿今人对王国维先生的“完全之人物”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要再等上一百年。 1927年6月2日,民国时期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北京颐和园门口,一辆人力车到此停下来。一位身材不高、面孔瘦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