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德国学者的书法之道
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至少可追溯至18世纪下半叶,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在当代,得益于中德两国在官方和民间层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德国民众有机会躬体力行修习书法,使得书法在德国的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德国青年汉学家科尔雅·夸克纳克(汉语名李志成)的书法之道即为其中一例。 李志成与中国书法结缘于一个日本水墨画培训......
-
〓 独树一帜的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
2020年10月,我的父亲、京剧艺术大师、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张君秋先生在他的艺术人生中创立了独树一帜、深受观众欢迎并广泛传唱的张派艺术。张派艺术拥有极大数量的观众,并且是唯一一支在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京剧大流派,在京剧艺术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父亲为京剧艺术的成长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创造了京剧艺术新的辉煌,......
-
〓 “最土博士”的非遗传承之路
他深入山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民们亲密接触,他立志成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人。他就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腾跃。2015年11月,他主动申请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文化志愿活动。初识土家文化土家族文化的“三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这都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这......
-
〓 “终老难忘授砚恩”——龙榆生与张寿平的半世师生情
2019年10月4日我们到达吉隆坡,参加《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晚东道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举行欢迎晚宴,请新老朋友聚餐。我们这一桌有老朋友韩国红学会会长、《红楼梦》韩语全译本翻译者崔溶澈,《红楼梦》新注本的作者、台湾里仁书局总编徐秀荣,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教授,北京来的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
-
〓 哲学研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开拓者——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哲人追“思”①】 开栏的话哲学承担着传承知识、启迪思想、引领时代的重任。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我国一大批老一辈哲学家曾作出过卓越贡献,他们德业双馨,致力于在为国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加大对他们哲学思想的学术研究,本身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题......
-
〓 学人小传:张玉能
张玉能(1943—2022),武汉人。美学家。1967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此后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著有《美学要义》《新实践美学论》《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席勒的审美人类学》《西方文论思......
-
〓 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是正派和正直——文物大家朱家溍的精神坚守
明永乐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本报记者 李韵摄) 宫中春色资料图片 八仙吕洞宾彩衣(本报记者 李韵摄) 1943年,趁着重庆冬季雾天没有日机轰炸,故宫博物院决定在重庆市区两路口举办一次短期展览。在粮食部门任“专员”的29岁的朱家溍被故宫借调过去当临时工。这件事让朱家溍空前高兴。受家庭影响,朱家溍从幼年时期就对金石书......
-
〓 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6周年跨年活动暨北京弘一大师陈列纪念馆精品展即将开幕
岁末年初,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6周年跨年活动即将在北京市怀柔区开放路举办。值此2017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社会文化活动丰富节日气氛。北京弘一大师陈列纪念馆精品展将于春节期间在京郊怀柔开幕,祈愿大众共沾法喜,随喜佛缘。展出时间为2017年1月22日—2月6日,展出地点北京怀柔汽车站旁开放路西口慈恩天下慈恩院......
-
〓 王元化学术述要
王元化,一九二0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讲师,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平反昭雪后,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
-
〓 太虚大师小传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死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于襁褓中丧父,五岁时母改嫁,依外祖母生活。幼年时,大师曾从其舅父就读于私塾,但因体弱多病,时学时辍。大师的外祖母是一位虔......
-
〓 谢冕:特别的古远清
在中国学术界,古远清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他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做着一种引人注意的学问。他的学术研究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据我所知,在大陆和中国的台、港、澳地区,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界,他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了这些地区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各种文类和各地区、各类作家的单独的、综合的和比较的研究。研究范围广是一个特......
-
〓 谭霈生:守望戏剧一甲子
在前不久的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上,80岁的谭老声如洪钟:“理论研究还需要继续做!从世界范围来说,现在还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命题,有些东西需要继续下功夫。” 这位对戏剧理论研究孜孜不倦的学界泰斗,最初的梦想却是当个剧作家。如果从那时算起,他对戏剧的“守望”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河北高中为他的“人生大戏”拉开了......
-
〓 “校长妈妈”张桂梅:燃烧自己 点亮梦想
“姑娘们想我了,我得赶快回学校,守着她们学习。”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七一勋章”、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急匆匆从北京赶回华坪。64岁的张桂梅,步履蹒跚,双手贴满止痛膏药,却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她的学生。“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张桂梅以弱小的身躯,......
-
〓 国人当醒 善育儿郎——记老艺术家侯一民一次“走题”的发言
侯一民 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日前,集纳了古元、侯一民、詹建俊等多位艺术家的70幅反映中国人民抗战内容的作品“民族先锋中流砥柱美术作品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展览开幕式上,侯一民代表艺术家发言。他只介绍了几句与邓澍共同创作的油画作品《抗战斗士——宋庆龄》的意义,继而话题一转,从艺术转向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呼吁关注孩子的......
-
〓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作者究竟为谁?
近几年来,有这样两句诗,“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在网络上非常走红。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第一期开播。特邀嘉宾中,有一对来自四川金堂县转龙镇的夫妇周小林、殷洁,讲述了他们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1986年7月,周小林还是四川省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历史学专业的......
-
〓 宗亮:石璋如未能实现的归乡愿望
不久前,九州出版社推出了“口述历史系列”的一种——《石璋如先生口述历史》,该书是百岁考古学家石璋如(1902-2006)接受“中研院”近史所口述历史组五十三次访谈的文字记录,实际上相当于他的自传。作为“考古十兄弟”的一员,石璋如缕述了自己参与殷墟发掘、西北史地调查、接收中研院、播迁台湾等重大事件的经过,对史语所......
-
〓 樊锦诗:扎根大漠心系敦煌的国宝守护人
初夏的江南进入梅雨季,杭州溽热的天气与大约3000公里外的西北敦煌迥异,但这两座遥隔山水、看似毫不相及的城市却因为一个人被联系在了一起。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1938年,祖籍杭州的樊锦诗出生在北京,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了与莫高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
-
〓 走近大家:诗人光未然 黄河的歌者
1998年光未然85岁生日时的全家合影矗立在华中师范大学杜鹃广场的诗人光未然雕像1998年光未然在家中光未然骨灰的播撒地——青海省循化县(本文照片均由光未然家人提供)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
-
〓 文物医院里的神医妙手——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
文物医院,是人们对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昵称。这家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为文物祛病延年、拯救生命。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的精心治疗,大量国宝重获新生。没有这些神医妙手,我们怎能在展厅里看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春秋时期的蟠螭纹青铜鉴等国宝的真容?近日,记者走进故宫......
-
〓 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100周年·陈书良:嵚崎磊落一书生
1978年,我以一个搬运工人身份考取武汉大学,与今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一起成为吴林伯先生最早的研究生。吴先生给我们上小课,总是在他家的客厅。讲课讲到入神处,先生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有次课后,师母留我吃饭,先生说起自己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笃志好学,1939年考入国立师范学院(在湖南蓝田)国文系学习,直至毕业,师从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