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文物保护应在制度上强化“威慑力”
近日,一年前曾爆出的曾国藩墓保护状态堪忧一事,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据媒体报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墓近年来本体缺乏妥善保护,周边环境更是纷乱嘈杂,丧失了一个国家级墓葬类文物应有的肃穆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曾国藩墓保护的责任主体并非文物系统的管理机构,而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这家公司同时也是这一区域的开......
-
〓 超越书法之外的价值——谈吴汝纶的两幅书法及其与朱光潜的关系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四年进士,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的重臣,也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堪称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也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作序,积极倡导和推介西方新学思想。《清史稿·文苑传》说他:“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惟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下逮近世方(......
-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去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在国宾护卫队护送下,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看到电视屏幕上闪现“国家最高礼遇”那一瞬间,我们百感交集。 今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在冰雪的世界,向世界张开热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遇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 礼序乾坤,......
-
〓 叶嘉莹:从古诗词中汲取人生力量
编者按 叶嘉莹先生是中华古典诗词大家,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她曾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近日,由叶嘉莹领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等人共同参与的系列节目《大家聊唐诗》在抖音上线。节目中,叶嘉莹分享了自己从唐诗中获得人生力量的故事,介绍了自己学习古诗词的经验。......
-
〓 祥云瑞鹤祈盛景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这是明代画家唐寅对元宵夜良辰美景的感叹。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又称灯节,起于汉,兴于唐宋,延续千年,传承至今。据《宋史》卷一百八十三《礼志》载:“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其夕,开旧城达旦,纵士......
-
〓 杜甫“一饭不忘君”?
老话说:“拜年拜到初五六,有鱼就没肉。”这是上海地区的讲法,北方社会的生活或许要艰困些,流传的是“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没饽饽又没肉”。如今人们生活富足了,鱼肉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便饭。我家但凡有点好吃的,母亲就要问孙子是否会来。“好吃的”标准很宽泛,飞鸽走鸡、粗鱼笨肉等皆在其列。前天我终于忍不住戏言:“杜甫‘一饭不忘君......
-
〓 古人的“科幻”世界
我国最近不少航天科技的命名都与传统文化符号有关。如探月工程有“嫦娥”“玉兔”,探日工程有“羲和”,我国自建的导航系统叫“北斗”,我国自建的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这些......
-
〓 文化评析:螺蛳粉输出的也是中华饮食文化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友评选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蛳粉、广场舞、中国网文、网购中国商品,其中螺蛳粉排名榜首。相关数据显示,柳州螺蛳粉上半年出口已达750万元,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8倍。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为走俏海外的中国美食点赞,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螺蛳粉之类的小吃“太低端”,吐槽这样的输出“不太体面”。在一......
-
〓 唐长安消夏晚会
夏日永昼,酷暑难当。现代人为了避暑消夏,往往会举办消夏晚会。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长安,那时帝王大臣为了更好地度过炎热的夏季,经常举办各种消夏宴会、歌舞,通过饮宴娱乐的方式来消磨漫长的夏日时光。为了消暑度夏,唐代长安曾举办过器乐大赛。据《乐府杂录》载,在唐德宗年间,有位叫作康昆仑的演奏家被称为琵琶第一手。有一次,长安的东......
-
〓 给旧书找个好归宿
爱读书的人常不免遇到如此情形,一方面,家里书籍堆积太多,意欲“断舍离”却无法为之找到适宜的去处,其结果往往当废纸论斤卖;另一方面,想找一些书,却因出版时间较久,实体书店和网上都难觅踪影,有时即便旧书网站有,无奈售价太高,只能忍痛作罢。说到底,是由于旧书循环利用渠道不够畅通,供需之间难以做到有序对接,由此既造成大量旧书资......
-
〓 开个史前“盲盒”
讲述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朱雪菲 这两年,我们正在逐步重启舟山群岛地区古文化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舟山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逐年、定期、有计划地开展了考古调查,穿插着进行文物保护区域评估以及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 在去开展考古调查工作之前,我对于舟山史前史的印象,完全来自......
-
〓 人生自有诗意 诗意岁岁相期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节目开播,带动了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寻找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原创之路。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节目,开启了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新时期,也因此成为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品。 时隔五年,《......
-
〓 且将年味入肴中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不觉间,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已流行二十多载。其中这段歌词所描绘的团圆饭场景,无疑是整个春节的重头戏。尤其今年,对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我们而言,原本已凝聚了太多情感的家宴,又被赋予了更新的意义,更多的滋味。 当代中国,......
-
〓 诗颂伟业·词二首
西江月·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风雨鸡鸣长夜山河狮醒何时?冬宫炮响动旌旗,惊彻神州大地。傲立幽燕寒雪,敢当斧钺熊罴。渔阳里弄现晨曦,帆起南湖万里。西江月·回望红军长征到延安骏马秋风塞上,边城鼓角红旗。月光如水照寒衣,血染征程万里。古道雄关铁索,雪山草地惊鼙。千军北上赴戎机,不负黎民大义。...
-
〓 文化评析: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媒责无旁贷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深化中华文明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寻古溯源对探析文明流变有重大意义,而让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则要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之力。近年来,一批文化综艺节目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
〓 吃瓜
不知为什么,现在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把看热闹名为“吃瓜”,那些看热闹的人就叫“吃瓜群众”。此瓜远非彼瓜,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完全全地变异了。这倒让我想起当年吃真瓜的味道。我八岁以前是在农村度过的,只留下了吃西瓜的记忆。那时农民以粮为命,土地以粮为本,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西瓜不但是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乡村孩子......
-
〓 非遗+乡村振兴,一举两得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规划特别提出,加大对脱贫地区的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非遗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通过支持各地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
-
〓 古诗词中的小满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标志着夏季来临,炎热登场,意味着麦类等夏季作物颗粒灌浆臻于饱满。所以,小满是古代先民对物候与农事的科学总结。小满备受古代文人青睐,诗人们留下了诸多“小满诗”。 小满是律动着生机活力的节气。宋代文豪欧阳修在《小满》一诗中写道:“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在这首色彩......
-
〓 古代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身为父母,在有意无意中总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由于“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总觉得孩子是别人家的乖。于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词悄然发生了语义增值,既是对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赋予了优秀孩子的潜在含义。在当下,“别人家的孩子”一词常见于各类媒体,传播广泛;那么古代有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呢?有,不过表述与现在......
-
〓 网红书店要不忘阅读初心
最近几年,高颜值、有特色的网红书店越来越多,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近年来,书店一直面临转型的压力,也有人提出,“高颜值”真的对书店生存有益吗?在网红书店里,书会不会沦为拍照的“道具”?(1月26日中国新闻网)书店就像人一样,也有仪表。在人们普遍追求与崇尚“颜值”的时代,人的外表与心灵应该同样美好几乎成为大众审美观。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