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媒责无旁贷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深化中华文明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寻古溯源对探析文明流变有重大意义,而让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则要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之力。近年来,一批文化综艺节目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
〓 忆言忆语: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中的博物馆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内表现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凝聚力;对外则表现为跨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是展示国家形象与民族特质的必要前提。相较于“物质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凝聚社会认同、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性力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
-
〓 超越书法之外的价值——谈吴汝纶的两幅书法及其与朱光潜的关系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四年进士,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的重臣,也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堪称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也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作序,积极倡导和推介西方新学思想。《清史稿·文苑传》说他:“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惟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下逮近世方(......
-
〓 唐长安消夏晚会
夏日永昼,酷暑难当。现代人为了避暑消夏,往往会举办消夏晚会。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长安,那时帝王大臣为了更好地度过炎热的夏季,经常举办各种消夏宴会、歌舞,通过饮宴娱乐的方式来消磨漫长的夏日时光。为了消暑度夏,唐代长安曾举办过器乐大赛。据《乐府杂录》载,在唐德宗年间,有位叫作康昆仑的演奏家被称为琵琶第一手。有一次,长安的东......
-
〓 给旧书找个好归宿
爱读书的人常不免遇到如此情形,一方面,家里书籍堆积太多,意欲“断舍离”却无法为之找到适宜的去处,其结果往往当废纸论斤卖;另一方面,想找一些书,却因出版时间较久,实体书店和网上都难觅踪影,有时即便旧书网站有,无奈售价太高,只能忍痛作罢。说到底,是由于旧书循环利用渠道不够畅通,供需之间难以做到有序对接,由此既造成大量旧书资......
-
〓 光明论坛: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
-
〓 美哉劳动——徐悲鸿画中的劳动人民
一代美术宗师徐悲鸿在画中描绘了诸多劳动者形象,有不少作品深入人心而成为经典之作,如《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巴之贫妇》《船夫》《九州无事乐耕耘》《战斗英雄》等。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情感,一方面源于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与其背景相关。他自幼生长于江苏宜兴农村,家庭贫苦、经历坎坷,故而十分了解劳动者......
-
〓 光明论坛·温故:民以食为天
日前,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他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即便在已经吃......
-
〓 文化评析:文物保护应在制度上强化“威慑力”
近日,一年前曾爆出的曾国藩墓保护状态堪忧一事,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据媒体报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墓近年来本体缺乏妥善保护,周边环境更是纷乱嘈杂,丧失了一个国家级墓葬类文物应有的肃穆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曾国藩墓保护的责任主体并非文物系统的管理机构,而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这家公司同时也是这一区域的开......
-
〓 讲好中国故事,须让文物“开口说话”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会议提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
-
〓 且看二十四节气的屏上风采
时序轮替,二十四节气世代传承,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以短视频、网络纪录片、网络综艺、网络小说等为代表的网络文艺作品,精准捕捉时代命题,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语境里创新活态、焕然气象。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也在网络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它们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展现,在知识讲述中融汇生活场......
-
〓 古代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身为父母,在有意无意中总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由于“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总觉得孩子是别人家的乖。于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词悄然发生了语义增值,既是对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赋予了优秀孩子的潜在含义。在当下,“别人家的孩子”一词常见于各类媒体,传播广泛;那么古代有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呢?有,不过表述与现在......
-
〓 网红书店要不忘阅读初心
最近几年,高颜值、有特色的网红书店越来越多,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近年来,书店一直面临转型的压力,也有人提出,“高颜值”真的对书店生存有益吗?在网红书店里,书会不会沦为拍照的“道具”?(1月26日中国新闻网)书店就像人一样,也有仪表。在人们普遍追求与崇尚“颜值”的时代,人的外表与心灵应该同样美好几乎成为大众审美观。书......
-
〓 祥云瑞鹤祈盛景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这是明代画家唐寅对元宵夜良辰美景的感叹。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又称灯节,起于汉,兴于唐宋,延续千年,传承至今。据《宋史》卷一百八十三《礼志》载:“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其夕,开旧城达旦,纵士......
-
〓 当“大寒”与“腊八”相逢
这一场“大寒”与“腊八”的相逢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缘分,它们年岁相仿”,在每年的寒冬腊月里交替出现,却又多次“擦肩而过”,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它们仅仅相遇过三次。它们的诗词故事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多有记载。“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四季的结束,预示着新春的开始。唐代诗人元稹作有“腊酒......
-
〓 古人的“科幻”世界
我国最近不少航天科技的命名都与传统文化符号有关。如探月工程有“嫦娥”“玉兔”,探日工程有“羲和”,我国自建的导航系统叫“北斗”,我国自建的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这些......
-
〓 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人——在中国美术学院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今年的入学典礼,我希望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党中央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到美术学院,我认为就是要培养“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人”。文明总在迂回往复中不断演历、发生,东西方历史上,都曾经有过许多次的“文艺复兴”。关于西方,可以......
-
〓 文化评析:让更多专业教师关注大众化教育
近期,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美育大讲堂”系列艺术公开课正式举办,首讲“青少年歌唱方法基础训练”不仅有歌唱基础知识、演唱技巧的介绍,还有专业学生现场范唱,听众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启蒙课。“美育大讲堂”是针对青少年课外美育进行的教育实践,旨在整合优质社会资源,为少年儿童提供规范专业的指导,也在社会上营造关......
-
〓 “萌言萌语”不应是青春话语的唯一样子
“萌萌哒”“吓死宝宝了”……如今在日常交流中,经常能听到一些人随口说出这样的“萌言萌语”。从“卖萌”当年被《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为年度“十大流行语”算起,“萌言萌语”活跃至今已经十余年。 萌,本义是草木生长发芽的样子,充满着朝气与希望。现在人们常用“萌”来表达喜爱的心情或可爱的事物。比如,用“萌化了”来表达内心的......
-
〓 文化评析:螺蛳粉输出的也是中华饮食文化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友评选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蛳粉、广场舞、中国网文、网购中国商品,其中螺蛳粉排名榜首。相关数据显示,柳州螺蛳粉上半年出口已达750万元,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8倍。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为走俏海外的中国美食点赞,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螺蛳粉之类的小吃“太低端”,吐槽这样的输出“不太体面”。在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