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走海河》:近代百年看天津
近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三集纪录片《行走海河》,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策划制作。纪录片以行进式的视角、故事化的手法,记录了一座城市的跃动与生机。现实与历史通过影像诗意的叙述,一点点地拉近时空,在人与城的交汇与融合中展现一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纵横百年的风云与气韵,全景式地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的......
-
〓 最早版本的《新华字典》是如何诞生的?
——也谈《新华字典》与新华辞书社的尘缘始末《新华字典》项目启动于新华辞书社成立之时,参与其框架设计的有叶圣陶、魏建功、吕叔湘、萧家霖、孔凡均、杜子劲、李九魁、张克强等。经过比较几种方案,最后确定按照魏建功先前制定的“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为总体例的字典编辑计划施工,以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增订注解的《国音常用字汇》为......
-
〓 光明论坛·温故: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2021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古语“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阐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
-
〓 文化评析:释放黄河文化展示的博物馆“合力量”
近日,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为规划对象。在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陆续推进的背景下,《规划》的制定将为保护、研究、利用、传承黄河文化提供引领和保障,推动文物资源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其中,充分发挥......
-
〓 钱锺书的“十六字真言”
1948年,钱锺书出版《谈艺录》,在“序”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们往往称这句话为“十六字真言”。私下以为,其中的“东海西海”,有可能是借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的“南北东西四海”的说法。“南学北学”有可能是借用唐人对魏晋南北朝期间经学分南北的评价,即“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
-
〓 数字藏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最近两年,数字藏品行业方兴未艾。所谓数字藏品,是指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这些数字藏品,一般以现实中特定的作品、艺术品为IP进行开发,同时每个数字藏品都具有唯一的数字凭证,具有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等特点。据统计,截至2022年7月上旬,国内数字藏品平台数......
-
〓 《典籍里的中国》:跨越时空的对话
传承中华典籍,增强文化自信。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论语》播出后,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让“遥不可及”的文化典籍变得“触手可得”,让“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变得“活”了起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尚书》到《天工开物》,从《史记......
-
〓 解开粽叶,就解开了诗和远方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最具文化气息的当属端午节。当春天的气息一扫而空,在盛夏的开端,几场细雨,几卷荷风,在这烟水迷离的日子里,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意华章,展开了一幅浸润在诗词歌咏中的端午风俗长卷。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
-
〓 雅尚之美正当时
《诗经》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诗句生动表现了两千多年前的人对庄姜容貌的赞美,这首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赞赏女性容颜的经典诗句。 古人赞赏“秀外”,更推崇“慧中”。鲍照《芜城赋》中言:“南国丽人,蕙质兰心”,对由文化涵养出的娴雅举止赞誉有加。先人智慧,历久弥......
-
〓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传来捷报,在以往发掘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此次祭祀区发掘面积1834平方米,新发现的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大量新出土文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以往古代巴蜀研究的一些迷失,也进一步勾勒了中华先民早年突破地理疆域限制,在多民族交流融合中开拓前行的壮阔......
-
〓 新闻随笔: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
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与yyds同时流行的还有u1s1(有一说一)、awsl(啊我......
-
〓 光明时评:让高校博物馆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日前,有媒体刊文讨论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展品质量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并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由此引发舆论对高校博物馆的再度关注。近年来,高校博物馆常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一种情况是高校博物馆展品受到公众质疑。2019年,在重庆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该校博物馆馆藏文物被指“赝品”,成为当年影响极大的文化事件......
-
〓 光明论坛·温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
-
〓 忆言忆语:古风歌曲何以风靡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近来,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当下,古风作品的创作风起云涌。除了《琵琶行》这样的旧词新唱,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红昭愿》等热播作品在QQ、网易云等音乐播放器上留言达百万。十几年前,一首《......
-
〓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绵延不绝,就在于凝结了独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标识;在历史沉浮跌宕中之所以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就在于锻造了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文化共同体。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
-
〓 光明论坛·温故: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论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引用古语“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语出先秦时期的道家典籍《文子·上义》,原文为“治国有......
-
〓 纪录片遇见非遗 生动见证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历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并指出三条实施路径:促进广泛传播,融入国......
-
〓 光明论坛·温故: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古人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
-
〓 嚼梅与作诗
也许是受中医影响,古代中国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信仰。为了写好诗歌,“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云仙杂记》中的这则记载未必真实,张籍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文学成就也不是靠吃什么喝什么得来的,但这并不妨碍古人对吃啥补啥的执着。 除了取前贤诗卷焚烧吞食之外,古人更是相信多吃梅......
-
〓 文化评析:“大语文”的旗由谁来扛
注资、融资、卡位、竞争……近日,“大语文”培训机构消息不断,引发公众和媒体对“大语文”的关注与反思:“大语文”是否是伪概念?语文学习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大语文”方向何在?“大语文”当然不是伪概念。追溯源头,新中国成立前后,叶圣陶先生把国语和国文合起来称之为“语文”,这个定义,从叶老的初衷上来讲,其实已经指向大语文。可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