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
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钟山垂泪、秦淮泣血,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0万同胞、悼念为国为民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与国际友人。铭记山河破碎之耻,坚定砥砺奋斗之志。 国耻长铭,当弘扬民族精神。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照片、仅剩的......
-
〓 光明论坛·温故: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
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功能,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要求“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这为辩证把握资本性质、抓好资本治理提供了根本遵......
-
〓 酒藏心里
于我,酒的启蒙很早。那时父母不在身边,我只是拿筷子尖沾了一点红酒,舔了一下,充满攻击性的酒精就在我的口腔里炸开,从舌尖走暗道到鼻端,不断地攻城略池。但这种“暴击”来得快,去得也快,我像是被酒精鼓舞了一样,伸着筷子再沾了一滴。适应了酒的烈性子以后,再尝,就能品出酒的温婉了,甜沁沁的,像茫茫沙漠中踏马的红衣姑娘,逆着日......
-
〓 文物保护离不开产学研融通
有媒体援引官方消息称,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将准备接受新一轮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乐山大佛该如何保护,很快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应县木塔的修缮方案也曾被长久讨论。 社会公众对这些文物保护方案的关注,是近年来“文物热”的延续。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些重要文物的保护难题,进一步凸显了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我国文物事业......
-
〓 高校人才称号不是划分等级的标准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正确理解人才称号内涵,人才称号是在人才计划或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人才的入选标识,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授予和使用人才称号的目的是赋予人才荣誉、使命和责任,为广大人才树立成长标杆,激励和引导人才强......
-
〓 在《遇鉴文明》中探索文明互鉴之路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CCTV-4)推出了一档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该节目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主动设置议题、主动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次积极尝试,填补了总台在文明互鉴领域选题的空白,实现了跨文明体系的对话与节目创新,也让我们再次思考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
〓 《标准》发布只是第一步,国际化仍需努力
近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标准》)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面向外国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据悉,《标准》将学习者的中文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三等,即初等、中等和高等,在每一等内部根据水平差异......
-
〓 非遗剪纸:“守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底线
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对此,我深感不安。作为从事抢救研究非遗一辈子的专业研究者,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意见。“民间”是非遗的底线......
-
〓 《典籍里的中国》:跨越时空的对话
传承中华典籍,增强文化自信。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论语》播出后,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让“遥不可及”的文化典籍变得“触手可得”,让“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变得“活”了起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尚书》到《天工开物》,从《史记......
-
〓 光明论坛·温故:心合意同,谋无不成
在6月24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以《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为题发表重要讲话,呼吁世界各国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发出要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发......
-
〓 专家笔谈: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引领支撑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发生全局性变化。 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持续优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
〓 若为“大先生”,就要善当“小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若为“大先生”,就要善当“小学生”。因为“大先生”不仅在于教什么、如何教,也在于如何学、学什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小学生”,不是在学龄段意义上而言的,而是从学习者的心态而言的;在“学生”前以“小”冠之,着重强......
-
〓 文化评析: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近日,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该舞蹈视频在微博与B站上的播放量已达千万级别,更有网友直呼“太好看”,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话题。此次,河南卫视将舞蹈《唐宫夜宴》(初名《唐俑》)搬上辛丑牛年河南春晚可谓意义不凡,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
-
〓 光明论坛·温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安宁是进步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中国古语“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旨在以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经验积淀,向亚洲、向世界发出呼吁: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语出《管子·治国》,其......
-
〓 文化评析:“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入选非遗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再次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彰显了我们的文化......
-
〓 小赵的史学之惑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我称它为“小赵的史学之惑”。1994年暑假,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历史学系硕士生小赵参加了北京大学“希望工程”考察团,深入湖北山区考察“希望工程”的实施情况。这是小赵第一次目睹大山深处的极度贫困、山区人民的乐观坚忍,以及真实社会的复杂性。她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大山深处的情况报告给外面的世界......
-
〓 前门大街上的京剧旋律与戏曲文化
京剧不仅是北京剧种,也是中国的国剧,在世界享有“东方歌剧”的美誉。西方的歌剧以唱为主,京剧则是唱念做打,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审美。前门大街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段落,也是京剧重要发祥地与历史上的重要演出地。笙歌檀板,二黄西皮,流溢着丰盈多姿的戏曲旋律,具有丰沛的艺术底蕴。 北京的中轴线以永定门为始点,至鼓楼全......
-
〓 闲思杂录:疫中笔记
鱼与熊掌你来选新冠肺炎大流行,许多人改变了人生观。原想搬家,现在不搬了。原想卖房,现在不卖了。有人赶快结婚,有人赶快离婚。没立遗嘱的人立遗嘱,立了遗嘱的人改遗嘱。人生原是不断的选择,他们重新作出选择。新冠病毒出现初期,有人愿意戴口罩,有人不肯戴口罩。上街买东西,有人看见店员没戴口罩,就不进去了,这家店不注意防疫,里面不......
-
〓 自然与人文的交响——冯骥才散文漫谈
显然,作为画家的冯骥才是敏锐的。这从他的散文可以见出。一般而言,20世纪后的作家对于自然风物已经稍显迟钝,更不用说在文字中加以强调和刻画。难道那个“自然”真就叠印进了史籍之中,成为19世纪的旧物? 如同对这“旧物”的缅怀,《逼来的春天》中湖上的冰层,雪与风,绿意与春光,以及破土而出的苇芽,虽然它们是年年靠近我们的......
-
〓 文化评析:释放黄河文化展示的博物馆“合力量”
近日,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为规划对象。在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陆续推进的背景下,《规划》的制定将为保护、研究、利用、传承黄河文化提供引领和保障,推动文物资源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其中,充分发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