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学历高消费,该治理了
2022年研究生考试普遍进入复试阶段,据媒体报道,今年共457万学生参加考研,最终只有约130万考生入围复试,考研上线率不到30%。公共讨论中也出现一种观点,认为激烈的竞争让考研日渐“高考化”。 可以说,为了应对考研的激烈竞争,一些本科院校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高校教育应试化趋势有所显现,一些本科生也把考研作为毕业求......
-
〓 文化评析:款款奥运情 浓浓中国味
中国元素与现代奥运的激情碰撞、科技赋能下的匠心独运、独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审美意象……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虽然已落下帷幕,但“两个奥运”中形象鲜活的中国元素与创意无限的艺术呈现将永远镌刻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中。 饱含传统文化意蕴的中国元素集聚和传递了丰富的奥运情感:团结之情、浪漫之情和友谊之情。奥运精神与人类社......
-
〓 文艺观潮:影视剧里的节庆文化
“五一”国际劳动节刚刚过去,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思考节日与影像的关系别有一番滋味。所谓节日,就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从岁月长河中流淌而来,带着丰富的内涵意蕴。人们用年复一年的热烈庆祝与真诚纪念,构筑起牢固的情感纽带和价值认同。......
-
〓 拉近物理心理距离 激活戏曲传承密码
在文艺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许多文艺家回忆起自己的从艺之路,常会讲起童年时期在戏园子、剧院、剧场台前幕后的一些经历。那些经历是他们的艺术启蒙,也是其艺术人生的起点。这样的故事看似普遍而寻常,实质上,其中蕴藏着重要的传承密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时候近距离接触的文艺类型常常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执着追求。潜移默化的艺术......
-
〓 织就云霞万缕丝——浅谈历史流变中的云锦之美
【学人谈】 清代在京师(今北京)以及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设有由内务府管理的织造机构,分别称为京内织染局、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其中,江南三处的织造局合称“江南三织造”。皇室用缎匹服饰、文武官员规制服饰以及丝织物赏赐品基本由“江南三织造”造办,其中江宁织造局承办的皇室用缎匹服饰,无论产量还是......
-
〓 沪上秋临
那个父亲模样的人,低头对小孩子说,你听,什么声音?那个两三岁模样的小孩子闻言,果然就停下脚步,仔仔细细听。轰隆隆一阵巨响,小孩子倒是不显得害怕。每几分钟底下地铁开过,地铁站里都被这轰鸣充斥,人也被轻微震动,但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等这声音平静下来,便传来进出站台的人流交杂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也平静下来,站厅的什么角落里,......
-
〓 代写论文成产业 买卖都应追责任
一项价格几千元的“论文代写”服务,最终收到的是一篇大一新生写的“人生第一篇论文”,想退钱对方却“人间蒸发”——据媒体报道,在论文代写的整条产业链中,写手基数庞大,只求速度不管专业。不少学生被论文代写服务坑了却不敢声张,他们认为寻找代写本身是错误的选择,一旦曝光后果更严重。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论文代写非法交易之所......
-
〓 知味斋:菱角
我国种植菱角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菱角品种繁多,以颜色分有青菱、红菱、紫菱、绿菱、白菱、乌菱等;从角数分则有四角菱、三角菱、两角菱、无角菱等;菱角夏季开花,花小色白,却开得极为灿烂,被墨绿和紫色叶子衬托着,闪烁着奇异的光亮。若在夜半月白风清时分,来到水边,看菱花静静地拥在幽幽的水中,那种似有若无的清香,在月光下浮动,也......
-
〓 光明论坛·温故: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
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清廉自守的最高境界。 “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语出明代理学家薛瑄的《从政录》。薛瑄是明代......
-
〓 红线何以系姻缘
作为一个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神仙,月老掌管天下婚姻大事,通常被塑造成一位白发多须、脸泛红光的慈祥老人,手握拐杖,执姻缘簿,袋中藏有赤绳。正如清人沈复《浮生六记》卷一所描绘的那样“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姻缘簿,童颜鹤发,奔驰于非烟非雾中”,冥冥之中以红线系男女之足,为天下男女姻缘之事奔波于红尘之间。事实上,“月老”这一传说......
-
〓 光的回响:爱着文学,念着人间生活
朱光潜是世人所知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还是一位重要的现代散文家。2012年中华书局版《朱光潜全集》共30卷,其中《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都可作宽泛意义的散文观之。他创作的狭隘意义上的散文并不算多,但都担得上真诚为文的典范。《露宿》和《花期》......
-
〓 光明论坛:以数字技术赓续黄河文脉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为世界感知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近日,中共......
-
〓 我们为何成了文字“失语者”?
近日,人民资讯报道说,“90后已经听不懂00后讲话了。如今,‘yyds、xswl、zqsg、nbcs……’已经霸占各大网络平台。这些让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的网络用语,是00后(the generation after00s)自成一派的语言体系,被调侃为00后‘黑话’”…… 的确,留意一下网络流行语,这些字母缩写的网......
-
〓 光明论坛·温故: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刊发于《求是》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出:“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语出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原句为“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
-
〓 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起汉服,衣袂翩翩、自信满满地行走在高楼大厦和绿水青山间。每逢传统假日,各类汉服文化活动,以节庆民俗、文艺演出、街头快闪等形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现代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手艺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最鲜明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成为向世人传达中华......
-
〓 关于陶渊明夫人
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什么地位,只能做家务,养儿女,即使是大名人的夫人,往往也毫无知名度——有些我们还能略有所知,更多的连姓甚名谁也不大清楚,其他情况就更加渺茫了。陶渊明是古代第一流的大诗人,他家的情形也大抵如此。我们只知道陶渊明有过两次婚姻,其前妻不知姓什么,去世甚早,大约只有二十多岁,那时陶渊明也就三十岁。她早逝的原因亦......
-
〓 致以考古学为志业的年轻人
最近有两位高考高分考生引起公众的热议。一位是江苏省的“文科状元”——白同学,虽然她的语、数、英三科成绩全省第一,但选修科目历史是B+,按照规则,不能被清华、北大等高校录取,最终她接受了香港大学递来的橄榄枝,并选择了热门的金融学专业;另一位是湖南的“留守女孩”——钟同学,由于受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的激励,她选择了北......
-
〓 扬州园林中的美食与戏曲
扬州园林是扬州的艺术、技术、学术的重要载体,它与扬州古典建筑、花木盆景、扬州书画、扬州美食、扬州戏曲等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扬州名园多由官宦巨贾所建,他们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很快就成为社会潮流与时尚。先说美食,在隋朝,一直追随杨广的厨师谢讽总结他在扬州的经历,写成了一本美食书《食经》;北宋时,苏东坡在扬州做太守,在诗中,他记......
-
〓 历史航程中的漂泊者
惊悉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家范先生辞世的噩耗,不由黯然神伤。去年秋天在上海开会,未能见面,他一直在住院疗病。前些时候,家乡锦溪镇托我联系,要给他送去《锦溪镇志》。后来辗转找到王东教授的联系方式,由他代交,才算放心。想起几年前,我曾陪王家范教授回他的母校昆山中学讲学。他非常高兴,说离开昆中后,一次都没有回去过,......
-
〓 孙昌武:追念学界友人王学泰
久矣想写写王学泰(1942-2018),一位卓越的史学家、文学家,优秀的散文家。作为学者,他自诩“半生坎坷嗜读书”,才华横溢,著述颇丰,新见迭出。作为文学家,他见多识广,人世百态,描摹入微。读他的文字,总是赞叹不已。近年他的名字和著作已渐趋湮没。笔者忝为友好、知交,如今抒写感怀,郑重介绍他的为人和著述,亦表达无限悼念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