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励着广大人民教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垂范世人。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
-
〓 自然笔记:旅人徐霞客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21个省区市,“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经过30年游历考察,撰成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梁启超称赞其“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真实为基础”。《徐霞客游记》以文学兼容地理,为时人及后人,提供了一部在大地山川自然领域,至今不可复得的审美杰作。游......
-
〓 光明时评:别让科研人员陷入“疲劳战消耗战”
有媒体报道称,3月中下旬,多位正值事业巅峰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因过度操劳相继离世,既给相关领域的科研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令社会扼腕叹息。 事实上,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科研人员因过劳而英年早逝的问题就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人到中年》《蒋筑英》等一批文艺作品的涌现,关注科研人员身心健康......
-
〓 汪曾祺笔下的元宵节
有人给汪曾祺先生贴标签,说他是乡土作家,他不乐意接受;又有人说他是风俗画作家,他就很开心,并坦承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他说自己爱看风俗画,也爱看讲风俗的书,并说:“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觉得它很美。……风俗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 在他笔下,各种风俗浓得化不开。有时候感觉他不是在写小说、......
-
〓 江蓝生:我与商务印书馆的不解之缘
编者按:今年,是商务印书馆125年华诞。商务印书馆在其125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各种方式参与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并以多种方式深度参与了个人的生活。商务印书馆的作者、译者、读者和员工以“我与商务”为题讲述他们与商务结缘、交往与合作的经历和感悟。以下刊出的为这一系列文章的第一辑。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创办125年之庆,我能以......
-
〓 语文教育要讲三种“味道”
自2010年至今,我一直跟从一个研究团队做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教育实验。在实验中,我的深刻体验之一是:语文教育需要讲究味道。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一个子范畴,它肩负着语文学科应该承担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两项基本任务。叶圣陶先生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后来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语感能力”。语文......
-
〓 光明论坛·温故: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文中强调指出:“古人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语出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原文为“越主内......
-
〓 光明论坛·温故: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2022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中引用“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出自《管子·八观》。原文为:“彼民非......
-
〓 光明论坛·温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管子》中的话“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坚持、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总书记......
-
〓 文学家的母亲
母亲之于子女,是生命永恒的光亮,照亮了孩子的人生之路。 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的父亲沈永锡属于务实维新派,母亲陈爱珠从小就“跟老秀才学会了读、写、算,还念过不少古书”,又因为家塾中授课的是茅盾的祖父,不但授课内容陈旧,“而且教学不认真,经常丢下学生不管,自顾出门听说书或打小麻将去了”。因此,......
-
〓 光明论坛·温故:民齐者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部战区海军视察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深化练兵备战,加快转型建设,全面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党和人民所需就是军队使命任务所系,人民军队是为人民打江山、为人民保卫江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语“民......
-
〓 光明论坛·温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求是》杂志2021年第5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一语,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
-
〓 热点观察:国风音乐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九州风土、人文风貌,诗词咏礼、高歌颂情……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兼具国风、国潮、国韵特色的咏歌汇《千年一声唱》启动全国首演。这台音乐会粹选时下广为传唱的中国风曲目,以时代语汇重新解读“风雅颂”。音乐会将中国传统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词歌赋,融合在古曲新声的旋律中,宛若在舞台上展开一幅纵览古今的画卷,带领观众窥见千......
-
〓 文坛述往:他伴着我走进民间文化
2010年,我刚当上长治市文联主席。为了配得上文联主席这个职务,我常常在周六日下乡转悠,补充自己文化认知的不足。我所生活的地域是晋东南,这里的古建筑比较多,尤其是古村落。当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共同组织实施、旨在保护古村落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已全面铺开。作为地方文联主席的我,知道这个消息后......
-
〓 与天下共明月——摇曳在金风玉露里的中秋
月到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写《水调歌头》的时候,正是丙辰中秋。金风玉露......
-
〓 光明论坛·温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代表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
-
〓 在古籍保护中传承中华文明
7月28日,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招募创作者通过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创作相关内容、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目前,已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九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和抖音达人加入该活动,同时因其在各自领域的专业度和影响力,更成为“古籍宣推官”。(7月29日贵州......
-
〓 忆言忆语:古风歌曲何以风靡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近来,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当下,古风作品的创作风起云涌。除了《琵琶行》这样的旧词新唱,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红昭愿》等热播作品在QQ、网易云等音乐播放器上留言达百万。十几年前,一首《......
-
〓 永不熄灭的北极光——悼念许渊冲先生
我有幸在许老晚年,与他有十多年交往的机缘。今年4月18日是许老100岁的生日,第二天去看望他。他看起来还很精神,仍在工作。不料一个多月后,听到他仙逝的噩耗,甚是意外、难过。记得最后一次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朱凯教授去看他,听闻同班同学朱伯章先生94岁无疾而终时,许老曾说:“无疾而终好,老人就希望无疾而终。”没想到,他真的也“......
-
〓 从“汉服潮”到“诗词热” 新国风蔚然成风
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亮相,就凭借着清雅绝尘的中国传统美学,“燃”动了每一位观众的文化基因。而这,并不是“国风”首次引发的全民关注。从“汉服潮”“诗词热”到国潮品牌的全面开花,再到各类文艺创作的争奇斗艳,这股起于传统文化的创新风潮逐渐在全社会蔓延开来,已经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气候,推动了中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