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满江红”英译之我见
电影《满江红》片名(亦即岳飞名作所用词牌名)英语译为“Full River Red”,一时讥评如潮,纷纷以为太简单而不好。然而,此译貌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反倒是大巧若拙,一字不易的绝妙好译。 先看词牌“满江红”的意思:一说是指某种水生漂浮植物,秋冬变红,广布水面的景象;一说是指朝阳照临江面的景象,如白居易“日出江......
-
〓 对照新要求,把握新机遇,做好艺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初步学习下来,感觉非常振奋。《意见》是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国古籍工作的一次全面而具体的部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做好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
-
〓 具身设计,让展览更有温度
【学人谈】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人们沉浸在四季更迭的展厅空间中,体验着一场数字生态文化之旅;2021年开馆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观众乘着舟楫穿越千年光阴,一窥古代运河沿岸的繁盛与兴旺;2022年落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音乐爱好者驻足古琴“枯木龙吟”前,通过视听设备徜徉于高山流......
-
〓 新闻随笔: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近来,读学者刘擎的一篇文章,其中在谈到“忍受枯燥”这种能力时指出,如果同学们在娱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他们能忍耐没有笑点、没有兴奋、没有生动言谈方式的时间非常短,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下降,手机上短平快的东西破坏了深度阅读的能力,年轻人对“枯燥”的忍受力非常低。确实,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质,也是与平庸......
-
〓 构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体系
据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日前在京召开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推进会,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 星罗棋布的文物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应该得到妥善保护。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手段不强、制度措施不硬,加之......
-
〓 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历经无数次遴选,穿越千百年,仍“屹立”于当今文选和课本之中,令人赞叹。这些精美短文具有“三个诀窍”。 第一,立意独到。譬如,150余字的《杂说四》(韩愈),提出与一般见解相悖的观点。人们常说:“缺人才啊。”该文却振臂高呼:“不缺人才,缺的是赏识人才的人!......
-
〓 光明时评:补上中华学术外译的“短板”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学术外译是重要桥梁。面对新时代,我们需要切实加强中华学术外译的学科建设,通过学术界与翻译界的密切合作,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最新学术成果翻译出来、推介出去,以此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
-
〓 以产业、业态、产品创新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高度,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
-
〓 文化评析:加快建立国家级音乐博物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应用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文化遗产包括诸多方面,音乐文化遗产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音乐文明史源远流长,积淀的音乐文化遗产尤为丰富。然而截至目前,我国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中,尚未有一家国家级音乐博物馆来集中保藏这些文物,这与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
-
〓 怀念罗马尼亚汉学家杨玲教授
2022年12月14日,罗马尼亚知名汉学家、布加勒斯特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伊丽亚娜·霍加-韦利什库(Ileana Hogea-Veliscu,中文名杨玲)不幸因病去世,享寿86岁。从罗马尼亚友人和她的家人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我和许多认识她的朋友都心情沉痛,无比惋惜。她在罗马尼亚教育界和学术领域辛勤耕耘60载,桃李满天下,......
-
〓 影视锐评:让传统文化滋养中国动画
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上映,获得各界点赞。该片不仅让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首次亮相大银幕,还集结了孙悟空、哪吒等中国经典动画电影中的神话人物形象,用传统神话元素唤起了几代国人的童年回忆。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作品深耕传统神话题材。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之后,又陆续推......
-
〓 影视锐评·康震:传统文化节目引领荧屏时尚
新春伊始,传统民俗氛围正浓厚,一批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全国观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其中,不少节目深入挖掘诗书画等古老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徜徉在精彩的视听画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境界、净化心灵。 《诗画中国》中,朗诵表演艺术家瞿......
-
〓 大龄读研为哪般
近日,有媒体刊发了一篇《年龄大了读研,越努力越焦虑》的报道,引起了网络上对大龄读研群体读研动机、就读压力及择业选择方面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比去年增长21%。自2014年起,教育部取消了考研的年龄限制,随着考研热的不断升温,考研和读研队伍中的大龄群体也逐步走......
-
〓 “人日”话唐诗
明天是农历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咸丰二年(1852)正月初七,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游成都杜甫草堂,留下一名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此联将时间(人日、春风),地点(锦江、草堂),人物(杜、何),情感(占却、归来)诸要素巧妙地融入联中,对仗工整、浑然天成,为“杜甫草堂”又添一段文坛嘉话。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时代,......
-
〓 光明论坛·温故: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优秀的文艺作品既传递着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也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待。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
-
〓 王府井大街36号史记——中国出版业第一文化地标那些年那些事儿
“王府井大街36号”,是建国以后诞生的一个文化地标,是一个半世纪以来,古今学术文化精品和字典辞书传播的核心文化高地。“王府井大街36号”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它何以成为我国文化界、学术界所景仰的圣殿?本文作者卢仁龙,用他温暖有力的笔触,叙写他与“王府井大街36号”的那些年那些事,带我们跨过岁月的阶梯,一同走进这座文化传承与......
-
〓 新闻随笔:中传教改,找到了混文凭者的痛点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传媒大学启动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其中备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学制改革,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自2021年起采用4年学制,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二是设置基本文献阅读制度,3次检测考试均不能通过者,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读者,在浏......
-
〓 汪曾祺写给大家的“活法”——摘自《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系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特别纪念版。在汪先生洒脱滋润又极具诗意的笔端,融洽、和睦、闲适的一幕幕,处处洋溢着脉脉温情,这样的作品有益于世道人心。 “无事此静坐”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
-
〓 文化类节目:在跨界融合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文艺观潮】 近些年,汉字、诗词、文物、典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意源泉。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这些节目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演绎、多元文化视角的“解码”、跨圈层运作的文化策略,推动传统文化节目频频“出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类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文化符号生动起来 如......
-
〓 《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传统节日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又是一年端午至,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斟雄黄等传统节日风俗在千家万户上演。今年的端午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以其丰富饱满的传统文化意蕴,为观众拓展了端午节的文化时空,也成为荧屏上的一抹亮色,产生了热烈的传播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