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此青绿》《忆江南》: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
2022年,央视“春晚”已经办了四十届。作为全球华人的共同期盼,它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雅俗共赏。雅者赏其质,俗者乐其澜,每一个人对“年味”的感受都可以在一台晚会中得到满足,情感有共鸣,诉求有回应,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的“联欢”本意。 而宋韵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雅俗共赏,如词曲、评话、杂剧、皮影等中国传统大众文艺,均出......
-
〓 光明论坛·温故: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优秀的文艺作品既传递着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也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待。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
-
〓 一抹中国红——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
“万紫千红总是春”“霜叶红于二月花”“日出江花红胜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些诗句中对“红”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光、对火、对亮的崇拜与向往。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原始社会中的红色壁画,以及古今中国绘画中都大量运用层次丰富的红色,表达着人们对“红”这种色彩的钟爱与重视。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了中华......
-
〓 牛年情思
在十二生肖的动物中,牛与人的生产生活最息息相关。它是农耕文明的功臣而备受尊崇,从古至今的迎春礼仪它扮主角。辛丑牛年到来,它仿佛又披红挂彩闯进激情飞扬的“春晚”,将我们民族辞旧迎新舞台的帷幔掀开,在欢腾中登场。此刻,唤起我儿时爱牛往事的记忆,引发出无限眷恋的乡土情思。我的童年生长在重庆南岸的乡村,记得我家门前便是一片水田......
-
〓 在拱宸桥上
我已经在拱宸桥畔的运河边住了整整二十年。 在拱宸桥上,我曾无数次伫立四望而遐想。今夜,月光如桥下的流水般明亮,万千条柔嫩柳枝轻撩着夜的河面,柳枝调皮地深入河的身体,河水则无声浸润着柳枝,它们默契得如三生三世的情侣,它们以时令为暗语,相偎相依。春风骀荡,轻拂我脸,浓郁的春香,让人心驰神迷。喧闹的人声已不能打扰我,此......
-
〓 光明论坛·温故:检身若不及
自律自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这告诫我们,要认真学好“检身若不及”这门必修课,......
-
〓 光明论坛·温故: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重民本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这个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所在,也深刻阐发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充分彰显......
-
〓 文艺观潮:文化遗产借影视传播获得新生
近期,文物、考古成为影视创作的关键词。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北京中轴线网络视听文艺精品片单,网络文化综艺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网络纪录片《一脉》、短视频《至美中轴》、直播活动《中轴骑妙行》《听建·中轴》等作品力求以多元的网络文艺形式呈现中轴线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还有《博物馆之城》《登场了!洛阳》等,这些影视作......
-
〓 春节说
谚曰:腊八,祭灶,新年到。夫新年者,春节之谓也。华夏一岁之节俗,当以此节为最重,天地交泰之枢机,万象更新之表征。思我先民,立国以农;天人合德,因时而动。乾坤运转,品物流行;阴极阳来,地气初萌。斯时也,虽百卉零落,千里冰封,然生机暗蕴,欣欣向荣。黄发垂髫,共商一年之计;衔觞举酒,喜迎浩荡春风。春节之俗,源于上古;祈年祭祀......
-
〓 标志里的中国元素
说起标志设计,你最先想到什么?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是简约的“对勾”?在社交网络发达、信息交流多元频繁的今天,你或许早已对这些标志见怪不怪了。但仔细想想,它们为何能在无形中打动你,让你“一眼入心”?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还是标志设计,能让大众看......
-
〓 毕业致辞不仅为毕业生而来
又到一年毕业季,一些来自高校校长、院长、教授的毕业致辞,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了,“纯真辟油腻,善良能辟邪”,“此前我一直在教你善良,此刻我要教你去拥有力量”,“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等金句频出,被网友津津乐道。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打破了以往师长们的致辞难出校门的障碍,哪些致辞能够“出圈”,也不再取决于演讲者是否来自......
-
〓 大隐书局咋就越办越火
大隐书局5年在沪开出13家新店,运营5家公共图书馆,并拓展长三角书香版图,相继开出苏州店、台州店,走出了“契合当地社区属性、输出文化服务终端”的特色之道。(见2021年5月29日《文汇报》)一家起初并不大也没有名气的民营书店,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是怎么做到的呢?据报道,主要原因是,以书店为载体,五年来开展了5600场各类......
-
〓 光明论坛·温故:文者,贯道之器也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引用“文者,贯道之器也”一语,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唐......
-
〓 网络历史小说:“爽感”为“历史感”让路
在传统历史小说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严肃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传统历史小说的基本写法,已有历史定论或详细记载的史实不能虚构,只能在小的人物故事上发挥适度想象。网络历史小说有以正史为据的贴近传统历史小说的作品,但更多是偏想象虚构的。 不同于姚雪垠的《李自成》、唐浩明的《曾国藩》、凌力的《少年天子》等历史小......
-
〓 文坛述往:他伴着我走进民间文化
2010年,我刚当上长治市文联主席。为了配得上文联主席这个职务,我常常在周六日下乡转悠,补充自己文化认知的不足。我所生活的地域是晋东南,这里的古建筑比较多,尤其是古村落。当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共同组织实施、旨在保护古村落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已全面铺开。作为地方文联主席的我,知道这个消息后......
-
〓 古城复兴要注重“活力”和“人”
【观点撷英】 古城复兴,目标和手段都应随着古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当下,我们已经从关注公共空间走到了关注居住空间,只有明确这个整体目标,才可以有效地创新方法、建章立制。 古城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复兴,强调文化遗产保护,而不仅仅是折腾物质的空间。在物质空间提升的情况下,使城市恢复活力至关重要。如果花了很大力气......
-
〓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触摸历史 浸润文化
“二百三十年兴衰荣辱,独当一史。”当两鬓斑白的班昭再次见到已故的父兄,告诉他们自己用了一辈子终于完成了班家修史心愿,现场和屏幕前的很多观众都激动落泪,舞台上关于《汉书》的故事也在这一刻掀起了高潮。这正是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匠心制作的《典籍里的中国》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持续带给观众的震撼和感动。这......
-
〓 光明论坛·温故: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事不避难”,语出《国语·鲁语》:“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
-
〓 为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注入新动能
日前,文旅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合力统筹部署推进传统工艺发展,既是对“十三五”时期“传统工艺振兴”部署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深刻把握,其特点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准提出原则导向 《通知》在“主要原则”部......
-
〓 光明论坛·温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求是》杂志2021年第5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一语,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