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店当实现情怀与商业的交融
在今天,经营实体书店未必是个好生意,可它注定是个好事业。有的书店经营者就凭着对阅读的热爱,本着做事业的豪情,积极投身其中,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面对市场冲击屡屡败下阵来。事实上,经营实体书店不仅要有情怀,还得善于商业运作。只有较好地实现了情怀与商业的有机融合,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继而站稳脚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
〓 文化评析:透过网络流行语读懂年轻人的期许
“nsdd”是“你说得对”,“xswl”是“笑死我了”,“ssfd”是“瑟瑟发抖”……媒体报道称,一些难以理解的中文缩写以及其他网络流行语,正在形成一种人为制造的社交屏障,将网络用户划分为不同的、完全没法交流的群体。不可否认,在我国9亿网民中,10至29岁群体超过三成,他们既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又是使用网络流行语的......
-
〓 以学术为据讲好长城故事
国家文物局6月8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大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清平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等3项长城考古的重要发现。工作会最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通报,在刚刚发布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保护状况报告决议草案”中,中国长城的保护状况被列入“精......
-
〓 让建筑在文化的根上长出新芽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文件,要求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禁建设“丑陋建筑”。消息一出,“丑陋建筑”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不少人看过各地一些“丑陋建筑”的照片后直呼“无法直视”“辣眼睛”。吐槽过后,亦有疑虑和追问。其实,审美是非常主观和因人而异的,有的被评选出的“丑陋建筑”也颇具争议,很多人认为......
-
〓 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己敦亲睦族的情感追求的全民节日。瞭望中华大地,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千山万岭一起点燃蜡烛香火,以古老的方式向祖宗致敬,向先人致哀。多少个世纪,多少代人,多少个清明节,炎黄子孙敬奉先祖、怀念故人,早已成为全民族的集体行动。清明祭祖拜宗是民风,是乡俗,是文化,更是孝心、......
-
〓 画中话节气:小雪,邂逅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当气温随着呼啸而来的西北风降至零度,天空中飘起零星的雪花,小雪这一节气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明代学人王象晋的《群芳谱》中有言:“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说的就是小雪前后,天气渐寒,降雪伊始,但由于“地寒未甚”,雪不会下得很大,故称作“小雪”。与立冬、冬至等冬季“网红”节气相比,小雪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很多时......
-
〓 抗战时期日伪为何推崇墨子学说
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是对个体生命的无限珍爱,是对国家尊严的高度尊重,是对和平的永久向往,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侵略中国,大肆屠杀中国人民,根本就违背了墨家兼爱非攻精神。抗战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日伪出于维护殖民统治的险恶用心,居然对中国先秦时代的墨子推崇备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总的政治目的是灭亡全中......
-
〓 三十年前“走出去”的尝试
——《中国现代文学文库》(英文版)策划及出版始末近日,整理办公室杂物,竟然找出当年我亲拟的一份《〈中国现代文学文库〉(英文版)选题设计方案》。方案是这样写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库》(英文版)宗旨:为弘扬祖国文化,使海外人士更好了解中国,并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往和相互了解;老舍先生等五位作家是我国五四以来......
-
〓 古韵新咏:七夕说
华夏神州,天涵地负,乾坤交泰,化育万物;伏義女娲,合璧连珠,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生息繁衍,人类始祖。故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刚一柔成其妙。七夕者,中华阴阳刚柔和合之道也。回眸远古,先民崇拜自然,观天象而定九方,名星宿以应地物,补人生遗憾于勤勉,寄美好愿望于上苍。望太空,天河之西,星布如梭,一星灿然,晶莹灼灼,若女子纤纤素......
-
〓 现代文人过炎夏
夏天热得要命,“寒暑表上的水银好像一个勤勉学生的争分数,只想弄到full mark,或竟超出其上”(丰子恺),“房间里,是火炉;椅子,烫的,床上,烫的,墙壁、门、什么地方,都是烫的:没有地方可以安身,没有地方可以钻”(许杰)。“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茅盾),“在这样的热波里浸着,便......
-
〓 玉楮流芳现古籍神韵
【新展推介】 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是建馆以来首个专题古籍展。“玉楮”是纸张的美称,而“流芳”有两层意思,一是纸张上留下了墨香,散发芬芳,二是希望记录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典籍会千古流传。 现在存世宋本的数量很少,而元本比宋本更少,本次展览共展出上海博物馆所藏的66部宋元古......
-
〓 一线讲述:“面壁”细诊,为壁画除病痛
我从小就熟悉壁画塑像和石窟文物,因为父亲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耳濡目染下,我很自然地进入了文物修复行业。入行后,父亲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对待文物修复的态度,“从前期的研究到后期的修复,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少留遗憾”,他的话我牢牢记在心里。 每个修复项目都可能遇到困难。比如说,看起来都是颜料层起甲这种病害,但......
-
〓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数字生命”
大年初五当天,财政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一则《都来打卡财政部》祝福视频,引发一阵“打卡”热潮,网友们纷纷在账号下留言祈福。这则视频的“出圈”让“迎财神”的年俗深深印在了公众的脑海中。传统文化如何“出圈”?从《都来打卡财政部》的创新传播之举可以管窥一二。 年俗只有进入年轻人的世界,春节文化才能别有一番年味。《都来打卡财......
-
〓 在山里吃茶
【中国故事】 前两日进山,在一个老者家吃茶。听老者说那是大叶虫茶,当即以为,那是虫子喜欢吃的茶叶。但打听过后,情况并非如此。茶叶与虫没有多少关系,却要取这个奇怪的名字,简直摸不着头脑。就以往的经验来讲,山里的茶叶该撑满大半水杯,喝到嘴里,苦得像割掉半条舌头才对。但那天吃的大叶虫茶,也不晓得是开水不够滚,还是泡的时......
-
〓 文化评析:非遗保护不妨多些“围炉煮茶”的别致
不久前,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居世界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每一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光明论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提炼”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近年来,视听传媒艺术领域在“提炼”中华文明的“标识”和“精髓”方面不断着力,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表现突出。当前正热播热议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诗画中国》《一馔千年》等文化类节目,在推动中华优秀传......
-
〓 非遗: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
前段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正式出版,并在近期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该辞典编纂出版工作历时6年,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撰写,31个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参与组织工作,词条规划和内涵阐释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非遗总体面......
-
〓 陈平原:“现代中国”的视野以及“人文史”构想
二十三年前,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在北大勺园举行成立仪式暨研讨会,嗣后在《中华读书报》(1999年8月4日)上刊出严家炎、谢冕、孙玉石、钱理群、洪子诚、温儒敏、胡军、陈平原等“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笔谈”。我在《权当“编后”》中谈及该中心的宗旨:“除了‘学术创新’‘世界一流’‘人才基地’等闭着眼睛也能想到的套语......
-
〓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寒食帖》
宋代苏轼《寒食帖》名列“天下三大行书”,它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生命低谷时期。《寒食帖》是其苦难人生的见证,亦是其艺术巅峰的标志。遇挫不馁,初心不渝,历经磨难而奋发崛起,《寒食帖》寄寓了民族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审美伦理。一 人到失魂落魄穷途末路郁郁不可终日之境,该是怎样的煎熬? 1080年的苏轼,就深陷这样的境地。......
-
〓 光明论坛·温故: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求是》杂志近日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文中指出:“‘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我们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德之所在,天下归......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