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撩得动年轻人,“文房四宝”才有新活力
媒体报道,年轻人用文房四宝练书法、临碑帖正成为新国潮。据统计,今年文房四宝销量增速是文具行业整体增速的两倍,“90后”“00后”的消费者翻倍。 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案头至爱,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千年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见证了多少世事变迁,记录了多少历史烟云,成......
-
〓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诗词为生活赋能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当下我们要传承经典,便不能仅束之于高阁、诵之于课堂,而是要让古老文字通过不断运用再次融入时代生活,为一代代人提供不间断的文学滋养及文化支撑。正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做出大胆尝试,突破诗词类节目止于背诵......
-
〓 写给大学毕业的你——相信什么、坚持什么、抛弃什么
【教育随想】 时光荏苒,又到了毕业季。二十一年前,我和今年北大的毕业生一样,拿着毕业证、学位证走出未名湖和燕园,之后我走过了香港中文大学吐露港旁的未圆湖,最后落脚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河畔。 几年前一个春末夏初的晚上,独自一人坐在未名湖畔曾经熟悉的那张长椅上。当时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可以对二十年前的自......
-
〓 《天工苏作》:古韵匠心成就江南艺术
关注非遗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前段时间,由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上映,受到了各界观众的广泛好评。该片还“扬帆出海”,登陆北美,首轮在纽约、旧金......
-
〓 抽检毕业论文,守住的不仅是质量“底线”
每年本科毕业季,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都会成为校园热议话题。如今,本科毕业生面对的不仅有比以往更为严格的毕业论文答辩,还有很可能遇到的论文抽检。教育部于2020年12月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将本科生毕业论文纳入抽检范围。这一举措,是教育部2014年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
-
〓 《中国奇谭》: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
开年热播引热议的《中国奇谭》将拍第二季。消息一出,再次形成舆论热点。《中国奇谭》这部动画短篇集由八个独立故事组成,在网络端每隔七天播放一集,以“开盲盒”式的传播方式,给观众带来惊喜不断,形成了现象级的文化现象。到目前为止,该动画短片集播放量达2.5亿次,观众、媒体和专家纷纷评价该片“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是对中......
-
〓 富含网络趣味 发掘文化之美——评系列微纪录片《重生技》
运用“人造皮肤”丝素蛋白修复丝绸,从大蒜中提取大蒜素给象牙除霉,采用金属配合物为青铜器治疗“癌症”……这些帮助尘封千百年文物焕发新生的现代科技,通过系列微纪录片《重生技》,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重生技》是每集约15分钟的文物修复类微纪录片,近期同时登陆央视和网络视频平台,主要讲述了8类文物8种不同修复......
-
〓 中国武术缘何频频被“碰瓷”
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民间性、不可度量性和一定程度的神秘性。近年来,受“眼球经济”的影响,中国武术频频被人当作炒作、包装自己的工具,有的时候甚至被恶搞。2012年,自我标榜为“太极大师”的闫芳在网络视频中表演“隔山打牛”,后被证明完全是一场骗局;2017年,“格斗狂人”徐晓东不断约架进行“武林打假”......
-
〓 光明论坛·温故: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求是》杂志2021年第7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语出《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纲”指的是网上的大绳,“目”......
-
〓 让古籍“乘”上浩荡春风
【笃行不怠 不负人民】 “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近年来,无论是伏案研究,还是踏访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待,总是萦绕在我们心间。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我们读了又读、学了又学,成为这些年来我们工作的基本遵循。 通古今变化,一个何其宏大的命......
-
〓 阅读等于“开书单”“做习题”吗?——谈谈孩子们的阅读误区
从我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来看,孩子的阅读出问题主要责任不在他们自己,而在家长和老师。经常会有家长问老师“我家孩子阅读不好怎么办”,而他们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其实常常心里已经有了预期的答案,那就是既然阅读不好,那就多做阅读练习,然后才能保证考试,尤其是高考不丢分。也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
-
〓 文坛述往:他伴着我走进民间文化
2010年,我刚当上长治市文联主席。为了配得上文联主席这个职务,我常常在周六日下乡转悠,补充自己文化认知的不足。我所生活的地域是晋东南,这里的古建筑比较多,尤其是古村落。当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共同组织实施、旨在保护古村落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已全面铺开。作为地方文联主席的我,知道这个消息后......
-
〓 琐语中秋
“端午节之后的大节日,当属中秋节了”(迟子建),不过中秋节只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传统节日,外国人未必懂得它的节日内涵。汪曾祺1987年中秋节在纽约给妻子施松卿写信时就提到,“美国人不过中秋,安格尔不解何为中秋,我不得不跟他解释,从嫦娥奔月,中国的三大节,中秋实是丰收节,……他还是不甚了了。”赏月是中秋节的保留节目。贾平......
-
〓 光明论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提炼”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近年来,视听传媒艺术领域在“提炼”中华文明的“标识”和“精髓”方面不断着力,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表现突出。当前正热播热议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诗画中国》《一馔千年》等文化类节目,在推动中华优秀传......
-
〓 文化评析: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
北京冬奥会为世界人民留下了无数精彩、难忘的瞬间,在赛事结束之后回眸,这一届冬奥会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现代奥运会始于1896年,它既是世界各国之间体育、科技、精神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又是人类为推动竞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奥运文化是一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形态,体育是奥运文化的外在形式,......
-
〓 陈平原:自学成才的好处与困境
2013年7月,位于广东潮州的韩山师范学院召开“饶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参加,提交的论文题为《“养”出来的学问与“活”出来的精神——现代中国教育史及学术史上的陈垣、钱穆、饶宗颐》。在家乡参加学术会议,且论题涉及乡贤,我自然不敢怠慢。发言效果很好,现场反应热烈,可整理成文却进展缓慢,一直没能定稿。不是我不认真,而是没......
-
〓 文化评析:古为今用,赓续中华文明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安阳市殷墟遗址考察。在殷墟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并感慨道“殷墟我向往已久”,指出此行的目的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墟考古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成果。殷墟的无与伦比,不仅......
-
〓 春江花月夜
大唐贞观十八年,张若虚在扬州出生。七世纪的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气势恢弘的伟大时代,也是帝王将相们建功立业的黄金岁月。唐太宗李世民开疆拓土,使中国威势空前强大,版图直达葱岭以西。大唐开国之初的文治武功并进,使得那些随唐王朝从烽火战场上走来的赫赫战将们荣耀无比。威武雄壮的军乐,声韵慷慨,闻之使人激情澎湃。大量的边塞诗,描绘......
-
〓 青年人数字阅读亦坦然
日前,有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为351.6亿,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亿,中国人均电子书、纸质书、有声书阅读量分别为9.1本、6.2本、6.3本;80后偏好时尚类图书,90后喜欢旅游旅行类图书,95后则对漫画绘本情有独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中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阅读量增......
-
〓 博物馆不能沦为景区的美颜相机
编者按2020年底的意外走红,让放牛少年丁真一跃成了岁末年初最具话题性的人物之一。当网友们正担心他会步入“野蛮生长”的网红之路时,理塘县国企旗下的仓央嘉措微博物馆主动签约丁真。理塘文旅局的格桑曲珍说:“丁真是一道光,照亮了我们文旅人的道路”。应该说,丁真这束光,让世界看到了他的家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而成为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