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由“不讲究”想到的
前段时间和一位同行聊天,不免说到编辑这份职业最常做的事——阅读来稿。尤其是谈及读到质量较高的稿子时的那份愉悦,读到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稿子时的那份沮丧,“于我心有戚戚焉”。不过话说回来,要求每一篇来稿质量都上乘,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即使是写作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的作者,也偶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在这方面其实也无法太过......
-
〓 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阅读经典的三种方法
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麦尔维尔《白鲸》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 一般来说,经典是难读的,因为它缓慢、沉闷、复杂,又需要许许多多专业知识。 那么,经典的阅读是否存在方法? 我们在这里展示了三种阅读文学经典的方法: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的阅读角度。代入感过深是初学者的通病;抛去文......
-
〓 说古论今:两大文明的“金玉良缘”
不同文明的交往与激荡本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中国与印度这两大文明的交光互影似乎更恢宏瑰丽。印度河与恒河孕育出来的文明、黄河长江孕育出来的文明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与辐射地,由于地缘的关系,这两大文明又经过撞击、吸收、改造、融合等多种形式的双向交流。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两世纪,中国的布和竹杖就已经到了印度......
-
〓 呼唤人文精神——袁行霈教授在北京大学2015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尊重。中国早在《周易》中就有“人文”这个词,而且是和“天文”相提并论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测天文以考察四时的变化,观察人文以教化天下。从中可以看出对人文的重视。《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
-
〓 谈艺录:古淡今浓
说起书法作品的卷面,明显是古淡今浓。古人的作品就是纸上字迹,甚至没有落款,更无揿章,这在今人看来纯属未完成状态。至于后来在这些名作上揿章题跋,弄得一纸热闹,则是另一码事了。古人的书写可谓单纯,可以把笔书写得自然。今人之作则印章多,色调多,惟恐世人不知自己在进行创作,因此除了书写又多了许多和书写无关的程序,所谓浓......
-
〓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启示之五
心中有诗的人,纵然不逞口舌之强、言辞之利,也会用行动写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公元975年,偏安江南近40年的南唐被灭,后主李煜成为北宋的俘虏,被押到汴京。与他同行的,是他已经蜚声海内的词句。“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3年后,他又因回忆故国,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
〓 姚钟华:怀念朱德群大师
姚钟华与朱德群(左一)1985年在巴黎合影 朱德群先生于今年3月31日在巴黎去世了。而我太闭塞,不久前才得到消息。2011年夏,我在巴黎小住,本想去拜望,但有朋友告知,他因脑血栓已瘫痪卧床多年。于是打消了此念头,不去相扰了。而今先生仙逝,顿感怅然。 我第一次见到朱先生的作品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吴冠中......
-
〓 光明论坛·温故: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在二0一七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发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语出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
-
〓 张胜友:初到赤壁
丙申岁初冬,我平生第一次踏访赤壁。魂牵梦萦的赤壁!还在孩童少年时,我就从小人书上知晓了“火烧赤壁”的传奇故事,那战船似点着的火把一片连着一片熊熊燃烧,由此,“赤壁”二字犹如种子植入心田,这应是我与文学最早的结缘吧。从湖北赤壁市(古称蒲圻)向西北行,急匆匆驰赴三国古战场,矶头临江悬崖上石刻“赤壁”二字赫然夺目,凭石栏眺望......
-
〓 运动:心性与才情的舞台
一个人在运动后,气血贯通的脸色与先前大不一样。这种差异长期持续下去,面部的色泽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思维与天赋大脑思维属于一种剧烈运动,它不是通过空间距离的移动来体现,而是借助精、气、血的力量在大脑里的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一种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活动,这便是人与人之间,各自有不同天赋的原因。 正在动脑的人经常动脑的人,会因头......
-
〓 新闻随笔: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经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对二十四节气的保护有一个过程。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
-
〓 光明论坛·温故:君子喻于义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
-
〓 大哉国学
壬辰嘉龙,是年双春,和谐社会呈繁花之景,十八大召开近在眼前,洎国学网十年之庆,思往事,追来者,重感国学文化之博大,英杰之璀璨,争鸣之繁盛,传播之悠远,不禁唏嘘感叹,无奈才疏学浅,难表一二,虽无倚马之速,尚乏彩笔之传,亦今之学子动于天地五行、感于经国文章之情也。远古女娲造人之力、羲和驭日之功、盘古开天之创、大禹治水之坚,......
-
〓 “十四年抗战”贯通完整抗战精神
“十四年抗战”使抗战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完整。作为抗战精神重要载体之一的抗战文化,也因“十四年抗战”而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随着教育部明确要求大中小学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一提法更加深入人心。“十四年抗战”对中国开展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历史阶段进行前后贯通整体解读,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抗日战争发生、发展的......
-
〓 被疏与放逐
《史记·屈原列传》说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平“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太史公自序》则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说屈原“被疏”后作《离骚》,又说屈原“放逐”后作《离骚》,两种说法是否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后代学者有不同看法。 《荀子·修身》说:“......
-
〓 汉学,中国人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世界格局中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为研究内容的汉学也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国、发展在海外的研究领域,汉学的发展历经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汉学、中国研究等多个阶段。从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算起,学院式、专业化的中国研究至今走过了整整200年,已经从......
-
〓 文化记忆:元宵猜灯谜
元宵节到了,出个灯谜:“坐也是卧,立也是卧,行也是卧,卧也是卧。” 谜底是“蛇”。 元宵节,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
-
〓 文艺观与历史观丛谈:历史与文学的双向赋予——以小说为例
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可称之为生命之学,人的生命及生活构成了真正的历史基础。而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可以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肌理。当然,能写出这种历史的前提是,小说家必须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必须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如果从《尚书......
-
〓 视线:维今之燕,天下大都
“大元三都”展览元大都“法天象地”设计理念展厅效果图(局部)。元大都平面示意图。元大都依据周易象数共辟十一门:东西南三面各设三座城门——东为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西为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南为顺承门、丽正门、文明门;北面设健德门、安贞门,正北不开门。元大都都城规划还体现了《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
-
〓 艺术手稿:金羊开蹄
设计方案及草稿设计方案及草稿设计方案及草稿设计方案及草稿羊年生肖邮票(设计) 吴冠英 我的乙未羊年生肖邮票的设计思路,是以肥硕富贵的大角绵羊形象,表现“大羊为美”之意。对称稳定的造型,源自中国民间传统木版年画中象征“四季平安”的大花瓶(因瓶身饰以梅花、牡丹、荷花、菊花四季应时花卉,并取平安的“平”谐意,组合构成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