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秦王朝末年,在天下反秦的洪流中发生了一幕楚将刘邦与秦相赵高联络的戏剧性场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高祖本纪》均有记载,看来属实。此事发生的具体时间,《秦始皇本纪》定之为二世三年八月,《高祖本纪》虽未注明年月,但与这个时间不会有出入。因为两本纪都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标志,即刘赵联络发生于章邯降......
-
〓 历史上的“吃喝风”
中国的“吃喝风”古已有之,穷奢极欲的吃喝能让一个国家灭亡,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夏代最后一个国君桀,《烈女传》上说,他“为酒池可以运舟”,令三千人作牛饮,“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为乐”。可是好景不长,商汤兴师问罪,夏亡商兴。商代末年,商纣步夏桀的后尘,在沙丘大筑苑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奔其......
-
〓 曹操是是非非的那些事
世人一提曹操,总是先想到舞台上那个脸被涂成白色的奸臣。这也难怪,舞台上的白脸代表生旦净末丑的净角色,通常是奸臣的脸谱,而丑恰恰是忠厚的象征。虽然,历史上有不少人对曹操是持肯定的评价,包括陈寿在《三国志》中认为曹操“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就连有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也认为曹孟德“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
-
〓 品味古籍:典籍中的杂说
丰富的历史典籍是中国文明的精神和文化积累,这种积累经过各种灾难性的删筛后,变得单调了许多,其原生性和丰富性大为削弱。即便如此,也还有许多著作流传下来。不久前闲看四库全书(家藏版),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农学、医学、阴阳学之类记载。例如,一直被人作为辞赋大家的陆机,也有考察各地花草名木的著作存世。强调正统可以,但不应当鄙薄杂......
-
〓 钱锺书佚诗与潘伯鹰
王鹏程在《京沪周刊》上查找到了钱锺书署名槐聚的《且住楼诗十首》,为此写文作了考释,发现“钱锺书先生的《槐聚诗存》并无《且住楼诗十首》,对检《槐聚诗存》,发现作者编入《槐聚诗存》时,化整为零,且就题目、字句、用典作了较大修改”。诗前,还有一段别有风趣的“编者识”,现照录如下:且主楼主人者,文坛大将,学贯中西,本社......
-
〓 光明论坛·温故: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016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守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赵良劝说商鞅积德行善、明哲保身:“《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 人才史话:化敌为友需胆识
曹操像 叶雄 绘 历史上,向来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然而,细看史书你会发现,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并非完全另起炉灶大换血,而是弃用那些阻碍新政的前朝遗老,特别是对年轻皇帝的权威构成威胁的个别重臣。疑心太重,排斥异己,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多半是昏君。但凡一代明君,对那些支持新政又确有才干的贤臣良将,仍会继......
-
〓 云浩对话陈雷激:古琴——被摔碎的中国文化
谈话者:云浩学者、古诗词人,中央美术学院课程教授。陈雷激古琴家指挥家,曾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演奏古琴。对话现场云浩:我自不量力,想做个复兴中国文艺的事,就琴棋诗书画,那古琴,用我的话说:占天下文先,所以先找到你老兄。陈雷激:我这有一款特别好的香,我给你点上。我都舍不得点。叫做半尺,这个香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宋朝的一......
-
〓 评论员随笔:历史构筑“精神彼岸”
如果说历史是凝固的现实,那么现实就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本身就是参与到现实政治博弈的一个“玩家”历史,这个看起来有些抽象的词汇,这段时间成为舆论热词。大街小巷张贴的纪念抗战胜利的标语,提醒人们短暂驻足,回望那一段山河喋血的岁月。恰在这个重温历史的时间节点上,习近平主席致信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
〓 龙门联合书局:特殊年代的学术避风港
朱谦之为“学术过客”遮风挡雨 熟悉中国学术出版史的研究者会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一特别时期。说这一时期特别,一方面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时期具有告别民国学术时代,迎接共和国学术时代的开篇意义。另一方面,接踵而至的政治运动、思想改造、阶级斗争等客观因素,也必然会对这一时期的学术出版产生深远影响......
-
〓 刘洪强:国学热的冷思考
时下,社会上刮起了阵阵“国学风”。放眼各种媒体,随处有关国学的论述和报道。从大学讲座到企业沙龙,国学也成为各种讲坛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学“老课本”重新走入视野,层出不穷的国学“神童”也时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有人甚至提出国学应该从娃娃抓起。鸦片战争以来,面对着挟其船坚利炮而来的西方殖民者,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强敌,故而......
-
〓 书界观察:摒弃“伪校点”“伪注解”
日前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揭晓,点校本《史记》修订本、《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和《杜甫全集校注》获得图书奖。在近十几年出版的古籍整理著作中,这三种书的体量不算特别大,整理难度却着实不小。其难度,既源自文献文本的复杂,也在于今天的整理本如何超越前贤。《史记》位列正史之首,历代不乏笺释研究者,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点校本《......
-
〓 校园·毕业季: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词
编者按 大学还有一种魅力叫情怀。本期我们刊发《青春不毕业》《岁月当如歌》两篇文章,分别摘编自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和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刘兴云在2013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致辞。两位校长以青春为名义,或是畅想未来,或是留恋过往,浓浓地将大学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学,就是那么一段让人一生不断回望的日子,因为“无论黄昏......
-
〓 古籍整理出版大家谈:新《书目答问》的第一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籍整理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3年以前的成果,已经编成了《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一书,是一部768页的巨著。近十年来,又有日新月异的变化,数量上更有惊人的发展。然而读者面临浩如烟海的古书,却不知道从何读起、选择什么版本,有一种望而却步的困惑。 十几年前,著......
-
〓 詹福瑞:怎样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它考察先秦至齐梁各体文章的写作,总结为理论,系统论述了文章的本质、起源,文体和创作,发展与流变等问题,影响深远。如鲁迅所评价:“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今人对待《文心雕龙》,多把其视为文学理论著作,但严格说来,此书......
-
〓 文化评析:非遗加入直播破除传播局限
近日,某网络直播平台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播”,开启了“直播+非遗+电商”模式的探索。在此次非遗直播中,“玉雕”“古法制香”等10余个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吸引了超过700万网友围观,并为手艺人带来百万元的订单收入。在“互联网+”的时代,一个领域“触网”、搭上互联网快车,已经不是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快与慢的问题。在传统文......
-
〓 家风家教大家谈:家风是文化传承的基因
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超出其他动物,一是由于有个发达的大脑;二是由于有文化,以及文化对基因发生的诱变作用。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
-
〓 善待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戏曲不妨沾些泥土味
清明时,偶遇一江南古镇,镇中古戏台停用已久,青砖铺地、朱漆斑驳,细雨蒙蒙中锣鼓喧天已是前尘云烟。想起有朋友感慨,经济发展了,反而看不到原汁原味的土戏了。戏曲被移栽进了现代化的剧场,场面更美、环境更舒适,坐在台下的观众,也跟欣赏交响乐一般正襟危坐,没有茶水零嘴、没有唠嗑戏谑。不知何时开始,中国戏曲特有的泥土味儿,似乎淡了......
-
〓 校训的故事·忆述·郭启宏:孙逸仙的大学
大江之滨矗立着巍峨的北校门,坦然面对浩瀚的外部世界。为花木映衬着的南校门,则向过客敞开深邃的内宇宙。这就是中山大学,我的母校。 记不清哪一年了,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我沿着两旁紫荆树遮掩的大道,向校园行去。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突现眼前,是小礼堂。其外,一列高大的棕榈树如旌旆拂云,树前一围花圃,其间有钢管......
-
〓 干部谈读书:书香代表城市的朝气
一个有底蕴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阅读社会;一个有魅力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散发着书香的城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中国在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阅读,一个城市也同样如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能以身作则,带动大家都来读书,则是最大的文化功业。湖北随州是炎帝故里、编钟之乡,既有炎帝神农的千古传说,又有穿越历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