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部谈读书:读经典,收获的是“种子”
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量。“为政之道,务于多闻。”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水平,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领悟人生真谛,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题中之义。为此,本版......
-
〓 推动全民阅读:领导人要做全民阅读的表率
最近两年,全民阅读的风气渐浓。这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有密切关系。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的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
-
〓 名人故居:邹韬奋故居——推开“生活”一扇窗
上海邹韬奋故居 蔡华伟绘初冬的上海,在一个有些轻霾的黄昏,去探望邹韬奋曾经的家。今年,是他120周年的冥寿。裹挟在南北高架路下班的车流中,慢慢驶出徐家汇路下匝道,掉头在重庆南路(原名吕班路)上兜兜转转,寻找着205弄。这条头顶高架道的老马路,在法国梧桐快落光叶子的寥落身影后面,连绵着有法国建筑风格的三层新式里弄住......
-
〓 集句题咏
传统的题画诗多数并不题于画面,也并非着意诗情画意的相互阐发,而实为“咏画”。画作题咏与集句的相遇,则有关于绘画的集句题咏。集句是指借他人句成己作的手法,而最早的集句诗亦可上溯至晋人傅咸,其后则有王安石、文天祥。南宋陈造、释绍嵩始有集题。元初“江西诗派”殿军方回有《题张长卿竹梅图》:“西湖处士骨应槁,不复龙蛇看挥扫。是谁......
-
〓 思想纵横:谈风雅
从词源上说,风雅本是一个“美词儿”。但“附庸风雅”一词的出现,改变了它的形象。一时间,人们变得耻谈和讳言风雅起来。事实上,附庸风雅固不可取,但风雅本身是不应否认的。倒不如说,在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多些风雅又何妨?从一定意义上说,风雅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风雅一词源自《诗经》,意思是对文明的萃聚、传播和践行......
-
〓 温儒敏:回归理性,看重思辨——2014年高考作文题评议
和往年一样,高考作文题格外引人瞩目,这再次说明语文的社会性。人人都可以评说,这就是语文。我从网上看了今年全国卷和一些省市卷的作文题,也设想自己若是考生会怎样应对,而从语文水平测试的角度看,哪些题出得好,又有哪些题存在什么问题。 先说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个变化,就是很多试卷在大作文之外,还有一个小作文(或微作文......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人才辈出是大学的最高荣誉
崔锐捷 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努力促进人才辈出,不仅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要求,也是大学繁荣发展、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从人文主义教育的先驱牛津大学,到研究型大学的鼻祖柏林大学,再到当代社会的轴心“多元巨型大学”,尽管大学的内......
-
〓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人,工部侍郎柳宜的少子。著有《乐章集》,传词二百余首。早年即以词知名,到汴京应试时曾为许多歌妓填词,招致宰相晏殊的不满。有人曾在宋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仁宗的批语未必当真,在当时却等于堵死了他的仕途。柳永以解嘲之语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
〓 大家谈:文化基因如何植入孩子生命中(社会篇)
传扬经典需有基本标准陈壁生今天,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已是社会共识,也催生了不少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机构。这一过程难免良莠不齐,比如最近曝出的国学夏令营虐待儿童、女德学堂宣扬所谓“守妇道”等,都是打着国学幌子歪曲国学的行为。传统文化和国学似乎成了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真正的国学,是以经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既包括修身......
-
〓 张勃:民众选择了七夕节
8月13日,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毋庸讳言,七夕节,这个历史悠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在当前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如果说它一度式微、十年前还处于生存的困境,那么如今复兴重振态势明显,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果说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愿望,......
-
〓 诗意元旦
图由CFP提供 元旦,一个闪烁着诗意光芒的词汇:一元复始,一轮新年初始的太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当我们走进古诗看元旦,则更会见其光彩熠熠! 写元旦最早的诗当属南朝萧子云的《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元旦一词最早则出现于《晋书》......
-
〓 陈佳冉: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
“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恒久、绵密;它萌芽于一颗对世界好奇的心,帮助人们收获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读书? 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用如此......
-
〓 光明论坛:消除教育腐败应依法治教
教育是立国之本。今年两会,教育领域腐败尤其是高校腐败的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和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等多人对此发表意见,认为针对大学目前的腐败现象,须创造出不易腐败的土壤。 在两会召开前夕的2月2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向全国教育系统表示,绝不允许......
-
〓 人民论坛:审视那些你已适应的事物——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整理旧书,偶然翻到一句话,不禁心头一紧:“从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你已经花费了很多气力才适应的事物,总是让人十分难受的。”想起一位作家的名言,“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再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不生活在“适应”之中?人一旦具备自我意识,就一直在适应自己、适应他人、适应社会,调适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每走进一扇门,每完成一......
-
〓 红楼风月谈之下隔扇、起孝棚与“供茶烧纸”
戴敦邦绘《红楼梦》插图中,秦可卿的丧礼戴敦邦绘《红楼梦》插图中,贾母的丧礼。 讨论《红楼梦》中的丧仪,自然要从逝者谈起。第一贾母、第二贾敬、第三秦可卿。这三人都属于有威势的主子的范畴,而其他,比如尤三姐,虽然也是主子,但属于被排挤的对象,丧仪简单,而金钏儿、晴雯、司棋和鸳鸯,都是丫鬟,属于死而无仪,因此也就可以省......
-
〓 学术出版如何由“大”到“强”
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翻译海外学术精品是商务印书馆的传统,上世纪初商务便曾推出由严复翻译的《原富》、《天演论》等海外学术名著。这一出版传统延续至今。 就规模而言,我国已经是学术出版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学术出版强国。我国的学术出版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内容和规范两个方面。 ......
-
〓 学人随笔:文章千古事文风甚重要
杜甫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思是说,文章影响久远、关系重大,而写得好与不好作者是心知肚明的。文章写得好与不好,既取决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也与其文风有莫大的关系。“文章”的“章”字从“音”从“十”,从音乐会意而来的“文章”一词原本就有文风方面的规定性。只有读来如音乐般清新悦耳、优美动听的文字,方配得上“......
-
〓 光明论坛·温故: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出自北宋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文载,唐太宗第四个儿子被封为魏王,生活奢侈,朝中......
-
〓 昆曲有两张面孔
昆曲是一位双面佳人。她的两张面孔,一张叫“非遗”,一张叫“艺术”。非遗的昆曲是一位“保守派”,处处讲究正统,保留原汁原味;艺术的昆曲则加入了现代的审美趣味,也会为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做出调整。而关于昆曲发展的一些争议,也由此而来。当昆曲以非遗的面目出现,她的核心任务自然是传承。这其中主要包括演员的传承、剧目的传承和观众的......
-
〓 青年文化论坛:无缝时代的审美
新媒介不断涌现,突破了艺术审美的场所限制西晋太康年间,左思面壁十年写出了《三都赋》,经当时的名流推荐,一时间风靡京城,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洛阳的纸价大涨。400多年后,宋之问还说“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以今言而论,就是连续400年一直在畅销榜上。洛阳纸贵,实质上揭示的是艺术与媒介的关系问题。古希腊把诗人和匠人归为一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