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
“琴者,禁也”,是传统古琴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古琴言禁始自汉《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一直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中国的古琴美学发展史。“琴者,禁也”突出代表了儒家音乐思想,因为儒家在中国古琴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儒家提倡古琴的“禁”,主要基于它对音......
-
〓 法国的汉学研究(下)
3、兴盛期和新变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阶段(1978-)此间的法国汉学进一步走向兴盛,且在研究方向、研究思想和研究手段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这种兴盛和新变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造成的经济繁荣和世界影响的扩大;另一是二战后美国汉学成为西方汉学的龙头老大,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对法国汉学产生很大影响......
-
〓 《西游记》里的南瓜
《西游记》第十一回:十殿阎王同意放唐太宗还阳,太宗非常感激,说,我回阳世,无物可酬谢,唯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说,我一回去即送来。于是,招募到刘全,让他“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到阴司给阎王送南瓜。阎王非常高兴,收下南瓜。憺漪子在回前批云:“一对南瓜,能值几文?”(黄周......
-
〓 科学源出哲学——熊十力论科学何以可能
【内容摘要】熊十力认为,科学何以可能是哲学上的一个大问题,而要证成此一大问题端赖于三个条件:其一,知识主体的形成;其二,现象界的客观存在;其三,现象界有规律可循。依着对西方哲学的了解,基于对于佛学的认识,面对儒学发展的前瞻,熊十力对这三个条件分别进行了哲学上的证成。此一证成,在普遍意义上意味着所有民族都可开出科学,在特......
-
〓 王齐洲: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
一 文学观念是对文学普遍本质或属性的认识。它既是文学理论的核心,文学批评的指南,也是文学史研究的基础。高校现行的文学理论教材虽有关于文学观念的论述,但关注点只在当下,缺少历史的清理;学界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本来需要讨论文学观念以确定研究对象,但在上世纪初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建立后,人们就不再关心这一问题。自1980......
-
〓 张承凤:小议黄庭坚“诗之美”说
在中国诗学史上关于诗歌的本质之说曾经有过言志、缘情、性情、兴趣、神韵、性灵、格调和境界说,它们均有助于我们认识诗的本质问题。我们却忽略了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晚年从诗的审美效应而提出的“诗之美”说。它见于《山谷集》卷二十七的《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诤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七
北朝乐府·杂歌谣辞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此曲属于“杂歌谣辞”。所谓“杂歌谣辞”,是乐府机构直接采自民间的歌谣,性质和乐府民歌相似。其中“歌辞”是入乐的,“谣辞”则是未入乐的。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辑有《杂歌谣辞》七卷,其中“歌辞”四卷,“谣辞”三卷。这首诗出......
-
〓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札记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札记[1]【内容提要】《括地志》是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解释古地名处甚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文字讹误。本文考察了张守节《正义》所引《括地志》的部分内容,针对其中部分讹误和疏漏,作了订正与补充,成札记十九则。【关 键 词】《史记正义》;《括地志》;订补;札记【作者简介......
-
〓 《文心雕龙》练字论浅说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体大思精,集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和鉴赏于一身。《练字》属于《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十四篇,从全书的理论框架上来看,它并不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也正因为此,在以往的龙学研究中我们很少对它做深入的探究,仅仅把它视为刘勰对文学创作中用字方法的一种总结。然而,通过分......
-
〓 国学漫谈:百年浙东学派研究误区拾零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庆历之际,学统四起”,慧眼独具地点出北宋以降学术日趋明显的地域化形态。而在群星璀璨的近世地域学术流派中,浙东学派的思想与活力的表现似乎更胜一筹,广受瞩目。近代以来,对浙东学派的关注有增无减,涌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但在欣欣繁盛之时,大量的错读、误解也随之俱来。这些误区既破坏了浙东学派的历史复......
-
〓 中西哲学和思想之辩
1.生活实用和文化上的中西交流(主要是引入)有目共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无可比性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并且关系到了中国学术和文化的纯正性。但是自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凡是触及到这个问题,都再也不能像以前的士大夫那样鄙夷地说他们无君无父,类似禽兽了。毕竟,我们的生活至少在器具实用层次上已经完......
-
〓 从民国教材看鲁迅作品经典性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准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
-
〓 山中高士晶莹雪——试论薛宝钗的人生境界
一薛宝钗之美不仅在于她美丽姿容的“艳冠群芳”[1],更在于“珍重芳姿昼掩门”[2]的持重;不仅在于“淡极始知花更艳”[3]的清雅,更在于“不语婷婷日又昏”[4]的坦然。薛宝钗的大美在于她的超凡脱俗与处世圆融,这美是回归人性本真的大美,这是强有力生命的再现,她是人类精神和灵魂孤独的探索者,她向我们展示了超凡入圣的高妙人生......
-
〓 《千字文》的创作与流传——有关中国文学史的点滴断想
南朝梁代周兴嗣所撰的《千字文》,曾经是家喻户晓的蒙学读本,而今却基本退于社会大众视野之外,个中原委,似乎值得思考。兹就理解所及,就教于方家,不敢以学术研究自诩云耳。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项城)人,世居姑孰(今商丘市谷熟集),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是梁朝武帝时代的文学名臣。《梁......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四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五言乐府中最古老的一首,属“相和歌辞”中的“相和曲”,大约是汉武帝时从吴楚一带采集的民歌。江南,汉代指的是扬州地区。关于这首歌的主题,吴兢说得很明白:“江南,古词,盖美芳辰美景,嬉游得时”(《乐府古题要解》),但过去一些古板的文......
-
〓 由《墨子》引书看墨子的文献学思想
一、《墨子》引书特点分析清汪中在《述学·墨子后序》中说:“墨子质实,未尝援人以自重。其则古者,称先王,言尧舜禹汤文武者六,言禹汤文武者四,言文王者三,而未尝专及禹。墨子固非儒,而不非周也,又不言其学出于禹也 ……唯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倍谲不同,自谓别墨,然后托于禹以尊其术,而淮南著之书尔……墨子者,盖学焉而自为其道也......
-
〓 浅谈《论语》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任何一部经典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论语》亦是如此。它在帮助人修身治国的同时,还蕴涵了十分丰富的教学思想,它那简明扼要的言语给现代教育教学中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教者与学者的素质、教学的方向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关键词】论语;孔子;教育教学《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
-
〓 儒学制度化的得失
从时间序列来说,千百年前的传统离开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要使传统文化成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必须使其与当今社会建立制度性的联系。否则,即使非常优秀的传统也只能是当代社会的“游魂”,即只是一种论说,而与当代现实社会关系甚少。因此,考察传统社会儒学制度化的得失,对于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
-
〓 续画品
夫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贤圣。云阁兴拜伏之感,掖庭致聘远之别。凡斯缅邈,厥迹难详。今之存者,或其人冥灭,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粗,摈落蹄筌,方穷致理。但事有否泰,人经盛衰,或弱龄而价重,或壮齿而声遒。故前后相形,优劣舛错。至如长康之美,......
-
〓 钱宗武:《书》学大道必兴中华
《史通》云:“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精此书,次览群籍。”此论多为历代学者共识。故汉唐以来,上自庙堂,下至闾里,人莫不习。解之为史鉴,援之以赞治,释之为训诫,授之为教化,引之以立论,《书》之大经大史地位,莫可比肩。当下,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书》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尚书》的现代诠释显现出巨大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