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史札记:古代官训琐谈
我国传统官训内容丰富,涉及官员道德修养、公务处理、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官员修身遵训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慎言重行、言行一致 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官员的言行作了许多具体规范。首先,官员要慎行。《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官员言行不慎,其后果往往难以挽回,如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
〓 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它温文尔雅、贵和持中、风流蕴藉、潇洒飘逸,为历代书家所瞩目。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儒学精神。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一《论语·述而》云:“志于道......
-
〓 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意义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广泛适用性,应大力推广,以应对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弊病,维护世界和平。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是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任何社会都应把爱作为基本道德、核心价值规范。爱不是抽象的情感,爱中凝结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不同社会、不同文明形态......
-
〓 论荀子的义政思想——以荀子礼、法制度的制度伦理蕴涵为中心
内容摘要:相对于孔、孟的仁政,荀子的政治哲学体系则可称之为义政。“义”是荀子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具有“仁”和“中庸”两个方面的涵义。在其“隆礼重法”的制度设计中,“仁”和“中庸”具体化为民本、尊君、人治与制度公正四个方面的制度伦理蕴涵。四者既彼此制约,又交互补充,共同维持着荀子礼法制度设计与运行中的价值均衡,是其......
-
〓 孔子的德政和仁政
一、孔子的德政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关于“德”,参见前言,“为政以德”即为政者心要正直、行要正直。“道之以德”(2.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4.11)“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勘正
《论语·微子》第七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
〓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读新解
【内容提要】《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是孔子学说之精华,君子“修齐治平”之要妙所在。其具体涵义为:“孔子曰:‘复性循理而因时制宜,实行之而至发乎自然,这不就是圣人之教吗?仁人志士从四方来投,这不就是快乐吗?对于他人失去理智之冒犯,能宽忍以待,这不就是君子吗?’”【关 键 词】论语;孔子;学而;时;习;说;有朋自远方来;不......
-
〓 满族说部需要多元化传承
满族说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为“优秀保护项目”。作为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久远传承历史的非遗项目,满族说部要得到持续性保护,必须探索多种方式的传承。语言传承 满族说部最初用满语讲述,如尼山萨满和部分满语提纲。整个清代至清朝末年,保存满语提纲现象......
-
〓 《水浒传》主题新探
“主题”一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国古代文论中,虽然没有关于长篇叙事作品的“主题”的概念,但却有李渔“立主脑”的提法: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悲欢离合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具属衍文......
-
〓 辛弃疾后期行止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十八
祖国秀美的山川中有两处遗址,与南宋著名的词家和政治家辛弃疾晚年乃至一生关系极大:一是带湖,辛弃疾落职在此闲居了二十二年,辛活了六十六岁,正好占去一生的三分之一,大量的精美诗词皆产生在这一带;另一是京口北固亭。辛弃疾六十五岁时被任命为镇江知府,筹备北伐。京口之命是诗人一生的最后一次振起;围绕北固亭的怀古感慨,则是辛词最后......
-
〓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考辨
《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封面《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首页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油印纸本。页面高26.1厘米,宽18.1厘米;版框高21.1厘米,宽14.8厘米。版面分通、双两种,其中通版存15页,双截版存73页并19个单面。通版面17行,行21至24字;双截版行数、行字数不等。首页首行题“京师大学......
-
〓 徐洪兴:有关“南怀瑾现象”的往事与随想
南怀瑾先生逝世快一周年了,但读书界和学术界对南怀瑾著述的学习和研究仍然热度不减。要说清南怀瑾先生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我与南先生没有直接的交往,只是读过他的一些书,但有关“南怀瑾现象”的一些回忆与随想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怀瑾先生其人其书其事。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南先生的著作开始......
-
〓 《世说新语》与《后汉书》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世说新语》和《后汉书》均产生于南朝刘宋初年,其所参考的材料大体相同,但对相同材料的比较表明,二书在取材和文字风格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世说新语》的编撰旨趣一开始就与史学传统大异其趣,表现出了鲜明的文学性和雏形期的小说面貌。关键词:《世说新语》;《后汉书》;比较作者简介:刘强(1970-),男,河南正......
-
〓 先秦儒学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系吗?——兼关于儒学五大概念的辨析
内容提要: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笔者认为,不同历史阶段以及执行不同社会功能的“儒”是不同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指明具体的儒学形态和具体的宗教定义。为一种学说定性必须考察它的本体论依据,本文以先秦的儒家文本为研究对象,确认“天”、“道”、“命”、“上帝”、“仁”为先秦儒学著作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概念,具......
-
〓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说略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错勾连,发展嬗变,承续更替,可以“三环链”喻指。本文就其“环链关系”略呈浅见。 就三者的形成而言,“湘”“......
-
〓 赵雨:“同治中兴”与经学学术
同治帝在位期间,晚清中国在长久积弱之后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复振,史称“同治中兴”。这段时间政治相对安定,经济有所恢复,外交获得喘息之机,新兴的军事工业开始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也体现出相当的活力。地方督抚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中央政府以恭亲王、文祥等为主,“中兴名臣”上下努力,使得古老文明于衰败至极的地步得以恢......
-
〓 “2000年世界文化暨体育大庆典”考察报告
2000年2月9日至17日,我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三位研究人员赴韩国汉城,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由”世界和平超宗教超国家联合会”(IIFWP)与“世界和平统一家庭联合会”(FFWPUI)举办的“2000年世界文化暨体育大庆典(WCSF2000)”。以上活动实际上是由统一教会举办的,前者(IIFWP)为该教的一......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2年12月——2013年5月)
1、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时间:2012年12月1至2日(週六至週日)地點:中央大學文一館3樓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歷史所、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臺灣基督教史學會議程:12月1日9:15-10:30【主題演講】主持與回應:王成勉(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主講人:......
-
〓 哲人王与太阳王:康熙皇帝与路易十四的相互想象
康熙像路易十四像 美好的社会和良善的政治永远是人类社会向往的理想之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了这样一种人,“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这样的人才能从事哲学的学习。他们“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不会被事物的多样性搞得迷失了方向”。只有这样的人,人们才肯把......
-
〓 周公作诗传说的文化分析
【内容摘要】三百篇中,有七篇作品被战国秦汉学者指实为周公所作,但后人颇多争议,驳论之说多可成立。秦汉时代流传的《诗经》本事偏重于道德之善,而相对忽略事实之真,多为战国时人臆造。清华简所载《蟋蟀》本事当是后人拟撰附会。【关 键 词】周公;《诗经》;本事【作者简介】刘立志,男,1973年生,河北保定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