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负重生活到艺术生活——佛教与盛唐诗人生活态度
佛教东传以来,经历数百年的磨合,终于由一种域外文明消融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影响中国人生命观念和生存形态的三大文化之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完全融合,是在初盛唐之间实现的,在盛唐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作为中国化佛教的禅宗是在盛唐完全定型并得以推广开来的。因此,盛唐诗人与佛教的关系,最能体现佛教中国化之后对文人生活构......
-
〓 朱熹《读论语孟子法》溯源
中华书局标点本《四书章句集注》,先是《大学》《中庸》之章句,后是《论语》《孟子》之集注,各书前面均有序文。这些序文有些常人不太留意的区别:《大学章句序》《中庸章句序》属于撰作的一家之言,《论语序说》《孟子序说》属于辑纂的众家之说;《论语集注》既有《论语序说》,又有《读论语孟子法》,明显不同于另外三书;《读论语孟......
-
〓 时空的浓缩与延展:卢伦两首《塞下曲》的对立创意
——古典诗文比较之七
古典诗词的描景、状物、言志、抒情,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空间是人、物活动或存在的环境和背景,时间则是人、事进行的次序和流程。没有它们,人或物就失去了依存,就无法构成画面,当然也就无法描景、状物、言志、抒情。如何处理时空变化,往往成为诗作高下的关键,甚至决定着它的成败。在这方面,中唐的边塞诗人卢伦则是位高手。在他的诗作中,......
-
〓 《鄂君启舟节》地理密码
提要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及其《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影响中国文人及创作两千多年。屈原也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的第一位中国的世界文化名人。在屈原及《楚辞》研究史上,屈原的身世经历,特别是放流路线和《楚辞》中提到的地名和河流的地理位置,一向有较多分歧。本文通过对《鄂君启舟节》的地理逻辑分析,推导......
-
〓 梅花岭记文考释
一《鲒埼亭文集》[1]中有《梅花岭记》一文。梅花岭记为史忠烈,即史可法的衣冠冢。江都之役,兵败城陷史可法被执,“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史可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出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其部下史威德欲得其尸,然终不可,乃以其衣冠葬于梅花岭。后人全谢山作《梅花岭记》,以表彰忠烈。《梅花岭记......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宋诗与宋史
“中国文学的长河,是以诗歌为主流的。”其中唐诗、宋诗双峰并峙,成就最为突出。唐诗的总集出现较早,为唐诗研究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相对于唐诗研究而言,宋诗研究相对薄弱,这与宋诗数量较大,且在相当长时间内缺乏全集有关。1998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72册出版后,宋诗研究有了比较坚实的文献基础。就宋诗选注而言,不......
-
〓 国学漫谈:礼学与理学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影响非常之大。 要谈礼学与理学,我们先从最基本的人性谈起。所谓“食、色,性也”,这意味着,人一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一是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谈“食”好说,它不牵扯别人,是一种个体行为。我们就重点谈“色”,这里边就要分成四个......
-
〓 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既表现出暖湿联姻、干冷相配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暖湿与干冷交替出现的波动式变化过程。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天时地利、冷暖干湿的自然气候因素,已经限定了人类本能和自我创造的先决条件。人类在创造文明, 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正确而充分地认识自己和......
-
〓 我们为什么读《论语》
我为本文冠名为“我们为什么读《论语》”,并非要代所有人发言,只是我个人在前人思考、解说基础上的一些阅读体会。自从孔门弟子记录下孔子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教学和嘉言懿行,并且共同阅读、研究、编定它,就深受后辈学子喜爱而代代相传至今。《论语》至今仍然吸引众多读者,是因为它经过了千百年深入研读和审视的历史检验;而不是因为它......
-
〓 国学漫谈:应对邻避主义的中国智慧
邻避主义(nimbyism)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一个显著问题。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必然产生垃圾,但却没有谁愿意让垃圾紧邻自己的住所。垃圾清理企业的本位与责任,也许更聚焦于垃圾如何高效处理的技术问题;垃圾清理企业的选址则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邻避主义使得政府任何的努力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毫无疑问,政府与垃圾清理......
-
〓 修养工夫论视域下的张载“格物”说
【摘要】在对《大学》“格物”的诠释中,张载将安立了儒学根基且很有可能亦吸收了佛教思想成分的道家之“虚心”置于其前,并认为二者是一对互动式的道德修养工夫,修养目的在于“致知”后的德性所知之境。张载不赞同二程以“穷理”释“格物”,一是因为在他看来“穷理”、“尽性”、“至命”具有先后次序,从而其“尽性”及与之处于同一修养层面......
-
〓 论荀子的义政思想——以荀子礼、法制度的制度伦理蕴涵为中心
内容摘要:相对于孔、孟的仁政,荀子的政治哲学体系则可称之为义政。“义”是荀子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具有“仁”和“中庸”两个方面的涵义。在其“隆礼重法”的制度设计中,“仁”和“中庸”具体化为民本、尊君、人治与制度公正四个方面的制度伦理蕴涵。四者既彼此制约,又交互补充,共同维持着荀子礼法制度设计与运行中的价值均衡,是其......
-
〓 由“知天命”析探孔子前后期体用之差异
一、前言众所皆知,思想型态之良窳,实乃系乎民族命脉之衰兴。是故,从古至今庙堂者所力倡之孔氏学说,其论述于现时然否表里一致,是否仅存其形而漫涣其神,均有赖吾辈以“格物致知”之信念;行「审问、慎思、明辨」之行笃确切,方能于黝暗之世举光明之炜。孔氏之世距今已然二千余年。若问:吾人要如何方能竭泽穷通究其学思深义?则应之曰:求真......
-
〓 五劳七伤论
○五劳五劳、谓:筋劳、骨劳、皮劳、气劳、血劳也。筋劳者,困久步得之,其状,终日驱驰,放而不辗者是也,其为病,则发蹄痛,凌气之病也,发病,谓毒气散于蹄间。其痛多气也。骨劳者,因久立得之。其状,虽展而不时起者是也。其为病,则发痈肿。皮劳者,因久汗不干得之。其状,虽辗,起而不振毛者是也。其为病,挟脊磨热是也。气劳者,因汗未......
-
〓 浙学的独特价值
图为马一浮(号蠲叟)书法:集曹子建句:绿萝缘玉树;灵液飞素波。 资料图片一在色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研究中,“浙学”在省域文化研究中独树一帜。山东的齐鲁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湖南的湖湘文化、陕西的三秦文化、安徽的徽文化、四川的巴蜀文化多侧重“文化”的展示,而浙江更关注浙学思想的发掘,更强调浙江学术思想的一脉相承及其独特性。那......
-
〓 专家视点:近世畿辅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图为《畿辅通志》中关于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的记载(局部) 资料图片 古代中国大体上是政治主导型社会,皇权所在地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而,围绕京城的特殊行政区域——畿辅,在文化上也展现出与其他地域不同的特殊面貌。畿辅以京城为中心,随着王朝的更替,其地理空间会呈现历时变化,但其所承担的诸如京官供给、京......
-
〓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研究的参考坐标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中(考古学界命名为郭店一号墓),出土了一批竹简。经过古文字专家的整理识读,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1998年年5 月由文物出版社发行,书名定为《郭店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有道家著作两种四篇,即《老子》三篇、《太一生水》一篇;有儒家著作(简称“儒简”)十一......
-
〓 程乙本《红楼梦》:版本互异各称雄
以胡适藏本为底本的1927年民国亚东版程乙本《红楼梦》启功注释的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程乙本《红楼梦》1983年台湾桂冠版程乙本《红楼梦》理想国推出的2017年6月版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程乙本《红楼梦》1791年和1792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因为这两年分别诞生了《红楼梦》程甲本和程乙本。从今天《红楼梦》所具......
-
〓 古籍数字化的保真与古书的用字特点
数字化古籍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可以坐拥群书,超越时空,链接无限,检索功能强大,支持专题研究,对文史研究者尤其具有吸引力,但在当前“一扫而就”数字化泛滥的形势下,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化产品的负面影响,诸如错误百出,缺乏规范等,如何防止古籍数字化中出现的弊端问题,真正服务于弘扬传统和学术研究,这就要求将古籍数字化的保真程度提高......
-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
古九州图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我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人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等的学科。由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对于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国历史地理学自诞生以来,涌现了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等一批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