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科交叉融合视野下的经学研究
中国古老的经学,目前在正式学科建制之外,此种现象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而且有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间。身处其中的经学研究者在饱受煎熬的同时,也不得不适应伴随这一窘境而来的研究方法上的改变,并有责任直面这种改变所带来的成功或失败。 经学在传统中国的地位本如《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序》所言——“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历代学......
-
〓 尽美矣,又尽善也——颜真卿书法艺术与汉字规范的璧合
汉字是中国原创文化的典型代表,但中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却相对起步较晚,目前刚有一些起色,又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在字体美观与字形规范方面都需要经历一次由乱而治的整顿,以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 汉字的形体美化与字形规范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二者的和谐统一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颜真卿的实践与贡献。颜真卿开创颜体......
-
〓 教育随想:从“君子不器”看教师发展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为政篇》,意在阐明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阐明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在孔子心目中,“君子”乃为学而成德之人,即具有理想的人格、能够担当起治国安邦重任的人。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即属此类。因教师亦是“弘毅”之士、“任重而道远”之人。......
-
〓 先秦史官文史职守的形成
“史”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认为“史”有四义:用如事,事业之意;任事者之称;用如使,令也;一期贞人名。史实为事之初文,后世复分化孳乳为史、吏、使等字。首先,史巫瞽不分,史义由生产之事发展为保障生产之事。文史职守由此萌芽。早期社会自然崇拜为社会主流观念,生产之事由直接的生产活动逐渐扩展到保障生产的各种......
-
〓 地名读音的多元选定
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地名的用字和读音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正因为特殊,所以地名一直是学界持续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民间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地名读音的选择和审定,常常会各执一端,见仁见智。个别县市地名的读音还要由国家民政部门会同有关专家来定夺。可见,地名读音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问题,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正音问......
-
〓 “残星数点晚唐诗”——论景徐周麟对晚唐诗歌的创作接受
五山文学是日本汉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汉诗创作以镰仓室町时代“五山十刹”的禅僧群体为主。以诗僧为主要创作群体的五山汉诗,与倡导“苦吟”、工于炼句的晚唐诗歌多有牵系,尤其随着五山后期社会动荡、禅林式微,诗僧心境与晚唐诗的衰飒习气亦相契合。景徐周麟(1440—1518),号宜竹、半隐,近江(滋贺县)人,著有《翰林葫芦集》......
-
〓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书同文、语同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追求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历史性巨大成就,前所未有地发展了最广大人民的语言和文化权益,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
-
〓 “冰墩墩”“雪容融”译名:汉语拼音的“融”创新
“冰墩墩”和“雪容融”两个可爱的吉祥物以满满的“未来感”和“中国风”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奥运会吉祥物担负着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运办会理念、宣传主办城市历史文化、营造盛会气氛的重要使命,其命名既要带有举办国特色、富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也要考虑国际影响力和传播性。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
-
〓 凿池而饮:明清时期黄土高原的民生用水
“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是传统乡村社会的生动写照,“宁可三日无油,不可一日无水”反映了日常生活中水的重要性。我国最早的水井始见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凿井技术的发明,使人类的发展摆脱了傍河而居的限制。2021年,在山西阳泉发现了一口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九边形榫卯木构造相当罕见。然而受自然、技术条......
-
〓 自由与力量:叶秀山先生的书法美学
在当代书法理论的发展中,书法美学的研究始终是书法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熊秉明先生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运用历史哲学交叉融合、中外文化横向比较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繁杂的语录体书法理论,深入探索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各自的审美哲学思想基础,从而总结出了独具新意、别出心裁的中国传统书法理论发展体系,是当代以哲学研究书法的重要......
-
〓 沈约的文学主张与齐梁诗风新变
沈约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一代辞宗”(《南史·任昉传》)。他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写作,在新体诗的形成与齐梁诗风的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沈约的文学主张 沈约的文学主张,主要可概括为三方面,现论之如下。 其一,文章“三易”说。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有“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
-
〓 冯骥才:非遗学原理(上)
编者按 非遗学是一个新学科,一个独立的学科。本文作者冯骥才,是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更是倡导者和实践者。区区万言,却是他几十年实践与思考的凝练,无疑将为非遗学者和从业者指出前行的方向和方法。本刊将以上下两篇的形式,分两期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非遗学是一个新学科,一个独立的学科。本文试图阐述它无可辩驳的独立性,......
-
〓 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在传统工艺步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受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励和推动,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引人瞩目......
-
〓 欧阳修、陆游的植物学专著
中国古代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发展到两宋时期,逐渐从原来的知识门类中分离形成“鸟兽草木”之学。这与知识的分化与书籍的增多有关,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以花卉谱录为代表的植物学专著大量涌现。梳理宋代的“草木”专书,至少可以得到41种这一领域的专著,并能从中发现欧阳修、陆游等士人在促进“草木”之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追求博物......
-
〓 江山之助的两重效应——张说岳州诗论析
开元二年(714),时任中书令的张说被贬相州,次年再贬岳州,从此他便进入创作生涯中的高产阶段。在贬谪造成的情感基础上,岳州山水对张说心态与创作产生了双重效应。下面将从两方面论述其岳州诗,一是异域风物与其悲戚心态、凄婉诗风的关系,二是幽奇景观对其游览动机与诗歌书写的影响。异域风物与心态、诗风 张说贬谪岳州后,“诗益......
-
〓 读史札记:历史文化视域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既出于现实需要,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据和基础。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长三角地区是江南的核心区域。江南作为一个区域概念,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过程。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包括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的广阔地域。长江下游南部地区虽然也属江南范......
-
〓 灿烂金石 清夺湘流——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石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摩崖石刻作品均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湖南摩崖石刻沿潇湘等水路通道分布,石刻文物与沿江分布的丹霞地貌的水石环境融为一体。湖南浯溪为湘江支流,在永州城北一百余里,祁阳县南五里,自双井发源,经漫郎宅,过渡香桥,汇入湘江。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
-
〓 企业家张謇的民办教育理念
在近代轻工业和教育史上,清末民初的张謇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名字,他前半生命途多舛,41岁中状元之后,将主要精力投入企业和教育。张謇先创办大生纱厂,随后在办企业的同时竭诚兴办教育,开启了他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宏伟事业。他以大生纱厂为本,一生兴办二十多个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卓越代表;继筹建民办通州师......
-
〓 20世纪词学十事
20世纪词学十事,说的是20世纪中国今词学的十件大事。中国今词学是与中国古词学相对应的一个命题。中国词学以1908年王国维发表《人间词话》、倡导境界说为界划分古今。此前为古词学,此后为今词学。古词学一千年,今词学已过去一百年,一百年之后还是今词学。20世纪是一个时间概念,借以界定今词学在中国词学发展进程中所占居位置及所......
-
〓 专家论坛: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
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其数量众多,大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约有4000多个。甲骨文的内容极其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气象、交通、建筑、教育、贡纳、生育、疾患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社会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