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丑话牛:“牛”字里的意趣
把“牛”等12种动物跟纪年法匹配,始于汉代,有两千年历史了,可谓一种古老的中华文化。“牛”字也在发展演化中包孕了丰富而有趣的含义。“牛”指人固执或执着。例如田汉话剧《关汉卿》中说:“他的牛脾气您还不知道。”其中的“牛脾气”指固执的性格。老舍的《骆驼祥子》里,虎妞对祥子说:“我真疼你,你也别不知好歹!跟我犯牛脖子,没你的......
-
〓 “人人可译”时代到来,翻译如何兼顾本意与诗意
我们正处在一个翻译的时代。人人可译,借助拍照翻译、屏幕划词翻译、搜索引擎翻译等工具,不会外语的人可以轻松应对需要外语的场景;处处皆译,我们用的手机、电脑、护肤品等大都配有已翻译成多种语言的说明书,浏览的国际新闻大多也是编译过来的。翻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人人可译、处处皆译的翻译质量如何?大量夹杂着英文......
-
〓 全球化时代的东亚汉籍研究
多年来我倡导并实践的“域外汉籍研究”和“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其终极目的既不是“新材料”的开发,或是“新问题”的提炼,也不是“新方法”的探索,而是想通过对同一文化单元中不同民族国家文学特色的辨析,养成对差异的欣赏和热爱,而非无视或鄙夷,从而使文学研究成为人文主义的批评实践。在以汉文化圈为单元的东亚汉籍研究中,克服了自觉......
-
〓 守望家园: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
编者按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1月2日下午,第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特别会议宣布,原定今年在中国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延期至2021年6月或7月。会议决定,所有原定在2020年和2021年审议的项目和分项目,都将在2021年第44届延长版大会上审议。这是自1977年首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以来,我国第二次担当会议......
-
〓 陈鼓应:庄子“齐物论”与中国文化精神之重建
2018年,我在接受澳门科技大学赵海霞女士访问时,谈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及对中西文化、对老庄思想的基本认识。我的学术研究是从西方哲学起步的,从尼采到老庄,进而建构起自己的学术体系。我对西方形上学的理论建构及其主体思想有着很大的距离感,对老庄思想却情有独钟,从1967年开始注解《老子》《庄子》至今,我研究老庄已有五十余年。......
-
〓 清华简:开启古史研究新境界
自2008年以来,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陆续整理出版,已发行十辑。与过去发现的战国竹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多为经史类文献。其中有的篇章至今还保留在《尚书》《逸周书》中,有的散佚两千年后横空出世,有的长期蛰居地下而不为人知。清华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中国古代文明探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出土文献资料,开启了古史研......
-
〓 陈子昂作《座右铭》献疑
《座右铭》“事父尽孝敬”一文,现存最早的陈子昂集刻本明弘治四年杨澄刻本《陈伯玉文集》不收,今天所知明代的所有抄本、刻本陈集也都不收,直到清编《全唐文》才补进陈子昂的文章中,此后童养年先生的《全唐诗续补遗》卷一又补入陈子昂名下,题下小注说“《陈伯玉集》未收”“《文苑英华》七九〇《铭》”。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上海古籍出......
-
〓 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
经先秦两汉的漫长发展,到了魏晋六朝,自然山水逐渐进入到文人墨客的笔下,成为兼具物质性和人文性的审美对象,并深刻影响了文士的生活方式。在南朝时期,“山居”成为当时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与南方不断得到开发有关,也反映了南朝文人亲近自然山水、追求个性独立的审美观念的新变。 据史料记载,南朝百余年间,文人“山居”......
-
〓 中国古代床榻之意趣
“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床,作为人们的“夜居”之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大件,其历史之久远、形制之丰富、制作之精巧、文化蕴含之丰厚,可称得上古典家具之大类。 先古之时没有床,以席为坐卧之具。古席多用草木枝叶和鸟兽皮毛编织而成,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有“神农作席荐”之说。西周时置春官宗伯职位掌......
-
〓 悌德:传统与现代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悌德与孝道往往相提并论,被认为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德行。关于孝道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理解与认同。在中国人看来,爱、敬自己的父母,既是出于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人所当然应该做的。然而,“悌”作为一个德行,其内涵到底有哪些?为何可以与“孝”具有近乎同等的地位?其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在今天它还有......
-
〓 语言研究的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的兴衰起落决定着科研与学科的起落兴衰。中国语言研究的发展亦符合这一规律。1898年《马氏文通》出版,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语言研究古代与现代的分水岭。中国的古代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是“汉字”而非“汉语”,由而生发出了“小学”(音韵、文字、训诂);从研究指向上来说是为了阐释经典,实用性明显。这是由中国的历......
-
〓 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与文明起源
有学者将史前时期分为查海时代、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以其代表我国史前时期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从考古发现来看,查海时代的聚落基本处于环壕时代,及至仰韶时代前期萌生了墙垣聚落——城市,龙山时代是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包括北方的石城在内,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址达到100余处,可以用“城市化运动”称之。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
-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华夏儿女共同的认同与坚守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等的听觉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汉语和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和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历史悠久,生生不息,一直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一代代华夏儿女对汉语汉字的高度认同与深情坚守。 历史上,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发达,加上山河阻隔、战......
-
〓 怎样让字词典更贴合学生
长期以来,国内图书市场提供给学生的字词典细分程度不够,存在学生和成人使用相同字词典的情况。从读者对象来说,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他们对字词典的需求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合《新编学生词典》(以下简称“词典”)的编撰实践,笔者认为,为中小学生编纂的字词典,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始终服从、服务于学生这一主体。具体就是要......
-
〓 制度、礼仪、音乐与文辞:乐府学的四个维度
本世纪以来,乐府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理论建设愈加自觉。治学方法也由传统学术之文献整理、集释笺注,推进到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综合型研究。近年来,乐府通史的书写颇受关注,但所面临的困难也客观存在。如何将综合研究落到实处,亟须我们认真思考。制度:乐府艺术的维系机制 乐府制度,包括历代乐府部门、职官、职能、乐人等的设置、......
-
〓 《满江红·写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解
对岳飞《满江红·写怀》“长车”一词,一般宋词注本大多解释为“战车”,《汉语大辞典》“长车”条解释为“古时的兵车”,所举例句就是这两句。同时又说“参见‘长毂’”。显然认为“长毂”是“长车”的同义词。《汉语大辞典》“长毂”条之第二项释义:“指兵车。《左传·昭公五年》:‘长毂九百。’杜预注:‘长毂,戎车也,县百乘。’”汉......
-
〓 地域文化在先秦法家研究中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卓越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三个因素:时、地、人。因此,阐释、评价、应用一种思想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如上三个因素。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所得结论都将有失科学、客观、公允。但是在先秦诸子研究中,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时”——春秋战国和“人”——诸子群体,而对“地”——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构成的地域文化却关注不多。《汉书......
-
〓 解铃还须系铃人——写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
【守望家园】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遗产与气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是联合国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颁布的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前者回顾历史、保护人类遗产,后者面向未来、守卫地球家园。在此背景下,本年度主题的选择,实在是......
-
〓 中古彝典 盛世华章——《大唐开元礼》的成书及特色
中国古代礼典以《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为基,后世也陆续有以五礼(吉、凶、嘉、宾、军)为名的制作。修成于开元二十年(732)的《大唐开元礼》(以下简称《开元礼》)150卷,是现今所见年代最早、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中古官修礼书。在其之前,已有两晋南北朝历代的五礼编修,隋唐以来,又有《开皇礼》《贞观礼》《显庆礼......
-
〓 明清时期“华北核心区”历史演变与社会经济变迁
区域史研究是近年历史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领域之一,通过对众多区域细致精微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明清江南与华南的研究无疑都是典范,完全可以这么说,明清社会经济史之所以能够成为近年历史学研究中最为引入注目的领域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区域社会经济史尤其是江南及华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其他诸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