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五十三)
2015·—— 2015·1、從臺灣文學出發—第四屆臺灣南區大學中文系聯合學術會議时间:2015年6月5日(周五)地点:高雄师范大学和平校区文学大楼B1小型剧场(高雄市苓雅区和平一路116号)主办单位: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国立台湾文学馆联 络 人:E-mail: nknuchinese@gmail.com连结网址:h......
-
〓 道生法,唯公无私道家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家不讲法治或不重视法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挖掘《老子》中的法治思想精髓,或仅把道家思想理解为老庄思想而忽视了对黄老道家思想的研究。系统了解道家法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老子》中的法治思想。《老子》中称脱离道的“德、仁、义、礼、法”为“道之华”和“愚之始”。但......
-
〓 “通帛”“杂帛”释义辨正
内容摘要:“通帛”“杂帛”两词为《汉语大词典》等现代语文辞书所误释,在旗帜这一义项上,“通帛”为正幅和装饰物均用纯赤色丝帛制作的曲柄旗,“杂帛”乃指用绛帛制作旗帜的正幅,在正幅的周围镶上白帛作为装饰物的杂色旗。关键词:现代语文辞书;通帛;杂帛;释义;辨正作者简介:黄国华(1974—),男,江西新干人,南昌工程学院讲师。......
-
〓 中日佛教学术会议(1985-1999)
自1980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日两国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愿望。1985年11月,日本《中外日报》社为纪念创刊90周年,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协商,在日本京都举办了第一次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日本《中外日报......
-
〓 西方汉学中的道教研究
西方汉学历史悠久,产生于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国际知名道教研究家柳存仁教授1995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一次国际汉学会议上发表的《从利玛窦到李约瑟:汉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一文称:“假如我们说马可波罗东来的时代是西方的欧洲人和东方的中国人接触的第一期,利玛窦为第二期,那么,到了鸦片战争前后,从苏格兰来的、信仰抗......
-
〓 阿房宫与《阿房宫赋》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二
一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仿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秦始皇一次就把各地的12万领主和富商大贾迁徙咸阳,昔日咸阳宫殿林立,人口急增。但是咸阳南临渭水,北靠高原,无发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广阔平原拓展。公元前212年,他征发70万刑徒,在西周沣镐附近兴建阿房宫前殿,阿房意即近......
-
〓 刘萨诃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在描述和分析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刘萨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无论是资料的考订、汇集和阐释方面,以及通过跨学科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呈现刘萨诃在宗教史、学术史上的意义等其它方面,刘萨诃研究都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余地和必要。关键词:刘萨诃研究,综述刘萨诃[1]是活动于东晋末到南北朝初期的一位稽胡族的游方僧人。稽胡是魏......
-
〓 南田画跋
画有用苔者,有无苔者。苔为草痕石迹,或亦非石非草。却似有此一片,便应有此一点。譬之人有眼,通体皆虚。究竟通体皆虚,不独在眼,然而离眼不可也。文徵仲述古云:看吴仲圭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云林画,当于疏处求密。家香山翁每爱此语,尝谓此古人眼光铄破四天下处。余则更进而反之曰:须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合两公神趣而参取之,则两公参......
-
〓 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净土一宗发展到近代已是十分衰微,或以为此仅为愚夫愚妇求生福报之法门,或以参念佛者是谁,成有禅无净之法门。净土教理闇而不明,念佛法门杂而无统。印光大师有感于此,大发慈悲,一生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为己任,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三祖,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首先指出,净土法门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为殊胜......
-
〓 宋震武军治考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认为北宋震武军城当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水磨沟口古城。【关键词】北宋;震武军城;位置;水磨沟口古城【作者简介】杨善德,男,生于1981年8月,现为甘肃省永登县西铁中学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宋宝元元年(1038),元昊称帝后,宋、夏之间战争频发。宋于熙宁五年(1......
-
〓 清“红楼戏”首编者仲振奎家族文人群略考
内容摘要:清代乾嘉时期的泰州人仲振奎,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首编者,在《红楼梦》传播与改编史上的地位已逐步得到公认。但对于其家世,特别是该家族绵延五代,成员达数十人之多,并在通俗文学创作和女性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家族文人群,至今则未见论述。关键词:仲振奎;家族;文人群;考证作者简介:钱成,男,1977年生,江苏泰......
-
〓 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的若干理论问题
统计数字表明,传播媒体时时使用的“宗教热”一词,是在文革中处于冰点以下的宗教,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升向常温的社会现象。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现实商品大潮的冲击,表现为“热中有冷”和“热中有乱”的两种困局。文章分析了鸦片论、特区论、适应论、文化论、相容论、制衡论这六种相互矛盾的理论框架,由于理论上的暧昧不清,使正统宗教徒不敢......
-
〓 唐五代禅宗在今山西地区的传播
在中国佛教史上,山西佛教占有重要地位。在唐代成立的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中,提倡称名念佛的道绰(562-645)、善导(613-681)一系的净土宗就发源于今山西交城的玄中寺。魏齐之际在该寺的昙鸾(476-542)曾著《往生论注》等书对净土念佛法门作了系统论证,道绰的《安乐集》、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等净土著作都是......
-
〓 宋代官俸简表
品级官职名称年俸一品诸王,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南宋末左右丞相1000两从一品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郡王,国公900两二品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800两从二品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
-
〓 六朝文体论与人文蕴涵
【摘要】六朝文体论是中国古代古代文体论的结晶。它既有对于文体问题的精辟创见,更有着深挚的人文蕴涵。两汉时代的文体论多为儒家的政教意识所涵盖,难以获得自身的价值。魏晋以来,随着人文意识的兴起,文体论伴随着人的觉醒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体论人文蕴涵与形式要素融为一体的特点。【关键词】古代文体论;六朝文体论;......
-
〓 中国古代的公共医疗慈善机构考略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公共医疗慈善机构出现较晚,大约在汉代。宋代时,机构的设置、分类、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已相当完善。到元、明、清三朝,分别对前代进行了承袭,但已逐渐衰落。作者简介:吴猛(1974—),男,湖北广水人,福建省泉州市仰恩大学校办。追溯中国古代的医疗事业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机构,尤其是代表上层统治阶级利益的医疗机构......
-
〓 神话图腾与文学意象:中国文学的深层心理——以李杜神鸟意象为例
前言本文的提出,是思考〈中华文明的二十一世纪新意义〉「生生不息」的宗旨,并基于笔者长期熟稔唐代诗歌研究范畴的考虑下,而决定以唐代李杜诗为素材,以意象的文化溯源为路径,探讨中国人源自先秦以来的深层心理,以了解民族文化如何透过神话思维,形成文人的潜在意识。诗歌符号以意象为中心,是文人潜在讯息之展露,以跨时空的文化图腾意象为......
-
〓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诗文及故里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
一、个人简介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号大潜山人,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凌晨,生于合肥西乡井王四房部(今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刘老圩)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自幼务农,生活窘困。为人刚毅任侠,曾杀了当地团勇头目,加入当地贩卖私盐的团伙,接着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成为官府......
-
〓 唐代官员爵位简表
等级爵号视品食邑一王正一品万户二 嗣王、郡王从一品五千户三国公从一品三千户四开国郡公正二品二千户五开国县公从二品一千五百户六开国县侯从三品一千户七开国县伯正四品上七百户八开国县子正五品上五百户九开国县男从五品上三百户陈友冰摘编...
-
〓 清代西域诗中的江南情结
“江南”与“西域”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屡有变化,但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品格却较为稳定,成为地域多元格局中屡被提及、极富有代表性的两极。西域与江南地域文化的碰撞,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如被誉为“元诗冠冕”的萨都剌,晚年生活在杭州等地,常喜抒写江南景物,是为南北文风交融的典型。到了清代这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