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熹释屈原之“忠”
作为古代承担着文化使命的儒士,一直以“志于道”为终极追求,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道义担当为己任。这种担当不独体现在天下无道时的振臂一呼,更是随时随地体现在一切行为与话语之中,尤其体现在借对前代典籍的注释来表达个人思想的特殊话语中。朱熹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
-
〓 论五行中的金
内容提要: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五行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金”原来指的是金属,后来则代表气或者风。五行学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由最初的五材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自然体系。关键词:金;五行;传统文化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
-
〓 《文心雕龙·明诗》辨疑
内容摘要:《明诗》是刘彦和《文心雕龙》“论文叙笔”(“文类论”)的第一篇。从文论角度看,《明诗》中的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二是怎样理解“感物吟志”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没有突破先秦两汉“言志—政教”的诗论范式。然而,当他把目光转向诗歌创作领域......
-
〓 窦娥之孝与宋元孝道
【内容摘要】自中华传统孝道形成以来,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唐代的演变后,在宋代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即极端化、愚昧化、残忍化。而在梳理孝道的演变史和对宋元时期孝道的形成及特点的探讨后,将《窦娥冤》中窦娥之孝与这一时期的孝道相比较,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她的孝与该时期的孝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宋元孝道中的一个另类。因为,作为儿媳妇的......
-
〓 韩偓与道教
内容摘要:韩偓是晚唐五代之际的著名诗人,其与道教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全唐崇道的社会风气与韩偓的家学渊源、韩偓与道士的交往及其对道教的态度,韩偓思想中的的道教生命意识,韩偓诗歌的道教文化意蕴等方面看其与道教的关系。关键词:韩偓;道教;修炼;重生意识;文化意蕴作者简介:张伟利(1982-),男,山东临沂人,文学硕士,主......
-
〓 神会的顿悟说
一“顿悟”法门是禅宗(南宗)提倡的根本解脱法门,它的提出和确立在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这一“曹溪宗旨”地位的真正确立和广为傅播,则是经过神会和尚的拚死斗争和竭力鼓吹,才得实现的。因此,当我们谈论禅宗顿悟法门时,神会的顿悟是首先需要给予充分注意的。唐宗密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说:(慧)能和尚灭度后,北......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
2014·4——2014·12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5本第4分时间:2014年12月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容简介:迈向重器时代——铸铜技术的输入与中国青铜技术的形成(黄铭崇)殷商武丁时期人物「雀」史迹研究(张惟捷)异姓别籍或复姓归宗:以庐江钱氏家族为(于志嘉)2、清华中文学报第12期时......
-
〓 中日两国的韩国佛教研究
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由中国传入高句丽,不久又扩展到新罗、百济诸国,再经新罗、高丽、朝鲜等朝的弘扬,佛教成为韩国的传统宗教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对朝鲜半岛的社会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成为中、日、韩、越等国组成的北传大乘佛教文化圈的一员,在世界佛教中也具有地位。本文介绍本世纪以来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韩国佛......
-
〓 新辨红楼背景在乾隆年间
引言:去年以来出现了一股否定《红楼梦》的作者是乾隆时代的曹雪芹的思潮,舆论界、读书界出现了主张是明末清初的洪升、张岱以及曹頫等奇异说法,并且出版了好几部厚书,如陈林先生、土默热红学等,影响波及港台学界。且其红楼梦写作在明末的学说,又由出版社隆重推出,(系列红楼历史小讲出版了几本,据说还将有五六个)为此,笔者重申《红楼梦......
-
〓 人工智能拓宽话语研究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以话语为呈现方式的海量信息全部依靠人工分析是不现实的,要实现大规模文本数据的自动语义处理,就必须搞清楚话语的语义特征、表征规律等。人工智能拓宽了话语语言学研究的路径和领域。随着机器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大幅提升,特别是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应用到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对语言的处理不再停留在词、句层面,而是有能......
-
〓 百年中国因明学研究概况
自中世纪以来,因明从印度传入中国汉地和西藏,又东渐朝鲜、日本、蒙古。近代以来,又弘传至欧美诸国,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术。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在中国分为藏汉二支。藏传因明侧重于知识论,故又称为藏传量论(“量”是指认识和知识)。汉传因明的研究则是以逻辑为中心,只是隋唐初法相宗的衰落,宋、元以后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研习的......
-
〓 日本中国学会报论文目录(1949—2008)
第1集1949年仓石武四郎新文学运动及其工具问题わたなべたかし 战国时代“客”的生态–《战国时期儒家的生活结构》第3章本田济春秋会盟考今井宇三郎伊川易传自序考荒木见悟朱子的实践论山田胜美关于《论语》释文一条佚文的发现藤堂明保中古汉语在音韵上的对立第2集1950年加藤常贤吴许吕姜姓氏考池田末利释死竹内照夫绅士......
-
〓 弘一法师与念佛法门
内容提要:弘一法师于佛学研究造诣精深,究明律学,倾心华严,深入净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弘一法师对净土宗的念佛法门非常重视。他特别重视明代蕅益大师的佛学思想,对蕅益的念佛说佩服至极,又与当代净土宗的大师印光老法师非常相契,推崇印光法师的念佛法,专门将这两人的念佛教说选入自己编的《晚晴集》和《寒笳集》里,作为礼品......
-
〓 各地方志所载“六尺巷”故事都是真的吗?
在2014年11月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
-
〓 中国园林的消夏之境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苏轼这首《洞仙歌》,讲述的是五代时期后蜀君王孟昶与爱妃花蕊夫人,在宫苑里消夏避暑的故事。花蕊夫人住在临水的殿阁中,凉风从水上吹来,掀开绣帘,屋内顿时芳香满溢。月光趁机自帘间透入,仿佛也被花蕊夫人......
-
〓 赵园:清初“庄氏史狱”中的吴、潘二子
清初的文字狱中,“庄氏史狱”或许最富于“情节性”。因了“贪墨”而被罢黜的县官吴之荣,挟庄廷鑨“私撰”《明史》(即《明史辑略》,一作《明书辑略》)为奇货诈取钱财,因未偿所愿,即向官府告发,酿成了惊天大案。其间被敲诈者与相关官员的反应,都是“演义”的绝好材料。但此案在有清一代引起持续的关注,却不止因了案情的诡谲,也......
-
〓 高拱的惩贪对策及其代价
内容提要:明隆庆四年初,高拱复政后,力破嘉隆以来日益盛行的“黩货之习”,共惩办贪案64起,惩处文武贪官169人,仕路为之一清。在惩贪实践中,高拱自身廉洁,贯彻执行了奖廉与惩贪、却贿与惩贪、惩贪与罚酷、惩贪与查勘相结合的方针。由于在惩贪中对大案要案的处理上与次辅张居正存在重大分歧,高拱最终被逐出内阁,张居正升任首辅。关键......
-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
-
〓 “清代汉学家第一”阎若璩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6),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阎若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阎世科,是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着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父亲......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二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是指南北朝时期流传在中国北部的民歌。作者也汉族,但更多的是鲜卑、羌等少族民族。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北朝乐府现存七十多首,但有的也并未收入《乐府诗集》中,如据说是北魏胡太后创作的《李波小妹歌》和北齐斛律金演唱的《敕勒歌》。收入《乐府诗集》中的北朝乐府以《鼓角横吹曲》为主,共六十六首。其它散见于《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