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存智慧、人文理性与中和精神——论礼乐起源与发展的内在理路
摘要:中国礼乐起源于上古先民日常劳动与生活的各个层面,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礼乐同源,二者之间既交融互补又维持着固有的张力。至春秋战国时期,礼乐的发展出现重要突破,由对生存智慧的总结与抽象转向对人文理性的关注。先秦诸子对三代礼乐传统的理论诠释与重构,是为解决当时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而在社会文化思想层面作出的努力,在这一过......
-
〓 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一、历史的回溯中国人对于伊斯兰教开始进行真正学术性的研究工作,应该说是在明代。明初,太祖朱元璋推行较为开明的政策,起用一批穆斯林为其安邦治国的大业服务,并注意吸收外来的阿拉伯文化。他曾敕令翰林院对从元大都宫廷接收的“乾方先圣之书”数十百册进行翻译,并批示参加译书工作的海达儿、阿答兀丁、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尔西域人,......
-
〓 日本、马来西亚、越南近期汉学会议信息
1、「墓志を通した魏晋南北朝史研究の新たな可能性」国际学术シンポジウム时间:2012年9月16日(周日)地点:日本女子大学目白キャンパス新泉山馆大会议室(东京都文京区目白台2-8-1)主办单位: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内容简介:议程《午前の部》9:40-10:30南北朝新出墓志の现地调査:南京.洛阳.西安.太原(佐川英治,东......
-
〓 试析《搜神记》中的蛇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早期小说对蛇的记载很多《,搜神记》就是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本篇文章把视角转向书中的异类文化,着重从人性、神性、本性三个方面来考察,并结合闻一多的原始图腾发展的三个阶段将其分类比较,分析早期人民对蛇的不同态度,探索其产生的源头及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生命力,考察其存在的审美价值,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关键词......
-
〓 “黼黻”考释
“黼黻”二字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先后经历了同一花纹上的华美颜色、衣物或器物上的美丽花纹或图案、华美的礼服或器物、华美的辞藻等多层含义的嬗变。从早期文献载记来看,“黼”“黻”二字很少连用,《尚书·顾命》篇成书于西周初年,篇中三次出现“黼”字,一是“狄设黼扆、缀衣”。“黼扆”即“黼依”,《周礼·春官·司几筵》有:“王位设......
-
〓 北朝至隋山东佛教艺术查研新得
近年山东发现的佛教刻经,以及从前未被重视的一些中小石窟,对研究佛教及艺术很有意义。一、刻经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摩崖刻经清代金石学者未发现,也不为二十年代进行踏查的日本学者所知。于1995年始见报导,其后曾有一些研讨与图册出版;至1998年10月,又经山东省石刻艺术馆与东平县文物保管所等单位合作拓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
-
〓 马无胆论
混沌初分天地,始辟午、丑之象,各从天地而生。午者,阳火也,应乾象而生马。丑者,阴土也,应坤象而生牛。《易经》云:“乾象为天,坤象为地。马牛而应之。”马者,上应于天,禀清气而胆气不足,牛者,下应于地,禀浊气而齿气不足,此谓天地阴阳清浊之分矣。《太极经》云:“白马祭天,乌牛祭地,可谓天地之分矣。”伯乐云:“马饮清而溺浊,牛......
-
〓 孔子和鲁迅:惊人的相似
《二十四孝图》、《出关》、《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除了这一系列的文章,鲁迅还用他的笔驱使一群人物,如迂腐怠惰的孔乙己、应试入魔的陈士成、麻木迷信的祥林嫂、“不孝有三”的阿Q、以及“大哥”、“四叔”、“赵贵翁”等,组成一支破破烂烂的队伍,在人们眼前晃来晃去,不遗余力地恶心孔子。因此,称鲁迅为现代反孔先锋,似乎顺......
-
〓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的混合体。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都与西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太平天国;西方;基督教;思想;军事;外交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一般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思脱里派(中国称景教),后......
-
〓 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周官有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理王官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又其任也”【1】,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2】。伴随西周君主权力和等级制度的确立,维护这一权力和制度、对臣属施行监察成为必要。御史也始设于周,但职非监察,“盖掌赞书而授法令”【3】,至战国时仍......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四):清代士人画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顺王朝。四十天后李自成撤出北京,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四个月后顺治从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对于向来以华夏文明代表者的汉族士大夫来说,臣服于满洲贵族的满族统治之下,这是“用夷变夏”,是不复见“汉官威仪”,无论在......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十四)
2014·5—61、台湾文学研究集刊第15期出版时间:2014年5月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内容简介:传媒时代的台湾古典诗坛:日治时期「全台诗人联吟大会」的社群文化与文学传播(吴毓琪)从「常夏」到「四季」——日治时期在台俳人眼中的季节感与生活写(1895-1936)(颜杏如)「新体制」下的社会/自我凝视—......
-
〓 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波澜壮阔地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再显峥嵘。一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在拉丁文里,勇敢和美德是同一个词(vitus);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在......
-
〓 林冲刺配沧州地名漫论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林冲刺配沧州使沧州扬名天下,漫漫发配路无不充满了英雄命运的跌宕起伏,而所经之地对于当今行政区划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关于野猪林和草料厂及山神庙研究的文章很多,但论证较为驳杂,说法也多有谬误,甚至互相抵牾。现笔者结合原著内容与其情节设计进行多方位分析,以正视听。【关键词】林冲;沧州;野猪林......
-
〓 太宰春台的文论观
江户时代是日本儒学最为鼎盛的时代,其对儒学的接受、推广、改造乃至扬弃,受制于日本的文化需求与各种现实势力的均衡。继藤原惺窝、林罗山的朱子学派和中江藤树的阳明学派之后,又有荻生徂徕(1666—1728)所倡导的质疑朱子、强调古文辞的“古文辞派”的崛起。此派兴起于元禄年间(1688—1703),风靡江户文坛数十年,弟子数千......
-
〓 谈《山海经》中的蛇形象
【内容摘要】《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其中充满了千奇百怪的“蛇”形象,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界中纯粹的蛇、异体合构的带有蛇元素的异兽、以及充满原始思维与蛇有关的神形象。而笔者认为与蛇有关的神的文化内涵是通过前两种蛇形象进一步夸张、演化、变异而产生的,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令人目眩的原始神话思维。【关......
-
〓 唐传古乐谱和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学问题
内容提要:唐传古乐谱研究是本世纪国际汉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回顾这一课题的学术史的基础上,对《从古乐谱看乐调和曲辞的关系》一文涉及的几个问题作了重新讨论。本文认为:唐传古乐谱基本上是器乐谱,不应随意夸大它的音乐文学价值;唐代曲拍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存在一个普适于诸多乐曲的曲拍—句读对应规则;为古谱配辞须达到词、曲在段......
-
〓 略谈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
内容摘要:徽商从商经营之余,以各种方式来消遣余暇。其休闲生活,或怡养情性,或注重品位,或显示风雅,或追求风流,或夸示豪富,等等。这些体现了明清时期士商交融、雅俗合流的趋势和特色。关键词:明清;徽商;休闲生活作者简介:秦宗才,男,1974年生,安徽繁昌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古代史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三十一)
2015·6—2015·111、汉学研究通讯第34卷第4期时间:2015年11月出版单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内容简介:【研究综述】离散民国性的文学史范本: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白依璇)【汉学人物】饶宗颐先生之跨世纪汉学贡献点滴谈(陈珏)【研究机构】《华裔学志》:走过八十年历史的期刊与汉学机构(黄渼婷)【资料介绍】......
-
〓 许渊冲:中国人、外国人,谁能翻译好诗经李白
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就是孔子在《论语》第二章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不逾矩就是不违反客观规律。如“杨柳依依”中国译者译为willows shed tear就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英国译者Legge译成fresh and green是否逾矩却有问题,这是中西文学翻译不同的第一点。第二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