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畲族民歌与畲族文化
畲族对歌会 2006年5月20日,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人自称“山哈”,“山子”“山地人”,意思是山里的客人。畲族人口较少,散居在闽东、浙南、皖东南、赣东、黔东南、粤东、湘东南等地的山腰和坡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胡适说:“过去种种,上......
-
〓 莫砺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诗言志”首见于《尚书·尧典》,虽说它不一定真是产生尧舜时代,但它在先秦时代早已深入人心,且绝非仅为儒家一派所独自信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之言曰“诗以言志”,《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
-
〓 二千年中外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
陈寅恪先生的著作中,涉及佛学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仅专题论述,初步统计就有24篇之多。我们以此不得不追寻,是什么因由使得寅老如此钟情佛学,以及佛学研究在义宁之学中究竟居于何种位置。他对释家之“判教”,可以归结到一点,即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所说的:“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
-
〓 林黛玉不喜“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的原因探析
【内容摘要】《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喜陆游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其根本原因在于陆游部分诗作中表露出平滑浅易,语句重复、有句无篇,模仿明显、议论矛盾等弊端,这与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表达自己的诗词创作观,即力主典雅蕴藉之美,“不以词害意”,推崇盛唐诗歌的思想倾向,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曹雪芹诗词创作观的......
-
〓 敦煌学翻译:一个亟待解决的短板
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取决于该国的独特文化魅力,还取决于发达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重要媒介,是国际文化互动、交融的直接推动力。质言之,语言交换或翻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传播与融合的效度。而敦煌学所特有的“国际身份”,使得相关文献、著述的翻译工作在这一环节尤显重要。1900年,敦煌莫高窟......
-
〓 学苑论衡: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史学对抗战的独特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史学界同社会各界一样积极行动起来,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用史学著述为抗战大业服务。抗战时期,无论哪个史学流派,只要是爱国的,都在抗战的大旗下汇集,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战时期的史学有着颇为独特的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和史......
-
〓 清:玄学语境中的美
“清”,是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清”其所指涉的中国美学经验在学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地厘清和敞开。 玄学美学中的“清”源于道家。老子云:“天得一以清”(《道德经·三十九》),指天因“得一”而清,也就是天得了道而显得清澈澄明。《庄子集释·天地》(卷五):“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其后疏曰:“......
-
〓 顾农:略谈四书五经
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传世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经部,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研究这些经典的学问称为“经学”,从事经学有成并能指导生徒的学者则称“经师”,都一向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经部书中又以“五经”和“四书”最为基本,这里洋溢着儒家先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例如下列三点就......
-
〓 文艺新视界:强调中国戏曲美学的必要性
戏曲与西方舞台艺术在演绎故事、创造人物、传达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点,但在审美风范和表现方式上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
-
〓 高应乾及其《白鹤梁观石鱼》诗的时代考断
内容提要:通过反复审读原诗,并且广泛查证原始文献和相关记载,本文认为,晚清以来《八琼室金石补正》、同治《涪州志》、《全宋诗》、《宋代蜀诗辑存》诸书相沿已久、均作宋人宋诗加以收录的高应乾及其《白鹤梁观石鱼》一诗,实为清人清诗。关键词:高应乾;《白鹤梁观石鱼》;时代高应乾诗,今存一首,题为《白鹤梁观石鱼》:“访胜及春游,双......
-
〓 从梁济、王国维自杀说“三纲”
1918年农历十月初七,清末名儒梁漱溟之父梁济(字巨川)自杀,自杀前留下万字《敬告世人书》,称自己虽为殉清,实为殉“纲常名教”而死;书中痛陈今日国人为西洋新说所惑,失去了国性。书中云: 吾国数千年,先圣之诗礼纲常,吾家先祖先父先母之遗传与教训,幼年所闻,以对于世道有责任为主义。此主义深印于吾脑中,即以此主......
-
〓 西玉东输与华夏文明的形成
伏羲女娲壁画敦煌写卷《诗经》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 一 2012年结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得出结论:伴随华夏文明产生的神话想象有其深远的史前根脉,远远不是汉字出现的年代所能局限。华夏神话之根的主线是玉石神话及由此而形成的玉教信仰。从神话学视野看东亚地区的玉器起源,可以发现每一......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四)
2015·3—2015·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6本第1分時間:2015年3月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容簡介:從去思碑到言行錄——元代士人的政績頌揚、交游文化與身分形塑(陳雯怡)再造強權——準噶爾琿台吉策妄阿喇布坦崛起史新探(張建)香港領土型幣制的演進——以清末民初港、粵的銀輔幣角力為中心......
-
〓 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关于本体之建构
【内容摘要】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不仅宇宙没有了根据,人生也会失去价值。在他看来,“虚寂”而“生化”乃本体之根本属性,而“本心”既“虚寂”又“生化”,故“本心”即......
-
〓 宋玉赋“巫山”地望调查
图一图二图三宋玉赋巫山位于何地?古今说法有三: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言,巫峡之巫山,帝女居焉,宋玉所赋即此;⒉唐裴敬力主宋玉所赋为今湖北汉川之仙女山;⒊钱穆据《战国策》以为,宋赋巫山疑在今大洪山脉中。当代学者于三说,均有采信。为此,我们实地调查了湖北随州市大洪山、汉川市仙女山和重庆巫山县阳台遗址,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研......
-
〓 曾国藩与《淮南子》
在曾国藩一生的学问研究中,程朱理学始终占据中心地位,是其安身立命、从政治军的思想根本所在,但同时道家思想对曾国藩精神世界的实际作用也十分重要。曾国藩生平对道家学说有过深入研习,《淮南子》即是其一。曾国藩熟稔《淮南子》的思想文本,对书中的十三篇内容都有直接论及,这占到全书篇章的一多半。在《读书录》中,曾国藩主要对《淮南子......
-
〓 俞志慧:勾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
有一回老同学聚会,我的一边是萧山区的副区长、一边是诸暨市的宣传部长,他们以为春秋战国这个时间段的书我多读了几本,所以就问我:西施到底是诸暨人,还是萧山人?我说我读我的书,你们搞你们的宣传,大家各忙各的。可是,我越是不肯说,他们越是要追问。我说我的答案会让大家扫兴,但是他们非得催着我回答,我说要讲历史事实的话,被......
-
〓 《歧路灯》的故事渊源考
内容摘要:《歧路灯》与《型世言》有很深的渊源。《歧路灯》与《型世言》第十五回故事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且许多细节也相似或相同;《歧路灯》第二十九回与《型世言》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相似,且有的细节描写也颇为相同。因此,可大体推定李绿园以《型世言》第十五回作为《歧路灯》故事的直接渊源或者是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同书中的其他故事......
-
〓 忠贞智慧,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怎么能成为世代相传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作者耗费笔墨最多的艺术形象。从“水镜先生”司马......
-
〓 “鸡”:字里面有学问
《说文解字》:“鸡, 知时畜也。”《玉篇》也说:“鸡, 知时鸟。” 古代农耕社会, 寻常百姓家没有计时器, 也许正是鸡能啼晨给农家带来方便的缘故, 鸡才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鸡,鸟纲,锥科家禽。远在游猎时代,鸡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鸡”字就有十种以上的写法。图1、图2似鸡侧视状,图3为鸡正立而头朝左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