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陵之战——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
-
〓 什么是禅宗“一花五叶”?
“一花五叶”指禅宗宗派的源流。“一花”指禅宗之源——由达摩传入中国的“如来禅”;“五叶”指禅宗之流——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密宗)之一,最具有民族特色。它以慧能南禅为主脉,首创......
-
〓 国学小知识: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隋唐以来,乡试(解试)与会试(省试)考试内容大致相同。唐朝初年,进士科的考试仅考试时务策。唐高宗时期,加试杂文、帖经。到中宗神龙元年(705),科举考试就形成了“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的三场考试制度。所谓“杂文”,在唐中宗以前主要是指箴、铭、论、表之类,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才开始专用诗赋。北宋初年,沿袭唐及五代......
-
〓 正始石经
《正始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正始石经》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东汉末年战乱之后,魏文帝黄初元......
-
〓 国学小常识:锁院是怎么回事
这是科举制度盛行时代的一种特有的考官回避制度。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以及名次的先后,并进一步决定该考生一生的生活轨迹,这就要求科举考试必须做到最基本的公开、公正、公平。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则,锁院以防请托,就是历史上实施的一种防止科举考试中发生徇私舞弊行为的有效方法......
-
〓 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选介:上阳台帖
唐李白 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 《上阳台帖》是李白所书自咏四言诗,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正文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后纸、卷前后及隔水上还有宋、元、清及近代多位收藏者的题跋、观款、鉴藏印。 此帖曾入......
-
〓 建安七子——雅好慷慨,梗概多气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
〓 五刑——墨劓剕宫辟,笞杖徒流死
中国古代对罪犯使用的五种刑罚的总称。中国自夏代就开始有了刑罚,商代墨、劓、刖、宫、大辟五刑在古文献和甲骨文中都有记载,到西周已较普遍施行。西汉初曾废除残伤肢体的肉刑,以笞、杖代替。虽至汉末肉刑并未真正废除,但传统的五刑制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历魏、晋、南北朝,不断有关于废除和恢复肉刑之争,并对原有的五刑屡加更定。到隋、唐时......
-
〓 国学小知识:何谓两榜?何谓放榜?
何谓两榜 科举考试中,举人试和进士试各为一榜,合称为两榜。由举人而考中进士,称“甲榜”。甲与乙对立而言,取中举人称乙榜,也称为一榜。两榜之称,开始于唐朝。当时的进士会试,分为甲、乙两科,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两榜”。元朝在举行的为数不多的科举考试中也分为左、右两榜。元朝统治者将当时天下的人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
-
〓 国学小常识:雁塔题名是怎么回事?
雁塔,指今天陕西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在大雁塔内题名,寓意指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唐代的新科进士在参加完曲江会宴后,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题名于雁塔。唐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记载:“慈恩题名,起自张莒,本于寺中闲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唐中宗神龙年间,新科进士张莒游览京城名刹慈恩寺,一时兴起......
-
〓 什么是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一)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清代内阁在故宫东南角,文华殿之南,是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清内阁大库,隶属内阁。在内阁的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下,设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等机构。其中典籍厅掌管内阁大库红......
-
〓 旧时娱戏:中国古代赛马与马术运动
巩乃斯的春天 郐振明 赛马与马术运动在古代也称为“驰逐”或“走马”,是以马的骑乘与饲养为基础的体育活动。早在公元前13世纪的商代晚期,人工饲养马匹并将马用于骑乘和争战就已经出现,至春秋战国时,赛马和马术活动就已形成,因此赛马活动迄今在我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赛马活动的产生是以远古的游猎生活为基础的。在......
-
〓 世袭制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使社会形成稳固的血缘家庭。世袭制概念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很容易被普遍群众接受。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
-
〓 桂陵之战——批亢捣虚、围魏救赵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
-
〓 “小岁酒”该作何解释?
“小岁酒”该作何解释?我以为,“小岁酒”就是屠苏酒。《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酒部》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陀方也”。 元日饮屠苏酒由小岁数的人开始,逐次到大岁数的人,故屠苏酒可以称为“岁酒”或“小岁酒”。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
-
〓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腊八蒜有啥讲究?
今天是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关于腊八节的民俗,您知道有哪些吗?腊八节,前身为古代的腊日,是上古重要的年终祭祀日,起初并没有固定时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民俗专家赵玉霞说:“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做这样的一些活动,后来一直延续到宋代,这个腊八节就特别受重视,每逢腊八节这天的早上,宫廷里头就熬......
-
〓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常识
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有哪几种主要方式?中国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世袭制和选拔制。秦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选拔制主要有察举、征辟制、......
-
〓 分居两岸的《鸟谱》
《鸟谱》之建华鸭 故宫博物院提供 《仿蒋廷锡鸟谱》(简称《鸟谱》)共十二册,其第一至四册随清宫旧藏的大批珍贵文物,被蒋介石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目前,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第五至十二册则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该《鸟谱》每册的画幅尺寸及装裱形制均相同,即纵41.9厘米,横43.9厘米,为左右对开式。右页绘工笔重......
-
〓 古人喝开水吗
中国人有喝开水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大家随手可得的开水,对古人来说却是奢侈品。木炭在古时是烧火做饭的最佳燃料。但这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的。因为其价格特别昂贵,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及富贵人家才用得起。自古宫廷和政府部门都有供炭制度保障。唐朝的“木炭使”、元朝的“柴炭局”、明朝的“惜薪司”、清朝的“柴炭处”等,均下辖柴炭厂、山......
-
〓 “悬梁刺股”别误用
“悬梁”和“刺股”说的是古人勤学的佳话,是有来历的。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以“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