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袭制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使社会形成稳固的血缘家庭。世袭制概念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很容易被普遍群众接受。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
-
〓 国学小知识: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隋唐以来,乡试(解试)与会试(省试)考试内容大致相同。唐朝初年,进士科的考试仅考试时务策。唐高宗时期,加试杂文、帖经。到中宗神龙元年(705),科举考试就形成了“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的三场考试制度。所谓“杂文”,在唐中宗以前主要是指箴、铭、论、表之类,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才开始专用诗赋。北宋初年,沿袭唐及五代......
-
〓 四始六义——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诗经》有四始,关于此“四始”各家说法不一:一、一般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二、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
-
〓 《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何青翰:思考现代与传统的并行
作为一本自创刊起就将“与大时代同频共振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作为办刊使命的学术刊物,《探索与争鸣》长期以来以发现和扶持青年学人为己任。2013年底,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上海市社联党组的领导下,《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启动实施了包括“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在内的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目前这......
-
〓 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选介: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局部)明高28厘米,底座径13.3厘米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通过衣衫的褶纹,观众可以感觉出观音的肢体形态。 明代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树一帜。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大师何朝宗之手,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高超水平,是何朝宗传世......
-
〓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常识
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有哪几种主要方式?中国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世袭制和选拔制。秦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选拔制主要有察举、征辟制、......
-
〓 “悬梁刺股”别误用
“悬梁”和“刺股”说的是古人勤学的佳话,是有来历的。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以“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已至,农历壬寅年也行将结束。在冬至这一天,白天在全年间达到最短,黑夜达到最长。南朝崔灵恩《三礼义宗》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自冬至起,白昼逐日增长,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因此古人认为天地阳气自此时起开始兴作渐强。冬至......
-
〓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人物的先后顺序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繁复驳杂,现择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文明传承具有深远影响的部分主要人物给以简介。一、盘古、伏羲和女娲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自应为中国最早之神话人物;相传女娲和伏羲氏是兄妹二人。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说明其应为中华早期女神;伏羲氏“始作八卦”,此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滥觞。又传其曾作网罟,说明其时当为早期渔猎时代。......
-
〓 分居两岸的《鸟谱》
《鸟谱》之建华鸭 故宫博物院提供 《仿蒋廷锡鸟谱》(简称《鸟谱》)共十二册,其第一至四册随清宫旧藏的大批珍贵文物,被蒋介石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目前,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第五至十二册则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该《鸟谱》每册的画幅尺寸及装裱形制均相同,即纵41.9厘米,横43.9厘米,为左右对开式。右页绘工笔重......
-
〓 叶淑穗:守护鲁迅文物
幼时的叶淑穗和母亲姚秀贞。学人小传叶淑穗,广东番禺人,1931年生于北京。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心理系,后转入经济系。1951年参军,到解放军后勤学院任教。1956年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曾任资料组组长、文物保管组组长,长年从事鲁迅文物的征集、保管和研究工作。著有《鲁迅手稿经眼录》《从鲁迅遗物认......
-
〓 曹定云:商“司母戊”不应错为“司马戊”
商“司母戊鼎”(如图)于1939年3月出自河南省安阳侯家庄武官村。1959年由南京博物院移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为国之重宝。“司母戊鼎”之定名,公认是郭沫若所为。鼎铭一共三字,即“司母戊”。该鼎名震华夏,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都会提到它。它是商代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化......
-
〓 潘春华:闲话历书
上世纪30年代印制的《故宫日历》 历书,旧时称“皇历”、“通书”、“历日”、“时宪书”等,在民间已流传1000多年的历史。历书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古人把每一天的宜忌都记在日历上,作行动指南。 封建时代,历书是由皇帝委任京城钦天监颁布的,传说唐文宗李昂曾下令,历书必须由皇......
-
〓 “小岁酒”该作何解释?
“小岁酒”该作何解释?我以为,“小岁酒”就是屠苏酒。《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酒部》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陀方也”。 元日饮屠苏酒由小岁数的人开始,逐次到大岁数的人,故屠苏酒可以称为“岁酒”或“小岁酒”。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
-
〓 古代服饰:云鬓簪事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就是玉簪。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而簪源于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后于顶端雕镂纹饰,所以簪体加长。钗以装饰为主,又名花钗。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实际上就是较大的花钗。 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
-
〓 正始石经
《正始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正始石经》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东汉末年战乱之后,魏文帝黄初元......
-
〓 国学小知识:何谓两榜?何谓放榜?
何谓两榜 科举考试中,举人试和进士试各为一榜,合称为两榜。由举人而考中进士,称“甲榜”。甲与乙对立而言,取中举人称乙榜,也称为一榜。两榜之称,开始于唐朝。当时的进士会试,分为甲、乙两科,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两榜”。元朝在举行的为数不多的科举考试中也分为左、右两榜。元朝统治者将当时天下的人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
-
〓 开悟堂聊砚④:砚上汉风
从汉代起,人们对这种研磨工具就不再叫研磨器,而改称砚了。汉之前,汉字书写以朱砂书、漆书、墨书并举,所用之研磨器,无典籍与系统的考古发掘实物可考。故夏商周秦虽有研磨器可用,然砚制基本延续史前研磨器。尤为重要的是,秦以前的研磨器基本是古人就地取材,选择自然、适用的石块为研磨器,没有在原石基础上进行加工或刻制纹饰。因此目前只......
-
〓 在巴黎听昆曲,让中国好戏闪耀世界舞台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水袖半掩面的杜丽娘又一次婉转吟唱起《牡丹亭》,只不过这一次,台下的观众变成了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法国时间9月14日下午,“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也拉开了今年的中国昆曲文化展览的大幕。14、15日连续两晚,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演员们带着南昆......
-
〓 浔阳三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隐居文人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合称。萧统《陶渊明传》:“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