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图洛书——上古星图,宇宙魔方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
-
〓 “艳阳天”是指夏天吗?
炎炎夏日,全国人民都在与酷暑做斗争。许多记者在报道中总喜欢用“艳阳高照”来形容高温天气。某晚报8月21日的新闻标题《重拾夏日艳阳天》,让人哭笑不得。“艳阳”多指春天的太阳,实与夏日没有关联。用“骄阳似火”或“烈日当空”来指夏日的天气更为妥当。 “艳阳”指明媚的风光,多指春天。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五首》中......
-
〓 成语百物:剪烛西窗——说“剪”
成语“剪烛西窗”,原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后泛指亲朋好友的聚谈。典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又作“西窗剪烛”,“待归来细问当年事,有谁念残香冷腻,共话却潦倒西窗剪烛时。”(明·陈汝元《金莲记·便省》)。 剪,即剪刀;用剪刀铰断......
-
〓 德业并进|中国古代书院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教化人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培养出许多彪炳史册的社会栋梁之材。书院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核心就在于书院教育始终将“德业并进”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课程设计重“修德”与进业书院课程,不同时期、不同书院略有差别,但大都以培养......
-
〓 天贶节与晒书节
宋人许月卿有一首《天贶》诗:“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今朝书上考,同日是生辰。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明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天贶”即上天恩赐的意思,在宋朝是一个节日。《宋史》“本纪第八·真宗三”记载: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宋真宗就是那个签订“澶渊之盟”的皇帝赵恒。1004年秋,......
-
〓 王立新|历史上的神医华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尽管《三国演义》中的华佗,跟历史上实际的华佗有一些事实上的出入,但华佗作为神医的美名,却主要是通过《三国演义》传播出来的,所以,后世的中国人在这一点上都得感谢罗贯中这位湖海散人。华佗确实是位了不起的医生,《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有他的传记,《后汉书》的传记在《方术传》里,《三国志》的传记在《方技传》中。华佗“年且百岁......
-
〓 湖笔一支文脉长
赞王一品斋笔庄(中国画) 潘天寿 文房四宝,湖笔为首。千百年来,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在浙江湖州善琏隐居时“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由此开启了2000多年的制笔历史。 湖笔历来深受文人学士和书画大师......
-
〓 瓷画上娃娃为何都“大头”
婴戏图是历代瓷绘艺人都喜欢的题材。唐铜官窑瓷绘上有持莲童子,宋金磁州窑瓷画上的婴戏题材更为丰富,有童子钓鱼、赶鸭、放风筝等。明青花瓷器中,有庭院婴戏和郊外婴戏。永乐、宣德时期,孩童圆脸、前额大;空白期(指明代正统至景泰时期,官窑停烧,民窑产量很少,有些文献称黑暗期)到成化时期,小孩前额有飘起的刘海;晚明时期,孩......
-
〓 下笔千言就 天下可担当 殿试述略
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二甲四名进士秦潮殿试卷(局部) 殿试,顾名思义,于皇宫大殿举行,且由皇帝亲自命题并主持之考试也;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所施行的一系列考试中,属于最高级别的考试。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成形于唐,定制于宋,集大成于明清。而殿试之制,则始于武则天。其于改大唐国号为大周之天授元......
-
〓 明代书院的四次“灭顶之灾”
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思想控制愈来愈加强,特别是到严嵩当政,宦官魏忠贤专权,特务遍地,牢房私设,不许自由讲学。所以从嘉靖、万历以后,连续四次禁毁书院,政治对书院的干预达到了顶峰。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游居敬上疏斥责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请求皇帝“戒谕以正人心”。嘉靖一方面......
-
〓 “解元”漫谈
明代唐伯虎经常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钤盖这枚“南京解元”印章。 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了“解xiè元”。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称解元,由所......
-
〓 农历马年为何“闰九月”?
新华社天津2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在人们美好的新年祝福声中,农历马年开始了。很多人都知道马年是个闰年,有个“闰九月”。那么,马年为何是“闰九月”呢?天文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马年农历九月没有“中气”所致。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我国农历规定大月......
-
〓 重庆巫山发现一件文物,专家鉴定后直呼了不得,恐要改写人类历史
课本曾经告诉我们,山顶洞人是人类最早的智人,是最聪明的原始人类,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可是,重庆巫山的惊世发现,恐怕要改写对原始人类的认知了。或许,山顶洞人并非是最早的原始人类,东亚人的祖先其实在重庆巫山。要了解巫山,得先从巫山博物馆开始。巫山博物馆收藏有一小段人类左侧下颌骨,下颌骨上还保留有两颗牙齿(馆内为复制品,原件......
-
〓 中国各一级行政区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
-
〓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人物的先后顺序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繁复驳杂,现择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文明传承具有深远影响的部分主要人物给以简介。一、盘古、伏羲和女娲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自应为中国最早之神话人物;相传女娲和伏羲氏是兄妹二人。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说明其应为中华早期女神;伏羲氏“始作八卦”,此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滥觞。又传其曾作网罟,说明其时当为早期渔猎时代。......
-
〓 刘昌宇:秋的别称
秋季有三个月,分别称为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合称三秋。其中七月又称为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称为正秋、中秋、桂秋;九月称为晚秋、凉秋、暮秋。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按照五行之说,秋在五行中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汉书·五行志》:“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
-
〓 韩孟诗派——笔补造化天无功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也是诗歌发史上早期典型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此派较为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古人评价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韩愈、孟郊的......
-
〓 《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何青翰:思考现代与传统的并行
作为一本自创刊起就将“与大时代同频共振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作为办刊使命的学术刊物,《探索与争鸣》长期以来以发现和扶持青年学人为己任。2013年底,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上海市社联党组的领导下,《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启动实施了包括“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在内的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目前这......
-
〓 北京的旧城门——内七外九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
-
〓 经学今古文之争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书。秦初,秦始皇为箝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当时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