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文化述略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中,宋徽宗身旁小几上摆放着香炉。 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神农尝百草,历代用不同的香具、不同的出香方式,把不同的香料薰烧于礼仪、宗教、医疗、社交、居家生活、个人怡情等活动中。 香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香料、采用不同......
-
〓 什么是名家?
名家称呼的由来《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家其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名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末,郑国大夫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刘向序《邓析书》......
-
〓 韩孟诗派——笔补造化天无功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也是诗歌发史上早期典型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此派较为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古人评价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韩愈、孟郊的......
-
〓 宗法制
概述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
〓 节趣:思“花朝”
小蓟上的云粉蝶。 李元胜/摄影“焙出新茶煮,帘垂老酒招。春和民气乐,几日是花朝”。品着早春茶,读着宋代诗人李曾伯的诗句,不由得想起,花朝节快到了。然而,仲春二月,谁都知道有个令人兴奋的“龙抬头”,但不一定知道古代还有个芳香四溢的花朝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诗中提到的“花朝......
-
〓 什么是“三通”?
一般将《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政书合称“三通”、“前三通”。《通典》《通典》,唐杜佑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编成,历时三十馀年。本书记录上起黄虞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于唐代叙述尤详。全书200卷,附考证1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
-
〓 漫话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但对其起源形式,存在着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汉武帝采纳方士谬忌的奏请,在甘泉宫中设立“泰一神祀”,从正月十五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地在灯火中祭祀,从此形成了......
-
〓 国学小常识:锁院是怎么回事
这是科举制度盛行时代的一种特有的考官回避制度。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以及名次的先后,并进一步决定该考生一生的生活轨迹,这就要求科举考试必须做到最基本的公开、公正、公平。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则,锁院以防请托,就是历史上实施的一种防止科举考试中发生徇私舞弊行为的有效方法......
-
〓 清康熙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本品小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承矮圈足,窄小整齐,外壁满施豇豆红釉,腹部刻团螭龙暗纹三组,图案紧凑自然。圈足内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款字书写遒劲有力,青花发色深沉。 太白尊又名“鸡罩尊”,为康熙时期官窑典型器形,规格基本一致。《匋雅》中有云“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具备,惟红......
-
〓 三曹——文坛领袖,文风各异
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并称。因他们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居于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三曹都生活于汉末动乱年代,不同程度参与了频繁、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现实主义传统。但由于他们的经历等的差别,文学的成就的不同,风格也有差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评论......
-
〓 中国各一级行政区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
-
〓 “解元”漫谈
明代唐伯虎经常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钤盖这枚“南京解元”印章。 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了“解xiè元”。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称解元,由所......
-
〓 马陵之战——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
-
〓 农历马年为何“闰九月”?
新华社天津2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在人们美好的新年祝福声中,农历马年开始了。很多人都知道马年是个闰年,有个“闰九月”。那么,马年为何是“闰九月”呢?天文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马年农历九月没有“中气”所致。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我国农历规定大月......
-
〓 经学今古文之争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书。秦初,秦始皇为箝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当时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
-
〓 北京的旧城门——内七外九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
-
〓 古人喝开水吗
中国人有喝开水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大家随手可得的开水,对古人来说却是奢侈品。木炭在古时是烧火做饭的最佳燃料。但这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的。因为其价格特别昂贵,一般只有皇宫、官府及富贵人家才用得起。自古宫廷和政府部门都有供炭制度保障。唐朝的“木炭使”、元朝的“柴炭局”、明朝的“惜薪司”、清朝的“柴炭处”等,均下辖柴炭厂、山......
-
〓 明代书院的四次“灭顶之灾”
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思想控制愈来愈加强,特别是到严嵩当政,宦官魏忠贤专权,特务遍地,牢房私设,不许自由讲学。所以从嘉靖、万历以后,连续四次禁毁书院,政治对书院的干预达到了顶峰。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游居敬上疏斥责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请求皇帝“戒谕以正人心”。嘉靖一方面......
-
〓 王立新|历史上的神医华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尽管《三国演义》中的华佗,跟历史上实际的华佗有一些事实上的出入,但华佗作为神医的美名,却主要是通过《三国演义》传播出来的,所以,后世的中国人在这一点上都得感谢罗贯中这位湖海散人。华佗确实是位了不起的医生,《后汉书》和《三国志》里都有他的传记,《后汉书》的传记在《方术传》里,《三国志》的传记在《方技传》中。华佗“年且百岁......
-
〓 什么是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一)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清代内阁在故宫东南角,文华殿之南,是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清内阁大库,隶属内阁。在内阁的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下,设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等机构。其中典籍厅掌管内阁大库红......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