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氏代齐——收买民心,礼崩乐坏
在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联合鲍氏以及大族栾氏、高氏合力在齐灭了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又共灭栾、高二氏。田桓子继而讨好公族与国人:「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从而取得了公族与国人的支持。至齐景公时,公室腐败,剥削沉重。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采取了一些争取民心的有效措施......
-
〓 数字经济助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魏梦佳)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城市地标鼓楼和钟楼前后纵置、静静伫立。步入鼓楼,正在展出的数字互动体验展“时间的故事”,通过光影秀、交互体验等方式诠释古人的宇宙观、时空观,让参观者身临其境领略古老建筑与数字创意碰撞出的时尚火花。今日之中国,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以大众更可近可感的数字化形态呈现,焕......
-
〓 记一副对联 学十点知识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
-
〓 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选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宋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樽是宋代汝窑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仿汉代铜樽造型,口型规整,仿古逼真,釉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也藏有一件 正在古陶瓷研究中心(延禧宫)“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
-
〓 重庆巫山发现一件文物,专家鉴定后直呼了不得,恐要改写人类历史
课本曾经告诉我们,山顶洞人是人类最早的智人,是最聪明的原始人类,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可是,重庆巫山的惊世发现,恐怕要改写对原始人类的认知了。或许,山顶洞人并非是最早的原始人类,东亚人的祖先其实在重庆巫山。要了解巫山,得先从巫山博物馆开始。巫山博物馆收藏有一小段人类左侧下颌骨,下颌骨上还保留有两颗牙齿(馆内为复制品,原件......
-
〓 易学流派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易学是古人在观察天文、气象等自然现象中,发现的一整套认识、分析和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早期,有关易学的经典有《连山》、《归藏》、《周易》,人称三易,后来由于《连山》和《归藏》的失散,仅《周易》得以完整流传下来,但是,易学的范围是包括对“三易”的研究。易学在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
〓 格律诗词与自由诗词相对 根本区别在讲不讲格律
格律诗词是个适合与自由诗词相对举的名称,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讲不讲格律。在数千年中华文化中发育成熟的格律诗词,近百年来被称为“旧体诗词”。它有五大格律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对仗、押韵。二十世纪以来兴起的自由体诗歌,国人习惯称之为“新诗”。这是相对于“旧体诗词”而言的。新诗不讲究格律,形式完全自由随意。然而新、旧之称,是......
-
〓 古人如何计时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懂得计时的国家。大约商朝后期,中国就出现了把一昼夜分为100等分的百刻计时制,而且历朝历代沿用不衰,一直到清末才废止。因为出现了百刻计时制,因此中国古代便拥有了统一的计时标准。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先人的一个伟大创举。 有了计时标准,古人都发明了哪些计时器呢? 日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
-
〓 红楼梦:香菱的悲惨结局,一个小妾无可挽回的绝境
做妾室,是古代无数丫环的终极奋斗目标。这也可以理解,丫环的出路,一般有两种,要么是年纪到了,配个小厮,生下来的后代,还是奴才,重复着被剥削压榨的命运。要么,就是被某位老爷或少爷相中,成为屋里人。后者当然要强得多,这意味着一越成为半个主子,后半生衣食无忧。如果可以生下一儿半女,那更是有指望了。虽然丫环们为了做妾室明争暗斗......
-
〓 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皮影表演 韩业庭摄/光明图片威风凛凛的龙头蜈蚣风筝、憨态可掬的彩塑娃娃、精致绝伦的剪纸窗花……为期一个月的“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近日落下帷幕。这次展览展出的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民间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与风俗。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
-
〓 什么叫“骚体诗”?—— 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骚体诗,就是指《离骚》一类的诗。骚体,亦称楚辞体,在《汉书•艺文志》属“诗赋”一类。它起于战国时的楚国,是屈原创立的。屈原以及其他诗人用这种文体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这也就是骚体诗的基本特征。这种“骚体诗”,较之于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究竟有些什......
-
〓 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
-
〓 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从公元424年至453年,前后共三十年。元嘉年间,文人辈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时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颜、谢的社会地位较高,诗风典雅绮丽,属于主流派,而鲍照的诗既有与正统诗风一致之处,同时又开创出一种通俗浅显、奔放流畅的风格,到唐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谢灵运画像谢灵运(3......
-
〓 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时下,报刊文艺评论中,频现“不瘟不火”误作“不温不火”,一字之差相去甚远。如京华某报副刊评说电影《李双双》主演张瑞芳时,如是写道:“张瑞芳却认为,必须把李双双的大气泼辣都表现出来,人物个性不能不温不火,表演要放得开……”无独有偶,蓉城某报副刊《文艺评论》版中评川剧《卓文君》中亦有“不温不火”的评说:“……使得该......
-
〓 什么是十八般兵器?
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和般武艺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我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埃尔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时......
-
〓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一、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
-
〓 中国古代兵制常识
师:商、西周军队组织单位。军中五人为一伍,伍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商代有三师,西周有六师。历代沿用其制,人数多少不一。三师:商代军队组织,分左、中、右三师。西六师:西周时周王的禁卫军。驻屯于西土,共六师。成周八师:西周时驻屯于成周(今洛阳市)的宿卫军,共八师。用于守卫中原和征伐南方各族。殷八师:西周时驻......
-
〓 什么是会要?
会要,是以某一朝代的国家制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为主要收辑内容的一种史书。由于会要内容涉及典章制度,其所保存的原始历史数据较为丰富,可以弥补二十四史的志、表之不足。最早编成的会要是《唐会要》,由五代王溥(922年~982年)撰着,宋清两朝代也开始有类似作品,宋代的修史机构最多,有史馆、编修院、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
-
〓 “石渠宝笈特展”书画选介:【唐】韩滉·五牛图卷
布展时,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五牛图》【唐】韩滉 五牛图卷《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七玺全 韩滉(723年—787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五牛图》是作者的传世名作,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牛......
-
〓 三家诗
…此。今综而论之,狃于所习,蔽于所见,选择去取之间,未为公明。如梁邱贺乃忌贤嫉能之小人,欧阳、大、小夏侯皆汉之俗儒,为郑康成所贱。三家诗鲁为近之,而齐、韩则疏甚矣,乃皆得立。至若《尚书》有孔氏古文,杜林、卫宏、贾逵所传,乃孔壁真本,《诗》毛氏出于子夏,《春秋》左氏亲受孔门,《…公、孔子之真本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