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仙信仰及其当代观察
神仙信仰在当代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信众,对道教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当代神仙信仰进行一个即使非常粗略的观察,也会发现信众群体以及教外人士中尚存在着某些曲解和误解。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传统复兴的现实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道教发展的扛鼎者,教职人员能否认识到这一现象对道教发展的价值,能否正确......
-
〓 道教转型与唐人的心性修仙
中晚唐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大环境的改变,一度如日中天的神仙道教被迫进行相应的自身变革。外丹术在盛行较长时间之后,由于中毒事件日多、惑主乱政、奢靡腐败的不良影响及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宣告失败,给道教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既然炼丹不能够成仙,那么是否神仙实有,又如何才能够成仙?在 道与术之间暴露出来的......
-
〓 庄子思想的宇宙观
庄子思想的宇宙观 上 同“孔孟”一样,“老庄”也是今天我们熟知的一个名词,这个词也起源于汉代。老子思想对先秦的诸多思想都产生过影响,从表面上看,老子思想对庄子的学说影响最大。而庄子在他的著作《南华经》中对老子又是赞扬有加,于是后人将老庄合称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与孟子自称是孔子的传人不一样,庄子没有自称是老子的传人。而......
-
〓 测字秘牒—长字
一人书长字问:“买一骑好否?一日可行几多路?”余曰 :“马化龙肠,千里龙驹也;良字脚,德力兼全,宜买。若乘 之,自然驰聘得意。”...
-
〓 测字秘牒—子字
一人书子字问曰:“有一女,先曾许某氏儿,实未受聘。 今父母欲嫁之而是儿欲以赖婚讼官,此事吉凶何如?”余曰: “蜉□之羽,只取一时之荣,不顾后来之患。今官司将欲成矣, 谁教你存心不好耶?明明一好字也,谁教你去其女耶?”其人 复以童字问曰:“今彼狡童欲于未鸣官时,先勾恶党肆行抢亲, 保策可以御之?”余曰:“童字似重,若到官......
-
〓 术数学的流传(6)
十七、扶乩 又称扶鸾、扶箕,为古代流行于知识阶层之间的通灵预测术。将乩笔缚在丁字形木架(乩架)上,请两名“鸾生”架乩在沙盘上写字,请神问答吉凶。以乩降神之术古今多有记载,许地山先生有《扶箕迷信底研究》一书传世。 十八、杂占 古代术数家为了预测世事人生,流传的占验之术种类甚多。《后汉书·方术传》云:“神经、怪牒、玉策、金......
-
〓 老子的道本体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有”就可以视为天下万物借以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的形而上的根本依据,“无”就成了“有”借以存在的形而上的根本依据。老子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历史观。特别是治国论犹如一片原始森林。“道”是老子及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论是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础、核心和逻辑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对道的规定性和实质的把......
-
〓 庄子:入世者拿权威毫无办法 独立是遁世产物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庄子·外篇·在宥》 世上的俗人,都喜欢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同,不喜欢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呢?其用心是自己的出人头地。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其实何尝能够出人头地呢......
-
〓 三“道”合一的哲学法则
三“道”合一的哲学法则品读《老子》,如茗一壶清茶,淡雅、自然、朴素、飘逸,钻研《老子》,如入芝兰之室,馨香、博大、深邃、隽永。对于中国哲学,老子娓娓地讲叙了天、地、人的奥秘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唯心且辨证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宗教,《老子》给历代的宗教家以启迪,成为道家学说的理论之源,时至今日仍影响深远;对中......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3)
三十二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有三宝,抱而持之: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检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慈垣之。三十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與,善用人者......
-
〓 测字秘牒—元字(一)
一人书元字问六甲:“男女何居?”余断曰:“二八之形, 巽卦之变,生女无疑。”复以问他相字者,则不察字理,辄曰 :“生男。”至分娩,果产一女。...
-
〓 关于老子的一句名言
在《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于这句话,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助。首先,什么是“为学”、“为道”?“为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对于这些东西,人不去学习......
-
〓 也说“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答尹振环先生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见《哲学研究》2003年第1期,以下简称“尹文”),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见《哲学研究》2001年第6期,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
-
〓 老子哲学源流(下)
【摘要】关尹子遗著郭店《太一丙》(“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提出了“太一生水”、“太一藏于水”两个命题,“生水”之“太一”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或曰“混沌之气”;“藏于水”之“太一”指混沌运动变化所显现出来的大自然力。“太一藏于水,行於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藏于水”之“太一”即是“道”......
-
〓 庄子哲学:社会观
一、养生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庄子的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现实观和他的纯粹思辨的哲学本体论是一致的。庄子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建立,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庄子在政治、人生、历史、社会现实中的感触和经验分析。不过,作为以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为追求目标,以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为中心的庄子哲学,其哲学体系一旦形成,庄子的社会观作为其......
-
〓 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 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 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
-
〓 【解经闲谭】(3)
这又扯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来了。我们可以在《论语》里看到,有多处提到一些当时有名的隐者。孔子对这些道家人物也颇为尊重,全然没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思,可能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好汉惜好汉,英雄识英雄。这种儒道领袖之间的相通相容的情怀,让人感慨、感动。不过,道家爱讲"无为",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长成,和谐共生,无......
-
〓 陈鼓应:道家思想在当代
道家思想在当代(摘要上)台湾大学哲学系 陈鼓应 一、近现代道家思想的兴起 中国传统文化常被简化为儒家文化,这主要缘于它在官方支持下罢黜百家,长期居于独尊地位。然而,时至近现代,随着政治与与社会动荡、科举制度的废止以及新思潮的冲击,儒家文化的特权地位渐渐丧失,随之而来则出现了诸子学复兴的局面。在这一局面中,道家因其特有的......
-
〓 老子向往的社会
老子哲学的全部思想.是为了救人救世,要为人的生存提供他所理想的社会环境和秩序。老子“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消极退让”的人生观,必然导致其带有循环意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观。老子“无为与不争”的政治主张,正是为实现他所向往社会的政治措施。老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都是自然唯物主义的,他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观也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
〓 李筌《黄帝阴符经疏》的真伪考略
李筌,号达观子,新旧《唐书》俱不载其身世,大约为唐玄宗(712-756年)至唐肃宗(756-763年)时人。按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卷首进书表,末署有“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筌上表”,推知筌在天宝二年(743年)尚为布衣。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提“李筌郞中为荆南节度判官”、“后为邓州刺史”,此说与曾慥《集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