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子翼》研究
有与无的关系:常有常无统一论 有至于尽头必归于无:“方其有欲之时,人皆执以为有,然有欲必有尽,及其尽也极,而无所更往,必复归于无,斯与妙何以异哉?”(道可道章注) 不可舍有以求无,有与无不可从外在形体上加以分别,有与无不是相对的两个东西:“虽然老子亦不得已这未悟者言耳,实非舍有以求无也。苟其舍有以求无,则是有外更有无,......
-
〓 老子的"无为"
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老子“无为”的本意。与何谓“无为”紧密相关的是谁之“无为”,也即“无为”者、“无为”的主......
-
〓 王蒙:向老子借点智慧
近年来图书界的盛会,王蒙先生几乎一个都没落下。2008年5月的全国书市上他的自传第三部《九命七羊》引起很大轰动,而在本届图书订货会上又推出了一部新作《老子的帮助》。与此前的《我的人生哲学》、自传不同,新书的主角不再是王蒙自己,而是老子及他的思想。在对老子思想的解读中,他融入了自己70余年的人生经历。从早年的青年布尔什维......
-
〓 庄子哲学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来自于他,来自于距我们2400年的这个我们称作“庄子”的人。纵横生死,豪迈豁达,终其一生,庄子一直对生命严肃而幽默,从未亵渎。这个夜里我翻开他的书,听他用河南口音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感到彻骨的凉意。 我不知道庄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在池塘前问鱼,......
-
〓 道教史
序言 此本不能说是著作,只将前人及时人研究底结果总撮起来,做为大学参考底书。本分上下,上编述道家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述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全书创见极少,成见也无,不完不备,在所难免,望读者赐教。民国二十三年二月编者识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 绪说“道”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
-
〓 周易参同契—流珠金华章第二十四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化为白液, 凝而至坚。金华先唱,有倾之间,解化为水,马齿瓓玕,阳乃 往和,情性自然。迫促时阴,拘蓄禁门,慈母养育,孝子报恩, 严父施令,教敕子孙。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 木荣。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 子当右转,午乃车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龙呼于虎......
-
〓 测字秘牒—装头测法
字从太极出,各具首尾,各有结构。测字之法不离羲画之 理,生生化化,变幻万端,因其所问之事而推之,据吾所触之 几而断之,百不失一。何以谓之装头?盖其所问之事与所写之 字,虽隐露吉凶,而首犹藏,如神龙不见首;我则添笔于上而 出之,灿如跃如,而字中之理全彰,故曰装头。 戊(茂)里(童) ?(死、苑) 古(罟、苦、居) 兄......
-
〓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
摘要:20世纪以来,诸子学勃兴,“以子证经”的学术传统被打破,《老子》及先秦道家学统得到重新审视。百年间围绕老子其人其书和“五千言”真谛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老子》文学研究虽寂寞却也成绩斐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对《老子》的文体形式、情感内涵、艺术特色与文章风格等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20世纪......
-
〓 按摩、导引和武术(2)
华佗五禽戏是中国导引术中的宝贵遗产,人在静极生动时会自发地做出虎、鸟、熊、猿、鹿的五禽戏动作,这和五行学说中的五脏、五志生克关系完全对应,看来五禽戏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机制的外部表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佛教在中国朝野上下赢得广大信徒后,传统文化亦喜托佛祖之名,例如名震中外的少林拳法和《易筋经》皆托名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
〓 道家思想与养生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各种哲学思想均程度不同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有所影响。比较而言,道家思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当前对医、道二者关系的一些评述却不甚正确。如有人认为“医学之有阴阳五行之说,原由道家渗入”,并以为具有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内容的医学理论体系乃“道家新创之医说” [①] 。也有人径以“《老子》的医学思想”、“《庄子》的医学思想......
-
〓 《老子·道经·一章》“玄之又玄”解
《老子》一书,自古及今注疏无虑数百家,而人言言殊,并无主流正统,而复缺乏讨论。其中《道经》之第一章,于全书有开宗明义之重要意义,近年虽有两三名家专文研究,亦未有定诂。因不揣冒昧,撰成此文,借助孔子2000网站作为首发,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虽然有关《老子》的大部分今译并非学术性的,但其所关联的问题却不容忽视。故文末偶搜集......
-
〓 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
摘要:张伯端在形而上层次以真一统帅真精和先天气,落实到形而下而有精、气、神三宝合修的主张。为了圆融地处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不得不把精气神的理论发展为性命理论。张伯端在综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分,发展了前人关于性命关系的思想,提出了先命后性、性命双修、重性轻命等思想,为后世道教的性命理论确立......
-
〓 测字秘牒—会意测法
烟(因风吹火之象,事必借力方成) 淋(楚汉争锋之象,主有口角是非) 霏(长虹截雨之象,事多阻隔不成) 蜃(飞龙破蛰之象,凡事主有权柄) 蓟(苏秦背剑之象,功名以待晚成) 居(跋胡幹尾之象,进退不得自如) 逢(劈破莲蓬之象,子必见伤) 字(乐子之无家,乃政繁赋重,不堪其苦之诗) 裕(补天浴日之象,必得大人......
-
〓 测字秘牒—象形测法
以字象物: 口了又 飞 马箫 廉 丨眉 木 云栅 以物象字: 乙(似鱼钩)亚(纱窗)弓(蛇)且(神主) 凫(啬 犯) 金(断柄伞) 外(旌旗)几(钟) 身(皂隶) 以字象字: 芒(破□)祀(破袍) 贵(破柜)虚(戏可) 殳( 收疫)工(进贡) 牙(穿心) 白(宿尾) 以意象字: 辛(似幸) 未(似来)......
-
〓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民生思想作一深刻探求,从中汲取有......
-
〓 浅谈道德经
道家思想为我国文化思想主流之一,《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原著五千余言,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包涵一个妙义,作者老子被誉为道家宗师,道教人士尊为太上老君,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他著的《老子》一书到了唐玄宗时尊称为《道德经》。“道”字代表中国的宗教观,同时包含了中国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
-
〓 庄子哲学的思想体系
一、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道兼有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在庄子中则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庄子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了空......
-
〓 测字秘牒—焉字
一人书焉字问病,余曰:“瘫症也。似马非马,不能行动 ;似为非为,服药无用。”其人曰:“果然!疯瘫四年矣,近 日以得足疾,故问之耳。”...
-
〓 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研究
摘要: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对南宋道教学者邵若愚的老学著作《道德真经直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其以“无欲”解《老》,追求“无心”之境,不仅反映了宋代老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而且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以及道教哲学在义理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关键词:邵若愚 《道德真经直解》 无......
-
〓 测字秘牒—欠字
至理测法 △欠字 一人书欠字问六甲,余曰:“明日生男,决非首胎。”时 十月初十,到次日果生男。其人复问字理,曰:“欠加两点为 次,故知非首胎。加土为坎。坎,中男也,故知生儿。初十来 占,加十一在旁成坎,则今日当产无疑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