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内十洲三岛记—凤麟洲
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 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又有山 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 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 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所续之际 终无断也。武帝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
-
〓 周易参同契—男女相须章第二十七
坎男为月,离女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 体不污伤。日失其契,阴侵其明,晦朔薄蚀,掩冒相倾,日消 其形,阴凌灾生。男女相胥,含土以滋,雌雄错杂,以类相求。 金化为水,水性周章,火化为土,水不得行。男动外施,女静 内藏,溢度过节,为女所拘。魄以钤魂,不得淫奢。不寒不暑, 进退和时,各得其和,俱吐政符。...
-
〓 《道德经》与实现人生完美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写道:“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道德经》,是“道”的具体化,她从人与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德的规律,指出万物本源“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效法的的道德法则。并且告诉人们,作为“道”之子的人,人的很多问题可以求“道”来解决,具体方法就是让人的......
-
〓 修真内景谈
田诚阳 作者简介: 田诚阳道长,山东单县人。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和易学。十八岁高中毕业之后,赴东海崂山学道,为玄裔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在山中悟道六年,得到道教内外功的传授。其间阅读了大量道教经典,并云游各地,寻访高真大隐。一九八七年在中国道教协会专修班学习。一九八九年常住北京白云观,通读了明版《道藏》5485卷。一......
-
〓 庄子和老子的比较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三教"。儒家大师以孔子、孟子并称,道家大师以老子、庄子并称,二者有着一个外表上近乎平行、对称的发展。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以互释、互明。害处是,既然认为二人在......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1)
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失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
-
〓 周易参同契—养性立命章第二十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秉躯, 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炁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 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 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和 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 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
-
〓 【解经闲谭】(2)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从司马迁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老子当年在周朝出任过"守藏室之史"的官职,这个职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在这里也交代得比较详......
-
〓 《老子的帮助》:前言(2)
第六,他带来的是汉字所特有的表述的方法、修辞的方法、论辩的方法、取喻的方法、绕口令而又含蓄着深刻内容的为文方法。他将汉字的灵活性多义性多信息性弹性与概括性简练性发挥到了极致,他贡献给读者与后人的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警世、页页动心、处处奇葩、自由驰骋、文如神龙巨鲸。这是汉字的真正经典,是汉字古文的天才名篇。 ......
-
〓 道家哲学思想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所以称之为道家。道家创立于春秋后期,创始人为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由于对“道”的理解不同,到战国中期,道家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形成老庄学和黄老学两大不同派别。前者的思想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后者的思想以《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
-
〓 尚学锋:《淮南子》与西汉前期的文化气象
《淮南子》又名《鸿烈》,是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所作。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 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
-
〓 对语言边界的撞击——《老子》对“道”的言说方式初探
提要:“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对道与言的紧张,《老子》有深切的感受,《老子》为解决这一紧张进行了种种创造性的尝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探究。 关键词:道言负的方法显示的方法超逻辑地言说 作为早熟性的哲学著作,《老子》敏锐地意识到了“道”与言说之间的紧张。道能否说?如何说?道与说如何定位?对这些问题的玄思和......
-
〓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
一老子“天人合一”观中相关概念的含义。(一)、“天”的含义。老子的“天”是指宇宙自然之天。“天”者,宇宙自然也,无限性是其显著特征。老子认为“天”(即宇宙)是无限的,是无限小和无限大的统一;又是无始无终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十四章,以下只标明章节)它内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这是老子的大道宇宙观,......
-
〓 海内十洲三岛记—蓬丘
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 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 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玉宫,盖太上真人所居。 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
〓 术数学的流传(5)
十三、测字 将汉字笔画、字形、字义分开论证,以占断人事吉凶之术,称测字,又称相字、拆字。此术以求占者偶然一念所得之字而求占断,占者据字形、字意联想推理而决疑。相传邵雍精于测字,而后有谢石、朱安国、汪龙、胡宏、张九万、何中立、马守愚、范时行、沈衡章等人,皆精于此术。测字法有装头、接脚、穿心、包笼、破解、添笔、减笔、对关......
-
〓 “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
【内容提要】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可以称之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
-
〓 《列子》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列子》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其环境伦理思想包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不良影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对《列子》环境伦理思想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和利......
-
〓 测字秘牒—谐声测法
倒到秤称 叉差加家 非飞桃逃梨离 秤心(即称心) 齐(内中差了即差在内也) 耗(来日 到了,倒到同音) 莺(如问晴雨,但莺阴音同,主天必阴难问晴矣)...
-
〓 辟谷、服气与采气(1)
辟谷和服气之术,是早在秦汉方仙道中就流传的古老方术。盖古人心目中的神仙都是身轻如燕,体香肤洁,貌如处子,能腾云驾雾在名山大川自由遨游的人物。人要成仙,自然也须摈除污秽,服些珍奇轻香之物。人吃鱼肉和五谷、蔬菜,消化后不仅变成脂肪增加体重,而且还会排出粪便等污秽。因之道书中便有“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
〓 论西域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汉武帝开辟西域之后[1],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的使者、商贾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来到中土[2]。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东渐,大批的西域教徒来到中国传教,而中国的使者或僧侣也频频西行出使或取经,西域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其宗教文化必然会对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重大的影响。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道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