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穿“汉服”又有什么关系
从苏州大学生穿着“汉服”祭奠屈原(2006年5月31日中新网)引发各式各样的争议开始,到“苏州私塾先生上书建议‘汉服’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感谢”(2006年6月26日中新网),穿“汉服”的风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程度。拥护“汉服”的人们已经将“汉服”的价值重新提炼,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化遗......
-
〓 发扬人文精神,重视自我修养——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
一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纪念,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两千多年来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树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周边邻国,东亚地区,乃至欧美西方世界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现......
-
〓 学术大师集体失忆与研究生教育的困惑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以历史学为例,20世纪的历史学家可谓群星灿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陈垣、胡适、顾颉刚、傅斯年、吕思勉、徐中舒、蒙文通、柳......
-
〓 21世纪佛教研究的展望
当前我国的学术研究的现状是:佛教研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正在处于上升的时期;就佛学研究的人才而言,中青年已经成为佛学研究的主力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佛教研究人才的培养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现在每年仍在大学就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几十人之多,仅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的学生达30人以上,我国培养出来一批硕士和......
-
〓 就《清诗话考》回应吴宏一教授
作者简介:蒋寅,1959年生。1982年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受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文学专业首任客座教授,1999年任日本大谷大学真宗研......
-
〓 创造力与文学的自信
世纪更迭之际,人们都在关注着文学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中的前途与命运。二十世纪末文学的日渐式微,引起了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的担忧。文学精品和文学大师的出现到底依靠什么?文学走出现时代的低谷到底依靠什么?纵观文学史,真正的文学精品和艺术经典,一定是一个历史阶段人类最高创造能力的体现和表征。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曾指出,......
-
〓 国学何须时尚化——从“汉服运动”说起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以文化为资本的新经济时代,商业愈来愈凸现主导社会时尚的趋向。商家的炒作,已经长驱直入到从不以商品论处的国学领域。全民汉服21世纪以来,学术界一大盛事是国学的复兴,一个深藏在图书馆、寂寞良久的学问突然兴起,国学院、国学班、从幼儿到大学的国学教育遍地开花,并很快走向民众,形成社会思潮,这足以说明它已赢......
-
〓 单靠科学能够战胜迷信吗
随着法轮功一类的伪气功、真迷信的骗术的大曝光,全社会重新兴起了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的新风,许多科学家纷纷出来,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也有不少报纸设立了用科学战胜迷信的专栏,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重新树立科学的权威的意义,当然是一件大好事。然而,人们在宣扬科学的价值、树立科学的权威之时,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似乎科学是......
-
〓 不必对中国“口述历史”的未来悲观
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以睿智、幽默的主持风格而闻名国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认为中国的口述历史制作被世界各国“远远地被抛到了后面”。并由之提出,中国口述历史制作呼唤更多有识之士。(据新华网)崔永元不是第一次公开讲“口述历史”。早在2008年11月,他在国内一家媒体主办的讲坛上就主讲过“口述历史”。据说,那是崔永元第一次事......
-
〓 儒学“第四次浪潮”:激辩儒教
《社会科学报》原编者按:伴随着儒学的百年“厄运”,是儒学的数度“挣扎”,近年来,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热可以称为儒学复兴的“第四次浪潮”,与以往港台、海外的新儒家对儒学的心性传统的推崇相比,兹次儒学“浪潮”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儒学的治世功能的重视,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在此背景下,关于“儒教”的讨论就更显得紧......
-
〓 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与文化研究联姻是个全新的命题,新是新在文化产品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进入研究领域,促使书斋式的文化研究面向市场,这对传统的研究格局是一大冲击。什么是文化产业? 简而言之,是以文化产品作为商品进行资产增殖。应该说,从有商品以来,就有经营文化产品的商人,但是君子耻言利的传统使得文化研究者与商业行为自古就有一道鸿沟。现代......
-
〓 国际中国学(汉学)的范畴与研究者的素质
对我们中国学术界来说,对国外Sinology(中国学或汉学)的关注和研究,正在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它意味着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认识愈来愈深化;也意味着我国学术界愈来愈多的人士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文化作为世界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它的研究,事实上具有世界性。——或许可以说,这是二十年来我国人文......
-
〓 请平民进入史书
2000年1 月1 日在北京的九华山庄召开了全国第一届“1949年的中国”国际研讨会,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年份,可对这一年的研究却姗姗来迟,历经半个世纪才有了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会议的时间又安排在千禧年的元旦,在步入21世纪的第一天,回顾20世纪的风风雨雨,那是什么感觉? 如果这一年又......
-
〓 关于国学及国学一级学科设立的一些问题
内容提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考虑新增“国学”一级学科,本论文认为“国学”作为一个相对于“西学”而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中国固有学术中不能被西学化学科体系所囊括的那一部分。应该站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心高度看待设立过学一级学科的重要性。应设立专门的国学学科门,如果不能设立国学学科门,则应......
-
〓 汉学研究与逻辑的“通”及语言的“隔”之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博士回国在北大作了个《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况》的讲座,登载于2000年12月20日第72期《国际文化》。田博士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神童”(刘东语),我是早有耳闻的。拜读之余,获益良多,也有些感想不吐不快,以就教于田博士及广大读者(特别是对汉学研究有兴趣者)。文章题目是对鲁迅一篇名文的戏拟。此文提及国人......
-
〓 诉国学时代侵权案胜诉中华书局对此作出回应
2012年9月7日8月31日,中华书局诉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侵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案中称“二十五史”)著作权一案,历经一年半审理后,由北京海淀法院宣判。法院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生产、销售含有涉案作品的“国学电子馆M218C+”电子书,同时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中华书局经济损......
-
〓 学术商品化批判
商品,意指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物品,是为了盈利而制造出来并投诸市场,进行现金交易的产品。学术商业化就是把学术研究视作赤裸裸的盈利的工具,把研究成果作为冷酷无情,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在社会上兜售。如此,学术神圣的灵光变为利己主义的交换价值,作为公器的学术研究也沦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学术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尊严,而消减了它的......
-
〓 21世纪佛教研究之我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多元复合的传统文化结构中,儒、释、道三家是最重要的三大板块。中国的佛教虽源自印度,但在漫长岁月的流传中已经与中国旧有思想文化和习俗密切结合,演变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不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传播到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并作为文化载体为......
-
〓 文学批评何处去——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在学科建设,前沿批评,史料发掘,更新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影响,使其成为近20年来的一门显学,同时,当代文学研究也引起了国际汉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新的世纪已经来临的时刻,当我们有可能平静理智地审视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时......
-
〓 《论语》和中国文化
《论语》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可以说到现在也没有很明确。孔子许多思想是很好的,有许多积极的意见。书中的许多道理现在还是适用的,如对待人的要求、对待学问的要求等。对 《论语》的研究曾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宣扬的是一种封建反动思想,不值得学习;另一种认为它包含了古代文学的精华,有许多可以传承的地方。即使是现在,能够较深刻具体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