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琴艺术继承与发展的紧迫性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沉寂多年的古琴乘势而起,愈来愈活跃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焕发出久违的生机和蓬勃朝气。在“申遗”成功八周年之际,本报约请古琴大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龚一先......
-
〓 清华简《咸有一德》《说命》真伪考辨(一)
【按语】本文原是为一次学术讨论会(“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的参会论文,但在会前提交论文时被会议主办方(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及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协办)拒绝。数月前,会议主办方给我发来的会议邀请函(见附录:本次学术讨论会的邀请函)提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
-
〓 中华书局“二十四史著作权案”上诉状
8月31日,历时一年多的中华书局与国学网之间的“二十四史”著作权案一审正式宣判。中华书局因不服判决结果,于9月14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华书局“二十四史著作权案”上诉状因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上诉人不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二○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作出的(2011)海民初字第12761号民事判决,现提起上诉......
-
〓 韩剑律师:古籍点校不属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
在著作权理论上,此案争议不大,古籍点校、校勘等智力劳动不属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理由:1.据现代语言规则,以恢复古文原意为目的,如果据此进行点校的成果享有著作权,那么中国就没有人可以再进行古籍点校工作了,因为后者必然侵权。2.参照多个底本,对古籍文字进行纠错、补遗,属于文字性修改,并非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如果此类智力劳动......
-
〓 光明艺点:中国画如何雅俗共赏
有人说,中国画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有人说,欣赏中国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让更多百姓了解、喜爱中国画,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将推出系列访谈,让大家走近中国画。栏目主持:张玉梅本期嘉宾:杜滋龄全国政协委员、画家刘健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画家谢志高国家一级美术师 传承和弘扬是恒久命题刘健:中国画的践行者,始终要面对两个......
-
〓 当代书法最缺士气与正气
书法古来属传统文人士大夫之书斋雅玩,严格意义上,乃上流社会之专利。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解体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书写工具的改革,在人们眼里不乏神秘感的中国书法终于逐渐走下神坛,转向大众化、平民化,走向千家万户。这是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使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字的发明创造和历代的书法成果,理应为更多的人们使用和受益。......
-
〓 把传统文化的根栽回心里去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而生存下去。假如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灭亡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在某些特定时期,却有人执迷不悟。比如十年文革期间,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我们就挥动锄头,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这棵大树给挖倒了,用魏书生老师日前给沪上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做报告中的话说,“文革期间,我们把传统......
-
〓 何宁生:中国古代盛世的法制特征
大唐《开元礼》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西周“成康之治”、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清代“康乾盛世”等六次盛世。这些盛世通常发生于王朝前期,且具有如下共性:君主较为贤明、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国泰民安、军力雄厚、法律制度相对健全。不难看出,具备较为良性、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及其贯彻机......
-
〓 雄立东方 唯我有先——传承与弘扬黄帝文化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人文始祖黄帝,离不开孕育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黄帝文化,离不开推进国家繁荣进步的黄帝文明。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有着深远重大的意义。一⒈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史记》开篇《五帝本纪》的第一段文字写的就是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
-
〓 独创性判断在著作权法中最难
在著作权法中,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必须满足独创性的标准。如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且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然而,对独创性的判断是著作权法中最难的问题之一,对此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早期主要采用“额头出汗原则”,或者叫“辛勤收......
-
〓 书法不是闹着玩的
眼下玩书法成风。君不见某些所谓的书法中人,大笔一挥,横涂竖抹,墨点四溅,笔走龙蛇之间,还大言不惭地大讲特讲:书法就是玩出来的。甚至扩而大之,一言以蔽之曰:艺术都是玩出来的!书法真是玩出来的吗?对这种“玩的理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好像巴金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会见南斯拉夫作家时提到过:“我主张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
-
〓 为国家社会计 合则两利齐飞
看到“店”和“网” 出了矛盾、起了诉讼纠纷真是有些心急。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迄今已是百年老店了。在我的书架上有许多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我喜爱这里出的书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文史学术性强,二是品种多样,三是出版作风严谨。国学网在社会上也是有口碑的。我常常在这里闲逛,仿佛进入一间古色古香的书室,点上一支烟,泡上一杯茶,享受......
-
〓 霸王别姬:真实抑或虚假?
2010年11月15日《学习时报》刊发了《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一文(《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转载)。作者署名张剑锋。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笔者读完该文则想说:文如其名。该文乍看起来分析透彻,论证有力,似利剑出鞘,犀利无比。仔细阅读后却发现假设过于大胆,结论过于武断,令人有剑走偏锋之感。笔者是《史记......
-
〓 韩剑:论点校古籍的著作权
点校古籍的成果是否享有著作权?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点校古籍的性质,其次需要澄清著作权法保护什么以及保护标准,据此方可回答上述问题。一、点校古籍的性质。1、何谓点校古籍?点校古籍,指对古籍的古文原文进行校勘和标点,而校勘和标点是古籍整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道基础性工序。2、何谓古籍整理?根据古籍整理学者刘琳、吴洪泽合......
-
〓 古籍整理侵权盗版何时休?
2012年07月12日09:47在古籍出版社一次次将侵权方告上法庭后,业界呼吁修法予以明确,然而专家认为古籍整理版权保护不在立法重在实践——如何有效防范古籍整理作品被侵权盗版?这是古籍出版社一直头疼的问题。尤其网络环境下,作品的复制、传播更加简单和容易,很多古籍整理作品未经授权就被放置网上随意使用,大量的侵权盗版给著作......
-
〓 中华书局诉国学网侵权胜诉 整理古籍能获著作权
中华书局诉国学时代公司(即国学网)二十五史侵权一案,历经一年半审理后由北京海淀法院近日宣判,中华书局获赔2万元。中华书局律师任海涛称:“这标志着另8个起诉国学网的案子胜诉几率很高。”2011年3月,中华书局一纸诉状,将国学网的9个产品以剽窃罪告上法庭,仅其中国学电子书一个型号的产品就索赔227844元,九案索赔共计19......
-
〓 诉国学时代侵权案胜诉 中华书局对此作出回应
2012年9月7日8月31日,中华书局诉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侵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案中称“二十五史”)著作权一案,历经一年半审理后,由北京海淀法院宣判。法院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生产、销售含有涉案作品的“国学电子馆M218C+”电子书,同时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中华书局经济损......
-
〓 检察日报:当古籍点校遭遇数字出版
日前,国学时代公司(即国学网)因不服中华书局诉国学时代公司点校本“二十四史”与《清史稿》等电子产品侵权案的二审判决,向北京市高级法院提出再审申请。2011年3月开始的这一诉讼,焦点在于,中华书局认为国学网使用了他们点校后的古籍,侵犯了中华书局的著作权。经点校后的古籍版本是否具有著作权?如何判断两件点校作品具有实质性相似......
-
〓 你以为你是谁?打捞失落的家族历史
演员陈冲知道自己的外公张昌绍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但她不知道外公自杀前的所思所想。央视主持人阿丘心中一个巨石般的家族隐私是:自己的外公、外婆到底是不是叛徒?他们是被谁抓走杀掉的?收藏家马未都一搭眼就能辨别古瓷真伪,但他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当年何以离家参军,自己的母系家族来自何方,为什么扎根北京。历史学家易中天熟读中国数千年历......
-
〓 清华简《咸有一德》《说命》真伪考辨(二)
六、简文《说命》续辨(上)本文第二、三、四节已完成对简文《说命》“惟口起戎”四句的真伪考辨,此项研究可以认定该文属后世赝作,也可以认定存在一位(或几位)具备一定古文献功底、但见识和能力并不高明的当代张霸。在本文的这一节和下一节(第六、七节),以简文《说命》上篇和中篇为例,简要说明(除简文“惟口起戎”四句之外的)其他一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