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宵节,能否再现昔日狂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这首名词描述的是宋代都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夜景。 如今,在京城,元宵节早已没有历史记载中的热闹景象,赏花灯、猜灯谜、跑旱船、舞狮子等活动不见踪影,只剩下吃元宵了。老人们无比惆怅地拾起儿时的记忆,而年轻人,则更醉心于春节后到......
-
〓 孩子要不要学国学?忍让不争不适应激烈竞争?
据《山东商报》报道,日前山东省、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复旦教授钱文忠则称,按国学经典标准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虽然后来钱文忠说他被误读,其原意是吃亏是因为社会面临严重问题,需要改变的是社会。然而,......
-
〓 “非遗”传承:莫让“绝活”成“绝唱”
严邦镇表演绝活的资料照片。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因普遍存在高龄化、后继乏人和生活困难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面临挑战。我们保护“非遗”,首先要保护传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绝非一时之举,也非一日之功,目前尤须构建更加成熟、科学的传承人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能够赋予“非遗”项目以......
-
〓 《天下粮仓》逗你玩
我看清宫戏,无论是正说还是戏说,都从不较真,只是当作消遣。包括那被评论家斥为庸俗低俗媚俗之最的“还珠格格”小燕子,我也禁不住诱惑,总是一面检讨自己鉴赏品味太低,难登大雅,一面暗骂这琼瑶真会编戏,明知她在不断地设套,却就是心甘情愿地往里钻,津津有味地一路看下来。《还》剧何以有如此魅力?细细想来,就因为那“戏说”情节虽几近......
-
〓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许田:教育改革千万别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
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从民间到政府,教育改革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2月8日,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许田教授在赴美前一天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他对中国正在......
-
〓 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间哲学
哲学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从表面上看,哲学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其实哲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哲学与一般应用性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等)相比,它并不教给人们什么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更不可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果。但是,它从总体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
〓 儒教之说可以休矣
儒学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天堂不在彼岸,而在此世。儒学的高度入世性使得它要全面安排人间秩序,因而它的道场不在教堂或寺庙里,而在此世间。如果我们对儒家传统在安排人间秩序、安顿人们心灵、重铸现代文明等方面的现代价值缺乏自信,那么也不要寄希望于建立一组织来解决问题。历史上儒家传统为无数代学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和人生......
-
〓 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想要在二十一世纪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必须尽快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否则将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提高全民素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然而,如何来提高全民的素质?从那些方面来提高全民的素质?对于前一个问题,答案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开展全民教育。......
-
〓 连环画会“绝后”吗?——制作成本高、绘画人才紧缺、市场严重萎缩
“1971年,正值‘文革’的非常时期,周总理提出要重视‘小人书’,并在深夜接见了我们。”连环画编辑姜维朴难忘那段特殊时期,他在撰文怀念周总理时,不免想到如今连环画事业的低潮,“我写着写着,就抑制不住地哭出声来”。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姜维朴,仍在为选出100部经典连环画作品走进“农家书屋”和中学图书馆的计划而工作着:“......
-
〓 国学究竟有什么用?
经常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国学无用之大用,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
-
〓 开展对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综合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近年来各门学科的研究都在向纵深发展,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为了使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适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为人们所乐于接受,深入研究各门学科的民族特点,越来越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开展中外同类学科的比较研究,是探讨中国这一学科民族特点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这几年来,中外文学......
-
〓 21世纪的佛教有进无退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精神文化现象,据考古发现和近代人类学者对一些地区原始部落宗教的研究,一致认为人类思想的起源是宗教,但是那只是一些低级或非常原始的宗教活动,拥有一些精灵崇拜和灵魂不死的初级观念而已。以后由于社会不断的进步,国家的建立和阶级的产生,宗教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部落宗教、氏族宗教、民族宗教、国......
-
〓 与学术进步相关的几个概念
学术环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虽一直如鱼骨鲠喉,终不敢轻谈。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是《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葛剑雄、曹树基的文章《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该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所研究员杨子慧主编、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一书作为学术研究著作的资格提出质问,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这部洋......
-
〓 何宁生:中国古代盛世的法制特征
大唐《开元礼》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西周“成康之治”、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清代“康乾盛世”等六次盛世。这些盛世通常发生于王朝前期,且具有如下共性:君主较为贤明、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国泰民安、军力雄厚、法律制度相对健全。不难看出,具备较为良性、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及其贯彻机......
-
〓 破解“传统启蒙读物”题需放开眼界
2月18日,人民日报刊文《传统启蒙读物:今天如何面对》再次聚焦传统经典读物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站在今人立场,就“传统启蒙读物”本身来说,正反方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要破解这一难题,还须从“传统启蒙读物”之外着手。首先,我们要明确“传统启蒙读物”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一种启蒙的媒介,要让一个人从幼稚变得成熟的催化剂;另一......
-
〓 “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阶段成果
沣西97SCMT1西壁剖面图加速器质谱(AMS)设备,可高精度测定微量14C样品。偃师商城北城墙发掘现场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黑陶豆(二里头文化一期)宾组月食卜骨拓本琉璃河96H108出土的“成周”卜甲编者按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
-
〓 传统启蒙读物:今天如何面对
浙江嘉兴市德勤文化园内,钧儒小学的学生身着传统汉服,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启蒙读物。(储永志摄) 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方观点】● 孩子还没有成熟的价值判断能力,等他们长大成人后,方可读原著。● 只有找出“精华”所在,剔除“糟粕”所伏,才能真正让......
-
〓 被“冤枉了”的兔子、驴子与孔子
这本是不搭边的事,胡思乱想就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兔年来了,人们在谈论兔子时,总免不了要想起伊索寓言里那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在那里成了反面教员,其影响一直到现在。其实兔子是被冤枉的,因为从竞赛规则讲,龟兔是不可能在跑步项目上参与竞赛的,那不符合公平原则。再说,兔子智商再低,也不至于连一起步就能把来的胜利都放弃了。无独有偶......
-
〓 “清华简”鉴定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再谈对《保训》篇的疑问
一、作伪与防伪之博弈古代竹简文献作伪突出表现在《古文尚书》上,说起来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成帝时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献给朝廷,当时即被识破。而东晋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却蒙蔽了后世无数大学者。南宋时朱熹虽然怀疑此书为伪书,但又担心因此“倒了六经”,所以其弟子蔡沉作《书集传》仍把它当作“圣经”。明中叶梅鷟作《尚书......
-
〓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这个工程当然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就文化方面而言,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借鉴或者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